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下的中泰经贸合作探讨

  • 投稿愚一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04次
  • 评分4
  • 79
  • 0

邢 莘 西南财经大学

2015年,中泰将迎来建交40周年。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中国与泰国在贸易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适应时代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构想,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推动投资领域的实质性开放,积极开展新一批贸易谈判。本文针对自贸区升级版的要求,分析了中泰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泰贸易如何加快实施升级版提出了建议。

一、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要求

2002年11月,我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历时八年,于2010年1月1日自贸区正式建设完成。中国对东盟各国93%以上的商品实行零关税,对东盟的关税由9.8%降至0.1%。进出口额从2002年的547.8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927.8亿美元,而2013年我国与东盟的进出口额达到了4436.1亿美元,比2010年自贸区建设完成时增长了51.52%。因此,继续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对于进一步开放对外贸易,继续扩大双方的经济来往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力争2015年底前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具体要求如下:

一是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双方应协力规划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大战略,力争2015年底前完成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实现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展开谈判,并推动投资领域的实质性开放。努力实现2015年双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以及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

二是推进互联互通网络的建设。推进双方在“传统网络”——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以及“现代网络”——电信、电力、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启动专项贷款,运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改善网络软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贸易的便利化水平。

三是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在积极建设金融合作机制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金融市场能够进一步开放。双方应强化金融安全网,完善金融风险预警和救助机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设立专项贷款,为双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四是进一步深化海上合作。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双方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利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加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环保、海上联通等领域的合作,形成“中国-东盟海洋伙伴关系”。

五是积极拓展多领域的合作。双方应尽快落实《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加强教育、农村减贫、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科研、环保等领域合作,形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广泛合作。为区域内的经济贸易提供良好保障,促进自贸区各领域全方面深层次的和谐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伙伴关系正从“黄金十年”步入合作范围更广更深的“钻石十年”。中国是东盟的重要合作伙伴,东盟是中国的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在不断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内涵的大背景下,双方将推进互联互通、拓展贸易范围、扩大投资规模,打造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优势互补,给双方人民带来更多实惠,打造地区和平、发展的新形象。

二、升级版下中泰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严重

2013年泰国货物进出口额为4734.2亿美元,泰国作为东盟第一批成员国,为东盟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自贸区内降低关税等措施的作用下,中国已经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泰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91.04亿美元,来自中国的进口额为111.48亿美元。而到2013年,泰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268.26亿美元,来自中国的进口额为376.13亿美元,虽然两国间的贸易额逐年增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泰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从2005年的20.44亿美元扩大到了2013年的107.87亿美元。由于自贸区的零关税化,泰国物美价廉的塑料橡胶等传统商品和较低附加值的机电产品成为我国主要进口的商品。我国主要向泰国出口机电产品、矿产品、贱金属制品,以满足其基础工业建设。两国的贸易商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凭借劳动力和资本要素上的比较优势以及产品的高竞争力、高附加值、高利润,使得泰国在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目前中泰两国的贸易商品是一种贸易替代关系,泰国担心进一步开放货物贸易会冲击自己原有的产业,只单纯增加泰国的贸易额,而不会在泰国创造更多就业、带动经济发展。这违背了我们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时提出的“带动地区内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

(二)两国未发挥产业互补优势

产业互补是指双方利用自身比较优势, 通过物质、生产、技术、信息的有机融合,增强产业合作,提高生产力,形成优势互补。泰国有其资源优势,泰国的天然橡胶产量世界第一,在电子产品、汽车产业在东盟国家都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总体来说国内的生产成本较高。而我国虽有丰富的劳动力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同时需要利用泰国丰富的资源。但近年来,泰国的电子产品以及汽车行业受到了越南、印尼、印度等国的挑战,外商投资减少,产量增长缓慢。与此同时,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也逐渐消失。比较优势的变化迫使两国寻找新的产业合作方式,而中泰两国目前的状况是两国优势互补产业链失效,资金、人员以及资源的配置不均,且在合作中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商业协会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三)两国投资合作规模较低

世界银行《2015经商环境报告》显示,泰国的经商环境在全世界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26位。近年来,投资已经成为泰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泰国为了吸引外资投资,将资本转入费由2%减少到0.01%。同时将私营个人所得税从30%下调到20%。但根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的统计,2014年中泰两国总投资规模仅为337.07亿泰铢,同比下降了20.75%,而日本、欧盟、美国与泰国的总投资分别为2933.34亿泰铢、1536.57亿泰铢和1309.21亿泰铢,也就是说中泰投资合作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一方面两国贸易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采购等领域的投资自由化问题。而另一方面,两国互联互通网络尚未建设完善,存在着非关税壁垒,投资合作便利化受到很大影响,且在金融领域,两国金融市场开放度不足,自由结算制度不完善,未来必然会制约升级版的进一步建设。

(四)两国经贸合作存在制度障碍

中泰在制度上的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两国的经贸合作。在产业合作方面,我国的企业对泰国的相关法规、政策并不熟悉。受近年泰国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影响,企业担心在泰国投资建厂存在一定风险,而泰国对我国各省市之间经济结构以及法规条例的差异缺乏了解,遇到纠纷难以解决。例如在劳务输出方面,由于政府不对外来普通劳务发放许可证,中国对泰国输出劳务每年仅有2000人次。在金融方面,泰国金融机构担心离岸人民币(CNH)和境内人民币(CNY)不同的风险控制成本,中泰贸易中直接以人民币结算的比重不足1%。而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海关上的非贸易壁垒也是阻碍两国经贸合作的因素之一。在经贸合作中审批手续多、通关时间长,会增加贸易的时间成本,也会影响自贸区所带来的优势。

三、 中泰贸易如何加快实施升级版

(一)进一步扩大双边市场开放度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要建成一个在货物、服务、投资领域全面开放的市场,而泰国政府也是要将泰国打造成国际金融和商品交易物流中心平台。因此,进一步扩大双边市场的开放程度,实现各个市场高度自由化、便利化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在传统货物贸易领域,双方应进一步开放货物市场,积极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介绍市场商机,鼓励支持建设更多类似于泰中罗勇工业园区等示范项目。在服务领域,双方应致力于专业服务、建筑、运输、旅游等部门的开放,利用自身比较优势,优化两国的贸易出口结构,带动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投资领域,泰国的农产品、机械、能源、交通等领域都需要外商的投资。双方应鼓励企业通过投资、合资的方式 “走出去”,同时简化投资审批过程,支持商会、协会进一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外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泰国网民增长率跃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泰国人热衷于网购。中泰两国应把握时机在电子商务领域展开一系列的货物服务的合作,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双方市场的开放。

(二)积极推进双边产业的深度合作

中泰两国在贸易中的互补效益明显。两国应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加强机电产品、橡胶塑料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使中泰两国在资金、人员以及资源等方面实现再配置,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从而减少产业受到的冲击。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中国可以将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到泰国进行“岸外生产”。此举不仅可以促进双方产业合作,还可以在国际范围内促进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增加本地就业量。例如鼓励中国轮胎企业在泰国南部的橡胶主产区投资建厂,不仅可以缩短原材料运输成本,还能在获利的同时也帮助泰国提升天然的橡胶附加值。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产品越来越容易遭到美国、欧盟的反倾销措施等壁垒,中方企业在泰国投资建厂可以规避这一风险。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海尔集团在泰国设立了生产基地,现在其海外出口数量已经实现了迅猛增长。

(三)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泰国是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在东盟国家中有着明显的区域性优势。2015年,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推动泰国投资增长的新动力,泰国政府八年发展战略(2015-2022年)预计投资总额高达3万亿泰铢。中国目前已与泰国展开合作,将积极参与泰国廊开-呵叻-敬开段铁路、敬开-曼谷段铁路以及敬开-春武里-玛达普段铁路的建设工作,包括总体设计、铁轨系统、线路施工等。与此同时,中国还应积极参与素汪那普机场二期工程的建设,利用中国丰富的技术和经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以及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陆空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降低两国物流成本,促进两国人员友好往来。至于投资方面,中国应启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倡议区域内国家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互联互通项目建设的资金融通问题,同时加强政府间的协调工作,打造互联互通新格局。

(四)加强中泰金融领域的合作

金融合作是开展经贸合作的保障。中泰两国应以打造自贸区升级版为契机,加强两国金融合作机制建设,更多使用本币作为两国贸易投资结算货币,以降低区内贸易的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中国应开放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额度,同时在泰国设立人民币结算银行,为本地区投资提供方便,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泰国要更加支持人民币发展城国际流通货币的政策,积极促成双方央行签署人民币泰国清算银行合作备忘录与泰中证券市场合作备忘录,提高人民币结算的便利性。2010年至2020年,亚洲各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共需约8万亿美元,在现有制度下资金保障方面有很大的缺口,中泰两国应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海上丝绸之路基金”等全新多边金融机构的筹建,加大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建设,为中国海外投资企业以及泰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实现本区域内资本的有效配置,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五)扩大中泰海洋经济合作

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东南亚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站。泰国作为东盟亚的中心,中泰两国应积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以“人海和谐、和平发展、安全便利、合作共赢”为目标,建立了海洋部门高层领导的互访和对话机制。具体来说,双方加强港口、码头的信息平台建设,将泰国打造为东南亚乃至亚洲地区海洋交通枢纽。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加强渔业、海洋旅游、海水淡化、海洋可再生资源开发、海洋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在现有的海洋合作中心的基础上,推动中国—泰国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等海洋合作平台建设,打造海洋科技合作网络。另外,双方应加强海上恐怖主义、海上跨国犯罪等安全问题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最后,双方还应致力于加强非传统自贸区协定内容领域的合作,例如关注减贫扶贫、社会发展问题,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