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材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1-09
  • 阅读量94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我国竹资源丰富,竹子栽培和竹材利用的历史悠久,素有“竹子王国”之誉。竹材在物理特性、景观特性、生态特性、文化特性方面有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力学性能差异大、易开裂、防火、防腐防虫、耐候性差、连接等问题。循着历史的脉络,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作者系统介绍了原生竹材在岩土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将工程竹材的发展过程划分为技术萌发与产品初创期、技术深入开发与产品丰富期、大面积推广及加工技术成熟期、蓬勃发展期等4个主要阶段,系统介绍了各个阶段工程竹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根据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特点,选取竹集成材、竹重组材、竹编胶合材、竹缠绕复合材、竹碎料型材、竹塑复合材、竹木复合材、竹秸秆复合材等8种主要工程生物质复合材料进行了详细介绍,列举了相关工程应用案例,并指出完善竹结构相关标准体系迫在眉睫。在介绍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竹材未来的工程应用及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原竹材;工程竹材;土木工程;力学性能


  竹子是重要的生态、产业和文化资源。竹材生长周期短、轻质高强、力学性能优良,作为结构材料已有上千年历史。全球已鉴定出70余属1200余种竹类植物,共有1500余种用途,涵盖了从食物到房屋等人类生存的必须领域。目前,全球有10亿人居住在竹屋里。我国竹资源世界第一,人们对竹子栽培和竹材利用的历史悠久,素有“竹子王国”之誉[1-3]。竹材一直以来在土木工程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竹子有很多优点。物理特性方面:竹材比强度高,具有韧性好,可塑性强,抗拉、抗压及抗弯性能好等诸多优势[4]。景观特性方面:竹材具有柔和的肌理、芳香的气味、温和的触感、天然的亲和力等。生态特性方面:竹子生长周期短,可再生和循环利用,其生产与建造能耗低,对大自然负荷小,其废弃物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小,在固碳、水土保持和水流域保护等方面效益良好。文化特性方面: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过,东亚文明就是“竹子文明”。建筑的“筑”字是竹字头。竹子已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其内涵已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精神依托与象征。竹子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竹材力学性能差异大,易开裂、易燃烧、易受到虫害侵扰、易腐烂,耐候性差,并且连接困难。目前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两类方法解决竹材的防腐防虫问题。物理方法有高温法、浸水法、烟熏法、气调法、远红外线法、微波法等,化学方法有涂布法、浸渍法、蒸煮法、熏蒸法和加压法等。经过系列处理后,竹子的寿命可达50a以上。


  1原竹材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竹材易加工,取材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领域。


  1.1岩土工程


  原竹可以应用到基础工程中。越南民间将经过防腐处理的原竹打入土壤中1m左右作为楼房的基础,使用寿命达50a以上。20世纪50年代,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采用竹材作为建筑或桥梁的桩基[5]。四川省沐川县、兴文县等一些低等级公路,采用竹筋编制成格栅加固改良粉质黏土路基[6]。京九线赣龙段DK439+600~+680处的软土路基,采用孟宗竹制作竹筋铺网进行的加固[7]。竹子可作为抗拉筋材加固软土路堤[8]。四川攀枝花学院运动场的高填方土质边坡采用了竹筋处理技术[9]。放坡竹筋土钉墙[10]在南京奥体中心嘉业阳光城小区得到了应用。竹筋还可作为充填体骨架应用到矿山首层充填工程里[11]。马来西亚林业研究所利用竹材或编织竹材加固土壤结构。


  1.2道路工程


  竹子可应用到道路工程中:1941年京塘公路杨家堤至汗沟镇之间的一段路面[12],采用竹筋混凝土铺装;20世纪90年代,湖南一些地方(如郴州)修建水泥道路时,采用了预制水泥混凝土竹筋模板。竹子可用做铁路上的垫木,我国铁路运输部门于1986年制定了关于竹垫木标准。竹原纤维还可以同水泥基、沥青基混合应用铺设路面,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融合度和稳定性。


  1.3水利工程


  水利上应用竹材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修建都江堰时,使用了大量竹子。“石笼”至今仍广泛用来防止河岸冲刷、巩固堤坝、修建水库等工程。我国东汉时代,人们用竹子制作竹笕作为“管道”,运输盐卤。非洲坦桑尼亚将竹管替代塑料或钢管,用于农村给水[13]。陕西镇安县在建立县城水电站中[14],采用了竹筋混凝土压力管道。1949年以前,我国南方一些省份就利用竹材修建涵洞,或用竹材作为涵洞的盖板[15]。1953—1955年,湖南省在修建永大和大慈公路时,对于一些平原地段,采用了三合土竹篾涵管[16]。过去,北方农业打井抗旱也大量使用毛竹。


  在钢材短缺的年代,四川成都市猛追湾游泳场练习池外的溢水沟采用了竹筋混凝土。个别地区利用竹筋加筋制作低压输水管,应用到小型库渠中,如武胜县五排水库(中型)灌区U型竹筋混凝土薄壳渡槽[17];武胜县在20世纪70年代共建成该类渡槽60余座,跨度一般在6~9m,到90年代仍正常运行,未发生拉裂破坏[17]。三汊湾水利枢纽工程的船闸四周采用了竹筋混凝土板桩[18]。1991年起,江苏如东县在北坎、东凌、盐场、凌阳、王家潭等海堤险段先后兴建竹筋混凝土护坡24.4km[19],经汛期考验,效果良好。在延安市南泥湾镇阳湾沟沟道的排洪渠施工中[20],也采用了竹子。


  1.4桥梁工程


  人类利用竹材建造桥梁[21]的历史悠久。以竹篾编织成竹缆绳,可用作吊桥或竹索桥,公元前3世纪已有竹索桥。建于1803年的安澜桥全长320m,10根慈竹扭成的碗口粗的缆绳横跨岷江南北,一直使用到1962年重修替换成钢缆绳。竹筒可直接作为桥梁的主要受力构件,竹筒或竹片可以作为桥梁的面板,竹材还可以同其他材料形成组合构件。1956年,我国一些工程师在浙江绍(兴)漓(渚)公路上建了4座竹桥:1座跨径9m的豪式桁架,1座跨径为4m的钉板梁桥,2座跨径为8m的用铁丝捆绑的多格框桁构梁桥[22]。1958年,江西南昌公路运检局在改建珠兰坳桥时,其中一孔(5.5m)采用竹材为桥面板[23]。日本在1939年曾建造了一座竹筋混凝土板桥。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JennyGaron人行桥(图1)主体桥身由瓜多竹建造,桥跨长45.6m。


  1.5建筑工程


  1.5.1脚手架和模板


  竹脚手架被长期广泛使用。我国颁布的JGJ254—2011《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脚手架的选材及绑扎等要求。Chung等[24]编写过一本竹脚手架设计手册。整体上来说,由于竹径尺寸不一,脚手架的搭建和拆卸难度较大,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另外,在一些竹产区,建筑工人将竹筒劈成竹片,适当风干后钉于木框上形成模板,用来浇筑混凝土,这种方法成本低,但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不平。


  1.5.2篱笆、墙体和楼梯


  竹材常被用作篱笆或墙体材料,还被用来制造楼梯[25]。将竹筒劈成篾,编成竹席或帘,并固定在竹架或木架的一侧或两侧形成墙体,还可直接将竹筒平行排列并用竹筋或金属贯穿形成竹筒墙体[26]。1929年发现的四川广汉三星堆二期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木棍和有竹片痕迹的火烧土块,推测是竹编木骨泥墙的建筑遗址。在成都金沙遗址(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也发现大量房屋建筑遗址,均为挖基槽的木(竹)骨泥墙式建筑。台湾地区至今还保留了有竹厝,其墙体是利用竹子和泥土组合而成。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土楼的墙体也采用竹筋增强,福建土楼为典型代表。抗战时期,在重庆流行的“孔子壁”采用灰泥和竹材组合而成。在印度及南美洲一些国家,人们将竹材同泥土、石膏、石灰、水泥、混凝土、各类砂浆等黏结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形成墙体。也有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用竹筒作为竖向构件,竹片为水平构件编织成墙体,再涂上泥土(掺入纤维、粪等)等。在哥伦比亚西部马尼萨莱斯市有大量房屋采用该类墙体,其中一栋建于1890年的房子,采用竹材石灰砂浆组合墙体,使用至今[27]。在南美洲秘鲁及我国云南一些地区,人们将小径竹材嵌入砌体墙体厚度中间部位来提高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也有一些学者围绕喷涂复合砂浆-原竹骨架组合墙体、喷涂复合砂浆-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开展了相关研究[28]。


  1.5.3楼板、楼面或屋面


  原竹楼板由竹筒或者半圆竹并行排列而成,用竹片或钢材将中间串联,用竹篾捆扎两端。至今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仍在采用这种楼板形式[29]。在东南亚一些民居建筑中,人们直接把竹筒展平做成竹席或竹帘铺设地面。竹材可用作屋面,常见的竹屋面形式有:原竹筒屋面、半回竹瓦屋面、片状竹瓦屋面和竹席波形瓦屋面。竹席波形瓦是用竹编后的黄蔑编织成席,涂胶,再在金属波形模具上热压而成,它具有幅面大,施工省等特点。在一些竹产区,人们用竹筒做屋顶支架,然后盖上竹席,再在竹席上覆以稻草、棕榈及一些植物的枝叶等形成屋面(图2a),也有些地方采用泥浆或石灰拌和形成屋面,还可直接在竹席或竹帘上铺设屋面瓦(图2b)。李海涛等[30]将原竹材和秸秆组合形成复合板,应用到楼板、楼面或屋面领域。


  1.5.4竹混凝土结构


  早在1867年,法国人蒙尼亚进行了竹筋混凝土结构的初步尝试。1914年,麻省理工学院Chu进行了竹筋混凝土的应用研究。二战期间,美国、日本在太平洋小岛上建造了不少竹筋混凝土结构。1974年,哥伦比亚Hidalgo采用竹壁外层3mm左右厚度的竹片缠绕成竹缆绳作为竹筋浇筑混凝土构件,还用竹子制作构件的箍筋[31]。印度林业科学院将编扎好的竹筋用沥青浸渍后,在竹筋沥青外黏上一层小石子,来提高竹筋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及竹筋耐腐性。建于1918年的广州市培正中学王广昌寄宿舍、中山大学北校区的行政办公楼及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广州市第一商业局办公大楼等均采用竹筋混凝土楼盖,至今保存完好。在哥伦比亚波哥大,85%以上的混凝土结构采用了竹箱现浇混凝土楼板(图3),也有地区采用原竹筒组成的格栅浇筑混凝土楼板(图4)[31]。李海涛等[32-33]将高强性能纤维材料(FRP)、混凝土、原竹筒组合在一起形成梁、柱等构件,朱雷等[34]开展了竹片加固混凝土的研究。在混凝土里掺入竹纤维可以改善构件的力学性能,起到延缓开裂的效果[35]。


  1.5.5竹结构


  竹材作为结构材有数千年历史。“汉时有竹宫,以竹为之”指的是汉代时期能工巧匠们利用竹子建造的甘泉祠宫。晋代有以竹“为柱为栋”的记载。宋代的“黄冈竹楼”是历史上有名的建筑。云南吊脚楼、傣家竹楼、景颇族竹楼都是我国南方地区传统竹结构的代表。原竹结构根据用途可分为5类[25-27]:一是民居类竹结构,在南美洲、东南亚的乡间和很多太平洋小岛较为常见;二是游憩类竹结构,常见于园林和庭院中,尤其是公园、度假村、风景区等,例如竹廊、竹亭、竹楼以及一些特殊造型或者文化意义的构筑物等;三是文教类竹结构,常见于展览馆、学校建筑;四是服务类竹结构,包括旅客接待中心、公厕和餐饮类建筑等;五为农用类竹结构,典型代表为蔬菜大棚。


  2工程竹材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原竹壁薄中空、尺寸不一且有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竹建筑对构件力学性能及大尺寸的要求。工程竹材泛指将原竹加工成各种竹材单元形式(竹单板、竹帘、竹席、竹片、竹篾、竹丝、竹纤维、竹碎料等),结合胶黏剂,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制作而成的复合材料。工程竹材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竹材的局限性,开辟了应用的新领域。


  2.1工程竹材的发展历程


  竹材工业化在我国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1,36-39]:


  第1阶段:1980年以前,技术萌发与产品初创期。早在20世纪50年代,南京林学院和中国林科院森工所等单位就开发出了竹编胶合材。同一时期,也有专家从三夹板的思路得到启示,将竹片胶合得到了三夹竹板,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这一时期的胶合竹材曾被用来制造飞机机翼。20世纪50年代,人们还将处理好的竹材缠绕成管状制品,替代纯铁或无缝钢管应用到高速离心纱罐领域。整体上讲,这一时期的产品相对单一,工业化规模较小,应用范围较窄。


  第2阶段:1980—1992年,技术深入开发与产品丰富期。20世纪80年代起,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代表的林业高校,以及中国林科院、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一些研究机构或企业围绕竹材工业化制造工艺、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先后开发出了以竹篾、竹席、竹帘、竹纤维束、竹片为构成单元的竹篾积成材、竹编胶合材、竹重组材、竹集成材等。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院士等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竹材工业化利用研究,先后于1982年7月及1984年5月通过了小试和中试,还开发了完整的制造工艺和竹材加工专用设备,并在江西宜丰、奉新和安徽黔县建设了多个竹胶板厂。80年代中后期,张齐生院士又率先提出了以“竹材软化展平”为核心的竹材工业化加工利用方式,发明了新的竹胶合板生产技术。


  国内外学者正日益关注晶状体在青少年屈光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对于晶状体屈光参数的观察性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第4阶段:2005年至今,蓬勃发展期。这一时期,竹材加工利用技术更加成熟,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竹材高频胶合、竹材加工数控机床等技术或设备,竹缠绕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各类竹材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汶川地震后,工程竹材建筑走进人们的视野。2008年,张齐生院士和吕志涛院士牵头在南京林业大学建造了一栋2层竹楼(图5a),建筑材料包括竹重组材、竹集成材、竹编胶合材等;江西飞宇集团也在同一时期建造了竹重组材别墅(图5b)。2009年,肖岩教授牵头在湖南大学校园里建成了一栋竹编胶合材别墅(图5c)[40]。2014年,江西贵竹有限公司在沙特建造了一栋2层竹集成材别墅(图5d)。


  2.2工程竹材的种类与应用


  工程竹材可广泛应用到土木工程领域,如室内外装修、建筑模板、竹建筑、竹桥、管廊等,依据不同竹单元、不同排列方式、不同制造工艺,主要分为以下6类[1]。


  2.2.1竹集成材


  竹集成材[1]是将速生、短周期的竹材加工成定宽、定厚的竹片或者将原竹展平形成宽幅面竹单元(去除竹青和竹黄)[41],经过处理(如炭化等)并干燥至一定的含水率,再通过胶粘剂将竹片胶合而成的型材。常用的压制工艺有平压、侧压、平侧相间压制[39],结构材常用侧压工艺[42]。竹片的排列方向可以全部顺纹方向(又称平行竹集成材,图6),也可以纵横交错(又称正交竹集成材,图7)[39]。由展平竹单元压制而成的竹集成材亦称展平竹集成材(图6c、7c)。竹集成材主要采用大径竹,如毛竹、巨龙竹、瓜多竹等[43],可实现截面尺寸的任意化[44-45]。国内外众多学者围绕竹集成材的加工、力学性能[46-47]、防腐等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工程应用案例(图8)也越来越多。由笔者和赣州森泰竹木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办公楼(图8b),建筑面积超过1000m2,是目前单体面积最大的竹集成材建筑。


  2.2.2竹重组材


  竹重组材[48-50]是将竹材破成竹篾或疏解成通长的、保持纤维原有排列方式的竹束或去除有机质的疏松网状竹纤维束或者纯纤维,再经处理(如炭化等)、干燥、施胶、组坯成型后压制而成的竹质型材。常用的破坏或去除纤维与纤维之间有机质的方法为机械法和化学法。机械法[48-49]是将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有机质破坏,而化学法[50]是直接将有机质通过化学方式处理取出,剩下纤维束,可制作出性能更优的材料。由竹篾模压而成的竹质型材又称竹篾层积材[51]。采用模压是现有竹重组材制造技术的共同特点,但模压限制了竹重组材的尺寸,制约了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52-53]。整体上讲,竹重组材的原料来源广泛,不受原竹直径的影响[54-55],现有技术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生产,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若能实现截面尺寸的任意化,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会更好。从竹重组材问世开始,科研人员围绕其加工工艺[55-56]、力学性能[56-62]、阻燃及防腐处理[63-65]等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有力推动了其应用。还有学者[66-69]围绕高强性能纤维增强竹重组材开展了研究。竹重组材不仅可以用来铺设室内外地板,建造廊亭、房屋(图9a)、厕所(图9b)等,还可以应用到景观护栏、道路护栏等项目中。


  width=327,height=137,dpi=110


  图9竹重组材及应用(照片:周春贵)


  Fig.9Parallelbamboostrandlumberanditsapplications


  2.2.3竹编胶合材


  竹编胶合材[1]是将竹材断料去青,劈成竹片或竹篾编成竹席或竹帘,经过处理(如炭化等)并干燥至一定含水率,然后浸胶或涂胶,组坯压制而成的竹质型材。图10a为一种竹编胶合材产品。竹编胶合材是20世纪50年代就开发出来的产品,早期常被用作建筑模板、车厢底板等。后来也被开发成各类结构构件或者组合构件,应用到土木工程领域。竹编胶合材对竹片加工工艺要求较低,整体制造成本较低。作为最早出现的工程竹材,人们[1,70-72]对其开展的研究较多,也有不少工程应用,如北京紫竹院别墅(图10b)[71]、耒阳竹桥[71]、华科石榴居等。


  width=327,height=144,dpi=110


  图10竹编胶合材及应用


  Fig.10GluBamanditsapplications


  2.2.4竹缠绕复合材


  竹缠绕复合材[73-74]是指以经过预处理的旋切竹皮、竹篾或细竹条等为基材,以树脂为胶黏剂,采用缠绕工艺加工成型的生物基材料。叶柃等开发出了竹缠绕复合管系列产品(图11a),创建了工业化生产线,并在多地进行了工程示范[73]。李海涛等[74-76]共开发出4类竹缠绕制作技术:第1类,将处理好的原竹展平,刨切成竹皮,缠绕成竹复合材;第2类:将原竹直接旋切成竹皮,缠绕成竹复合材;第3类:将原竹破成竹篾或细竹条,编成竹帘或竹席然后缠绕成竹复合材;第4类,将制作的竹重组材、竹集成材、竹编胶合材等各类工程竹材大幅面单板,旋切成竹皮,然后缠绕成竹复合材。图11b为开发的一种产品。还开发出了将竹皮与FRP复合材、各类生物质材料、传统建材等组合缠绕形成组合构件的制造关键技术和系列复合产品。竹缠绕复合材可应用到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是水利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


  width=327,height=144,dpi=110


  图11竹缠绕复合材及工程应用


  Fig.11Bambootwinedcompositematerials


  anditsapplications


  2.2.5竹碎料型材


  竹碎料型材[1]主要依据木材刨花板的制造原理,以经过预处理的杂竹、毛竹梢和各种竹材加工边角料等为原料,经切片、辊压、筛选、施胶、铺装等工艺,最后热压而成的型材。该产品的生产工艺与木质刨花板相近,制成的竹碎料板的强度高于木刨花板,其吸水膨胀率低于木刨花板,在水泥模板及复合板的基材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2.2.6竹塑复合材


  竹塑复合材[1]以经过预处理改性的竹粉、竹锯末、竹屑或竹渣等为主要原料,利用高分子化学界面融合原理,与熔融热塑性树脂(主要有PE、PP、PVC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添加剂的作用下,经过高温混炼和成型加工而制得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竹塑复合材和竹碎料型材一样,充分地把各种形式的竹材利用起来,将竹材原料的工业化利用发挥到了极致。竹材的竹青和竹簧对胶黏剂润湿性差。在前述的4种产品生产中,均需将竹青和竹簧除去方可获得满意的胶合效果,使得工艺复杂且降低了竹材利用率。竹塑复合材和竹碎料型材将竹材加工成竹粉或分离成针状竹丝,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竹青、竹簧原有的表面状态,大大地改善了胶合效果,且原料来源广,是提高竹材综合利用率和竹材加工企业经济效益的两类值得开发的产品。


  2.3其他复合材料及应用


  除前述一些以竹材为主要原料的工程竹材产品外,一些科研人员[77-82]还将工程竹材同原竹材、木材(或废弃的木材及其碎屑)、秸秆、钢、FRP、废弃塑料、混凝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复合材料或组合构件,并应用到工程领域,拓展了工程竹材的应用范围。


  2.3.1竹木复合材


  竹木复合材[79]是将处理后的竹材和木材通过胶黏剂胶合而成的型材。通常是将竹材置于表层,中间层以木材取代,也可以交错组合。竹木复合材由张齐生院士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成功开发出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等系列产品。“一种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及其制造方法(ZL98111153.X)”获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竹木复合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应用”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3.2竹秸秆复合材


  竹秸秆复合材是将处理后的竹材和秸秆通过胶黏剂胶合而成的型材。竹材既可以置于表层,也可以置于秸秆内部,组合形式多样。竹材可以是竹单板、竹片、竹篾、竹丝、竹纤维、竹碎料等,秸秆可以是麦秆、稻草、玉米秆、高粱秆、亚麻秆、芦苇秆、棉秆等。李海涛等[80-81]先后开发出了包括梁、板、柱、砖等在内的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竹秸秆复合产品。


  3结语


  竹材已深入到了土木工程领域的方方面面。对于原竹结构体系,其应用较为广泛,历史也悠久,如何提高耐久性、抗裂性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而对于工程竹材结构其应用刚起步,工程竹材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但整体上现有的加工制造成本较高,自动化程度较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该类结构的发展。另外,相关标准体系还没建立起来,人们对这类材料的研究局限性较强,往往受制于某种加工工艺的产品,相关研究成果的通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大量相关基础理论有待进一步的建立。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推动竹结构发展的关键。ISO委员会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启动了结构用工程竹材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和结构用工程竹材产品相关标准的编制。中国建筑工程协会已立项了一些工程竹材结构相关标准项目。


  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竹木结构的发展。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鼓励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加强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2015年8月31日,工信部、住建部发布了《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在竹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竹制建材和竹结构建筑”。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里指出“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里指出“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可以预见,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标准体系的健全,竹材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