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区新闻在广播中常“发声”

  • 投稿新塘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47次
  • 评分4
  • 63
  • 0

陈娱

纵观各地新闻广播节目表,纯新闻栏目最长半小时,短则十来分钟,不大可能效仿报纸开设“社区版块”。作为跑线记者,如何让折射民生百态的社区新闻在有限的时段内常“发声”?

精心选材,借力应景报道

逢年过节,广播新闻节目会推出应景报道,对社区记者来说,是一个发稿的好机会。笔者所在城市仅中心城区就有60个社区,每逢此时,都会广泛收罗新闻线索,精心选材,避免报道同质化,增强所在媒体新闻报道的竞争力和对听众的吸引力。

以重阳节为例,第一年笔者选取的是南门社区为辖区金婚夫妇举办浪漫婚纱秀,现场为5对老夫妻补拍人生中的“第一张婚纱照”,让年轻时的遗憾得以弥补。第二年,选取的是金虾河社区组织的“百家宴”,现场温暖人心、美味可口的家常小炒让平日忙碌的街坊邻居开心相聚、切磋厨艺、交流情感,共同唱响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温馨、和谐的邻里乡情主旋律。这两个角度的选取有别于重阳节组织的诸如登山、采桔等一般性活动,可听性强,在本台、省台新闻节目中都“发了声”。

寻找切口,融入主题报道

每一时期,广播新闻节目都会有主题宣传。虽说主题宣传是严肃的政治任务,但并不意味着记者要板着面孔采访写作,写出的稿件呆板生硬,让听众凝神屏息。若能改思路,转文风,寻找小切口,将宣传主题与报道内容融为一体,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主题宣传,进而身体力行,岂不更好。而社区新闻资源丰富,只要记者愿意“沉”下去,就可以找到许多与当前主题报道相契合的切口。

记得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省台新闻栏目开辟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基层记录”专题,向地方台记者约稿。笔者多方联系,最终在金龙泉社区找到了切口,即东宝公安分局民警马功儒在大会召开期间,带领他组建的治安巡防队,每晚坚持巡逻辖区,保一方安宁;闭幕后,又创新举措,启动治安联动联防,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笔者连夜采访成稿《创新联防机制,守护一方平安》,次日早上被《湖北新闻》采用。

再如同年12月5日,全省启动了“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笔者了解到作为全国文明村的白庙街道江山村(社区),使出保洁“连环套”,开设环卫管理处、购置垃圾清运车、聘请保洁员、将三万活动与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挂钩,以此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打造干净舒适的人居环境。采写成稿件《保洁“连环套”,套出好风光》,将小题材含而不露地融入主题报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全心投入,做活日常报道

社区如同一个小社会,虽然是“小人物、小事件、小故事”,可看似小的新闻,价值未必小。记者在采访中,睁大眼睛观察、静下心来思考,除完成应景报道和主题宣传外,多在日常“自选动作”中找亮点,提高采用率。

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大多同行将目光投向农村留守儿童时,笔者反其道而行之,聚焦城市留守儿童。经走访发现,除极少数外出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外,约半数父母与孩子联系的频率在一个月左右,有的几个月、半年才联系一次。这些孩子多数时间随祖父母生活,产生了心理阴影和自卑感,不易融入社会。好在2014年5月,东宝区四个社区的青少年阳光家园同时开班,以课业辅导、素质拓展、兴趣培养、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六一前夕,白云楼社区开通了免费亲情热线,并招募爱心妈妈,与孩子进行结对帮扶;7月底,浏河社区启动了“假日小格格”公益项目,由网格员当假日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活动……这些报道听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也为其它地方提供了借鉴。

当年11月,刘云山在会见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奖代表时强调,当代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而社区是故事的“富矿”,社区故事也是传递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作为跑线记者,也应在这根指挥棒下,扎根社区,培养沙里淘金的能力和耐心,多采写原创和独家新闻,用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如笔者挖掘到的80后诚信小伙胡义发试水微信卖菜,平价送货上门,既规避了蔬菜变垃圾的风险,也解决了农民卖菜难题,生意越做越火:年近六旬的市管乐学会会长、乐队指挥杜学刚罹患胃癌数年,靠每天服药防止癌细胞扩散,他非但没离开舞台,还成立了一支30多人的管乐演奏团队,组织排练了50多首不同形式的曲目,只为繁荣当地音乐事业:金虾河社区把传递正能量与雷锋精神相结合,开办“雷锋讲堂”,满足居民对真善美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荆门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