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探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1-14
  • 阅读量63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解决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做题比较害怕的一种题型,而且它占的分值也是比较大的。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能会造成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对数学科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务必要教会学生使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拒绝一成不变,还要让他们学会多种方法相结合,促使他们的解题思路更多样化,从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画图;假设;公式


  应用题在小学阶段又称为“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是我们小学数学学习的重难点,无论是平时的练习还是考试中,都有一些同学会在应用题上出现零得分或得分率低这些情况。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不应只用常规的综合分析法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方法可能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接受,但仍会有小部分的学生无法理解,从而造成厌恶解决问题,看到解决问题就不加思考,乱做或干脆不做的情况。怎么办?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有趣、生动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學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巧用画图法,直观地解决问题


  很多学生看到解决问题时,就觉得特别难,甚至是读了几遍题目,还是一筹莫展,于是心里就开始恐慌。其实当你无法理解题意时,我们不如静下心来,画一画,圈一圈,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思路出现。画线段图或草图来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式更直观、更具体地呈现出来。如:“小喻和小香各自从自己家相向出发,小喻的速度是26米/分,小香的速度是18米/分。两人在距离中点32米处相遇,她们的家相距多少米?”像这种问题如果学生只是靠读题来理解题意,可能有些学生会想题目中没有时间怎么求路程呀,甚至有个别学生可能会直接把32和26或18相加减,根本理不清中点32米处相遇是啥意思。但是如果你想到动手去画一画,把题中的已知条件用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这样就能把已知条件一目了然,也能加深自己对题意的理解。通过如下这个简单的线段图,学生们都知道原来小喻比小香多走了2个32米,32+32=64(米)求到的是小喻比小香多行的路程;再用26-18=8(米)求出小喻比小香每分钟多行的路程;再用64÷8=8(分)求出两人相遇的时间;最后用(26+18)×8=352(米)求出她们的家相距的路程。画图法它能更直观地揭示数量关系,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的要点,而且画图法解题的面非常广,还可以和其他的解题方法结合使用,使我们的解题思路更多样化。


  二、巧用假设法,巧妙地解决问题


  有个别解决问题,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可能没办法从已知的条件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像这种正面无法下手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动脑筋,巧妙地使用假设法来解决。如题:罗老师和她班上的学生一起去多祝玫瑰庄园参加实践活动,她班一共有48名学生,面包车最多能坐9人,租金为80元/辆;小汽车最多能坐4人,租金为50元/辆。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搭车才比较合适呢?


  做这一道题时,一定要算清楚他们一共去了多少人?罗老师和班上48名同学加起来一共去了49人。先假设全部都乘坐面包车,一共需要6辆,共需要480元;再假设全部都乘小汽车,一共需要13辆,共需要750元。通过假设和列表两种方法相结合,最后得出需要5辆面包车和1辆小汽车是最省钱的一种方案。五年级学习的“鸡兔同笼”用假设法解答也是最为简单。如:小竞参加投篮比赛,共投25次,投中可以得4分,投不中可以得2分,小竞最后得了64分,问小竞投中多少次呢?先假设小竞全投不中,算出共得50分,把这样得到的分数与题中的64分作比较,还差14分,每差2分就说明投中了一次,将所差的分数14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投中了7次,投不中的次数就用25减去7等于18次。最后列式为:25×2=50(分);64-50=14(分);14÷2=7(次);25-7=18(次)。当然你也可以假设他全投中了的方法进行计算。用假设法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也可以和其他方法相结合,应用到各种解决问题上。


  三、巧用多解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其实解决问题是多变,如果老师们只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教学生,就会局限了学生的思想,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如二年级的练习题:“小龙买了一瓶七喜饮料,他喝了一半后连瓶子共重265克,空瓶子的重量是60克,这瓶七喜饮料连瓶子一共重多少克?”很多学生看到这一道题,都愁眉苦脸,有的在咬笔头;有的在抓头;有的瞪大眼睛看着我。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先求出喝了一半究竟是多少克呢,顿时有几个学生才恍然大悟。最后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得出先求一半的七喜饮料:265-60=205(克);再用205+265=470(克)求出七喜饮料连瓶子的重量。当学生将这种做法理解透彻的时候,我再次提出问题:“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谁能想出不一样的解法呢?”于是又有同学经过思考想到了265+265=530(克),530-60=470(克)。我说“答案跟我们先前做的是一样的,但是这种做法对吗?谁能说出它们每一步求到的什么?”哦,原来530克求到的是一瓶七喜饮料加两个空瓶子的总重量,那减去一个空瓶子的重量就是一瓶七喜饮料加一个空瓶子的重量喽。最后我再让学生对比两种做法,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透彻。


  四、巧用公式法,简单地解决问题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中,如果你问哪种题目比较简单呀?我的回答一定是可以直接套公式的问题喽。在辅导学生学习公式时,我会注重公式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亲身实践体会公式的转化过程,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解决问题中应变不同的难题了。如:龙爷爷的养鸭场的长是15米,宽是13米,求养鸭场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呢?这题直接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进行解答即可。周长:(15+13)×2=56(米);面积:15×13=195(平方米)。如果把题目进行修改:龙爷爷养鸭场的长是15米,宽是13米,现在龙爷爷想把养鸭场的长增加2米,求增加后的养鸭场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那我们现在求这个养鸭场的周长和面积时就要先思考,它的长发生的改变,它的宽是不变的,那我们可以先求出改变后的长。周长:(15+2+13)×2=60(米);面积:(15+2)×13=221(平方米)。除了解答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比较常用公式法外,及格率、利息等问题也是可以用公式法来解答。


  问题的解决方法虽然多,但是我们解题时应根据题目已知的信息和自己的思维习惯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探索解题的规律,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灵活地选用多种方法相结合,那我相信以后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