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改善途径

  • 投稿Bin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89次
  • 评分4
  • 43
  • 0

■ 王小平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与俄罗斯、蒙古国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内蒙古成为最早与俄罗斯和蒙古开展边境贸易的省区之一,满洲里、二连浩特两个对外开放口岸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陆路口岸。为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对完善内蒙古市场经济和进一步深化内蒙古的改革开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内蒙古边境贸易的现状与特点

(一)内蒙古边境贸易的现状

内蒙古同俄罗斯和蒙古的边境贸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3年到1987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只有自治区国际贸易公司一家有权经营边境贸易的垄断性贸易,双方的进出口额从1983年的110万美元发展到1987年的4692万美元,在当时的开展边境贸易的几个省区中居首位。第二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3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众多边境贸易公司和生产型出口企业均开展边境易货贸易业务的大发展时期。进出口额从1988年的11688万美元发展到1993年的77203万美元。第三阶段是1993年底开始至今,这一阶段经历了1993年底到1995年底的边贸恢复发展时期,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发展,内蒙古与俄、蒙在边境贸易领域的合作逐渐活跃起来,合作方式也从单一的易货贸易发展成为现汇贸易、易货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全方位合作格局。

由图1可以看出2012年内蒙古边境贸易额较2011年呈上升态势,然而2013年内蒙古边境贸易额为40.3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33.6%,下降14.8%,其中出口3.96亿美元,增长10.5%;进口36.34亿美元,下降16.9%。2014年1-6月份边境贸易额为17.56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27.95%,同比下降13.48%,其中出口1.87亿美元,同比增长0.15%,进口15.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85%。可见近两年内蒙古边境贸易额逐年下降。

(二)内蒙古边境贸易的特点

1.逆差局面暂时难以扭转。“十五”期间内蒙古边境贸易快速增长,由于边境贸易商品的互补性,呈现了较大的逆差。2006年边境贸易额为22.99亿美元,进口11.72亿美元,出口11.27亿美元,逆差0.46亿美元;由内蒙古边境贸易现状可看出2013年边境贸易逆差32.38亿美元。以上数据表明,贸易逆差巨大且逐年上升,造成内蒙古对俄、蒙边境贸易长期大量逆差的原因,主要是近几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国内相对短缺的资源性商品需大量进口补充,而出口主要是居民日用消费品和服装、建材等生活必需品,旅游贸易尚未纳入海关统计。

2.进口商品以资源性商品为主,出口商品以生活用品为主。2013年内蒙古边境贸易额为40.3亿美元,其中出口3.96亿美元,出口以水果、蔬菜、水泥、轻工业品等生活用品为主,有的商品经蒙古国远销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口36.34亿美元,主要为原木、石油原油、肥料等资源性商品。2014年1-6月份边境贸易额为17.56亿美元,其中出口1.87亿美元,进口15.69亿美元,边境贸易进口仍占较大比重,占边境贸易总额的89.35%,占内蒙古进口总额的39.99%。铜矿砂、煤炭、锯材、原木、铁矿砂、锌矿砂等资源类产品是进口的主要商品,其中铜矿砂增长较为明显,进口数量达47.63万吨,进口额实现8.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33%。

3.边境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大。近几年内蒙古边境贸易中从俄、蒙进口的林木产品和铜、铝、镍、钼等有色金属原料及制品、铁矿石、化工原料、合成橡胶、化肥、钢材等是我国长期需要,而俄、蒙可以长期供货的商品。内蒙古边境贸易出口的农副产品、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及日用轻工业品又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而俄、蒙与我毗邻地区在短时期内又难以自给的。经过多年发展,部分内蒙古企业在俄、蒙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供货客户和国内厂家需求渠道,为边境贸易进出口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4.边境旅游贸易不断发展壮大。从近年来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数看,旅游贸易出入境人数在逐年增多。满洲里2012年边境旅游人数62.7万人,其中出境10.1万人;入境52.6万人。2013年边境旅游人数64.3万人,增长2.6%。其中出境10万人,与上年持平;入境54.3万人,增长3.2%。二连浩特201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6万人次,增长9.47%;旅游创汇2.82亿美元,增长1.43%。2013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9.32万人次,同比下降4.28%;旅游创汇2.54亿美元,同比下降9.93%。2014年1-6月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6.18万人次,同比增长9.63%,旅游创汇1.48亿美元,同比增长21.64%。以上数据显示近几年俄、蒙政局趋稳,经济逐步好转,居民购买力增强,而我国的轻工产品物美价廉,深受俄、蒙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居民的生活及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家庭或个人的又一项较大的消费支出,因此出入境人员逐年增加,以边境旅游形式将我国商品携带出境销售日益增长的同时入境旅游服务也逐年增加。

二、内蒙古边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边境贸易总额近年来呈现下降态势

从内蒙古边境贸易的现状可以看到2013年内蒙古边境贸易额比2012年下降14.8%,作为占9成份额的进口下降16.9%,2014年1-6月份边境贸易额比2013年同期又下降13.48%,进口下降14.85%,由此看出内蒙古边境贸易额的下降实质是边境贸易进口额的下降。另据海关统计,2013年从俄罗斯进口钾肥和木材的金额分别下降了10.7%和14.7%;从蒙古进口煤炭金额下降了25.3%,进一步说明内蒙古边境贸易额的下降与边贸进口下降密不可分。

(二)出口商品质量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

内蒙古边境贸易的进口和出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商品的质量问题。随着我国对俄罗斯国家贸易政策的放宽,中方产品大量流入俄、蒙市场。各个口岸每天就有几十万吨的商品被购物者带出境,一些假冒伪劣商品被带出境,严重影响我国的信誉,造成产品滞销。更有甚者,最近外方商务人员在进口中方服装时拒绝使用我国商标,他们买回服装后换上意大利或土耳其国家的商标,商品才有销路。据国家商检局提供的资料表明,在检验出口独联体的边贸商品中,发现许多伪劣商品。其中羽绒服填充鸡毛、稻草并假冒名牌的,有的没有防羽绒层羽毛外露;“阿迪达斯”运动服拉链拉不上,裤腿长短不齐;有的鞋里同时贴着阿迪达斯、飞豹、飞雪三个牌子;许多商品既无生产厂家地址,又无厂家名称。我方从俄、蒙进口的商品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如经检验发现我方进口的化肥、钢材、键锡薄板等都达不到合同要求。

(三)边境贸易的市场环境不规范的问题

首先,俄罗斯铁路私有化改革,导致企业申请车皮难度增加,在俄运输成本增加,对满洲里市边境贸易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由于车皮总量有限,一些进口量较大的货物无法通过铁路运输,对满洲里市边境贸易的发展和壮大形成很大制约。其次,蒙古国贸易环境恶劣,蒙古国商人整体上没有合同约束概念,随时有改动和变化,随意性大,原煤价格不稳定,单方面提价的多,无理的要求多。根据企业反映,蒙方移民局通知要求煤炭商贸企业使用的司机必须持劳务护照通关,并且蒙古国籍司机同中国国籍司机按9:1比例使用。再次,蒙古国过境费逐年提高,按不同商品收取20%-85%的过境费,使二连口岸对俄贸易呈现下滑的势头。以过境木材为例,由1998年的12.8美元/吨涨到2000年的16.8美元/吨,到2006年达到18.3美元/吨,2007年涨到19.1美元/吨,2011年平均涨到28美元/吨,木材进口高峰时达到29.5美元/吨。以上问题共同制约了内蒙古边境贸易的发展。

(四)边境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较弱

内蒙古口岸除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其他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口岸联检部门查验设施技术落后,联检部门人员配置不足,通关过货能力受限,实际承担的进出口货物运量不能满足通关需求。如甘其毛都和策克口岸,2011年进口过货能力均已突破1000万吨,但口岸低水平的通关能力,影响了口岸过货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口岸迅猛发展的态势不协调、不适应。各口岸的公共服务平台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保险、仲裁、贸易服务和中介机构缺乏,服务功能单一,辐射面小,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五)边境贸易实体缺乏大型企业的参与

内蒙古从事边境贸易的企业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占95%,国有企业占0.5%。这些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产业链短、融资能力差、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企业数量较多,但经营分散,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加剧。此外,在从事边境贸易活动的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三、改善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提高出口产品和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内蒙古虽然具有资源和地域优势,但在产品研发水平、创新能力、品牌运作及市场网络方面还比较落后。而在全球化大潮中,企业只有着眼于自主品牌的培育、技术及管理创新,争取产品差别优势,制定自己独特的市场创新战略,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对于某些不可替代的特殊商品,特别是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把技术开发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必要时,可以引进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制定和创新战略规划,形成独有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当前,俄罗斯、蒙古国农业生产落后,食品加工不足,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不能自给,特别是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食物自给中,谷物仅为40%,肉为45%,蔬菜为50%,奶类为50%,蛋为80%,每年约缺少100—120万吨肉类、73万吨牛奶、2万吨食用油、1万吨奶油、37万吨糖果点心、70万吨谷物、190万吨蔬菜、300万吨水果、5000吨茶叶,农、畜产品出口市场潜力很大。内蒙古具有农、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建议国家在扶持出口创汇农业生产基地中,支持内蒙古农、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同时支持发展境外农牧业投资活动,充分利用西伯利亚地区的廉价土地、电力等资源,以投入技术和劳务为主,与对方合作建立农牧业商品基地,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农、畜产品的储存和加工业,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第三,建议政府或行业协会发挥各自的协调作用。由于占内蒙古边境贸易九成份额的进口贸易商品主要是敏感的资源性商品,甚至是战略物资,而对于边境对面的俄、蒙来说缺乏的是粮食等农产品,而我国贸易政策规定粮食禁止出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边境贸易中资源性商品的进口,这就意味着如若保证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就需政府或行业协会与俄、蒙政府斡旋或采取其他互惠或援助方式。此外还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由中俄、中蒙政府共同协商,共同组建中俄边境贸易信息中心。该中心应在商务部各地区司、驻外商参处、中国贸促会及各进出口商会的指导、配合、协调下,专门收集、发布对外投资所需的各种信息,为对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包括介绍对外投资的融资制度及审批程序,指导制定投资计划及投资合同,协助对东道国投资合作者的信用调查,协助编制对外投资立项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企业独自编制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等。各类商会、协会在企业和政府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中介作用,他们在维护国家、行业、企业的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保障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强、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发挥其对会员进行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协调、指导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组织会员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外同行建立联系等方面的功能。

第四,组建大型拥有自主品牌的边贸集团。目前,国际化、区域化、集团化已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而内蒙古边贸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和能力,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拉动地方经济的作用不够理想。为了发挥边贸企业的带动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应把组建边贸企业集团作为全区外贸企业改革的重点,积极进行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组建集团,打造自主品牌。可以选择一家进出口业绩好、无历史包袱的企业为龙头组建集团公司,再将一些劣势企业中的优势部分分离出来,组建成资本结构合理,市场开发有力,经营业绩好,经营管理科学的公司加入到集团内部,集团公司组成后,还可以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和跨所有制的多元化、多角度经营,联合、吸收半紧密层、松散层各类企业,扩大集团规模。也可以根据商品情况,通过投资、参股、合作生产、开发、合作经营等形式,联合工、农、科、内贸企业、民营企业组成半紧密型和松散集团,逐步使集团发展壮大起来。

第五,彻底解决口岸通关环境问题。近几年,特别是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相继实施大通关试点以来,两大口岸暴露出的口岸联检部门衔接不畅、铁路换装速度慢、通关效率低等问题,需要抓紧研究治理。一方面要协调铁路部门积极争取铁道部增加二连浩特口岸进口资源性商品的车皮计划,以有效解决因运输能力制约资源进口问题;加快在二连口岸铁路站场建立危险化学品换装站,使俄罗斯化工原料以快捷的通道经蒙古国从二连口岸进口,达到既扩大二连口岸货运量,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从而促进口岸经济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协调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口岸联检部门,研究解决加快口岸查验、报检,相互衔接配合,提高通关效率问题。同时还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口岸货运量、进口额双下降的不利局面,从以贸立市、以贸兴市的角度,对目前口岸政策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凡不利于对外贸易和口岸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政策坚决废止,以此达到吸引客商、稳定经营、扩大贸易、发展口岸经济的目标。

边境贸易作为内蒙古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容小觑,它影响着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对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甚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贡献了十分重要的一份力量,因此边境贸易对当地经济起到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地区经济迅速稳健发展,边境贸易也不断繁荣增长,中俄、中蒙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前景,因此内蒙古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对内蒙古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边境安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内蒙古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永光,对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08.

[2]刘建利,内蒙古口岸经济研究述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02.

[3]苏红梅、苏丽娜、苏利德,“十二五”时期内蒙古对外贸易发展研究,北方经济,2012,01.

[4] 王晓北,口岸经济带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经济5年翻三番,中国企业报,2012,11.

[5]范翔,关于中蒙两国经贸发展研究,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05.

[6] 喆儒,我国内蒙古对蒙古国口岸经济发展探析,国际商务论坛,2012,01.

[7]苏利德、乌兰托娅、茶茹、张欣,对内蒙古对外贸易发展的调查思考,内蒙古统计,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