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集团物流成本管理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5-18
  • 阅读量114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服务成本在物流总成本越来越重要的比重。物流服务成本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物流服务发展水平。良好的管理和社会化分工是降低物流服务成本的关键,而明确定义和合理地核算物流成本是物流服务成本管理的基础。本文即是以物流成本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安吉集团物流管理成本实例,浅谈物流成本管理措施利弊及改进方法,从而明确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活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


       一、物流成本的定义及构成


  根据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表现为企业向外部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企业材料物流费用、销售物流费用等。


  日本运输省制定的《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将物流成本按物流功能划分为库存费、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物流管理费、物流信息费。


  欧美学者将物流成本分为3个部分: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


  物流服务成本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企业的类型不同,成本分析的角度不同以及经济分析的目的不同,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也就不同。


  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产生物流成本主体,可以分为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费。按物流的功能,可将物流成本分为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以及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


  二、物流成本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出以下安吉物流所存在的成本问题:(1)由于客观原因(物价、税收、收费站),整体成本增加;(2)空载率较高,货物装载有待优化,车辆运输路线可进一步优化;(3)仓储用地不足,导致运输运转和配送能力降低,增加运输次数;(4)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5)行业合作化水平不高,运输资源存在浪费现象;(6)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安吉物流的业务范围已发展到其他地域、品牌的整车运输,不同地域不同品牌车辆的协调运输也是安吉物流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物流成本管理解决方案


  (一)运输优化。(1)多式联运。安吉物流虽然在配送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运输上安吉大多采用单一的运输方式,运输风险大,且成本较高;在客户满意度方面,安吉的运输在途时间还有优化空间,在交货时,商品的完成率也需改进,客户希望商品车的行驶里程不超过50公里。多式联运能够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相对于传统运输方式,多式联运具有简化操作、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运输管理水平等诸多优点。(2)甩挂运输。用牵引车拖挂甩留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新的挂车运往另一个目的地。安吉物流的业务量会增大,使用甩挂运输可以减少空车率,而且这种集装箱式的运输也适用于汽车行业,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3)运输实时信息反馈。运用gps、GIS等先进技术,对运输活动及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调度,实现对车辆和线路的最优化、节点配送的优化。针对空载率过高,安吉物流可以以会员制服务方式,通过互联网和短信平台为货源方和物流方提供交易平台;建立实时信息平台与订单处理系统,车辆调配系统等相连接。以上方法都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4)其他。还有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降低空载率,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采用合装整车运输、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等运输形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二)物流信息系统。运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运输库存成本。安吉物流可通过TMS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有效对接,准确迅速处理运输环节作业或业务。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可以做到与用户需求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及时调整运输计划。


  完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安吉物流需利用符合标准的结构化信息,采用EDI技术,并在供应链内部使用标准密码,通过管理交易、翻译通信标准和减少通信连接数目来使供应链增值,从而在物流配送各作业系统之间建立稳定的信息化渠道,实现有效的客户信息反馈和各作业系统之间的紧密配合、协调发展。


  小结:本文以安吉物流公司为例,浅谈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构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由此我们得出:物流企业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和优化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管理,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建立物流管理专职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应用物流作业成本法把反映物流细节成本的数据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准确剥离出来,统一企业成本计算的口径。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定额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目标分解,明确责任,实现责、权、利结合,加强成本核算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