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校园格子铺创新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 投稿Cycl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1027次
  • 评分4
  • 73
  • 0

吴品懿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1)

【摘 要】本文通过对格子铺的特点及优势的分析,并将校园格子铺进行创新发展,以此对校企无缝对接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对其他专业、其他学校的校企对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园格子铺;创新;校企无缝对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针对职业教育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把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提出来。然而,在我国,由于政府保障政策、企业、学校等各方面的原因,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比较难。对此,教育部、财政部在2011年的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中,提出校企对接作为校企合作的具体要求。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李晓东指出的,“从长远看,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在于加强学生的职业实践,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就是努力把企业的需求变成学校的教学行动,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训实习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由此,鉴于中国当前的职教国情,职业学校更应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建立适合的产业平台,积极向企业抛出橄榄枝,推动校企无缝对接。本文拟以我校商品经营专业为例,通过积极建设发展校园格子铺作为平台,对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对其他专业、其他学校的校企对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格子铺的特点及校园格子铺的优势分析

格子铺源自日本,2006年开始引入中国香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香港的很多大商场都出现了这种以出租寄卖柜为模式的店铺。随后,格子铺旋风热遍香港、澳门等地。所谓格子铺,顾名思义就是把店面设计成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格子柜”,投资格子铺的人(简称“格主”)只需每个月交纳很少的租金,就可以在格子铺中寄卖自己的物品,同时自己不必出手,由格子铺主人(简称“铺主”)雇人代为经营。换句话说,格子铺就是一种化整为零,以寄卖为特点的新型销售方式。

格子铺因为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市场潜力大,近几年来风靡我国各地。据调查,一家格子铺,店面十几平方米,格子大小不一,其中经营多为小商品:有DIY手工艺品,有数码电子产品,还有各种饰品、公仔、化妆品、学习用具等,每个格子风格不一,各具特色。短短几年时间,格子铺因其新颖独特的经营模式,在国内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受到许多年轻人特别是学生们的追捧。我校抓住这一时机创建校园格子铺,鼓励在校学生进行校园创业与就业体验,其优势体现如下:

(1)校园格子铺启动资金低的优点比较适合中职生进行创业尝试。一般来说,学生的创业资本来源于家里,但是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家境都不是太好,创业比较困难。格子铺的投资门槛比较低,能够满足中职生的创业愿望。

(2)校园格子铺创业风险小。一般来说,还没有走向社会的中职生社会经验不足,更不用说经商了,校园格子铺可以作为在校中职生创业的孵化基地。投资格子铺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经商经验,从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中职生一般以学习职业技术为主,学校对学生的创业一向都很重视。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开设有职业教育课程,学生对创业普遍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商贸类专业的学生,经济头脑比较强,在这方面更具有优势。校园格子铺店铺虽小,五脏俱全,相比超市等其他的校内实训场所,可以吸引容纳更多的学生参与经营管理,获得更多的经商体验,从这里挖掘人生的第一桶金。

(4)中职生的年龄大多在16岁到19岁之间,正值追求时尚潮流的青春花季,这与格子铺青春时尚的定位完全符合。无论是成为校园格子铺的销售者即格主或者是单纯的消费者,他们都存在着一种心理上的潮流优越感。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他们成为格子铺投资及销售对象的生力军。同时在这个舞台上,他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张扬自己的个性与才华。

(5)中职生一般课余时间比较多,学业负担不是太重,这也为他们经营管理格子铺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障。

2 我校校园格子铺的创新发展

我校创办校园格子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经商体验和实战经历,并以此作为校企对接的平台。因此,铺主是校方(委派老师担任),商品经营专业的学生们充当格主的角色,合作企业定期派专家指导,故校园格子铺应有自己的特色,可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我校的试点作法如下:

(1)铺主由校方委派有经验的专业老师专人担任,负责整体格子铺的管理。

(2)两个商品经营专业班的100名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格子铺的经营,每人至少经营一格,计入经营实践课成绩。

(3)每班班长为“店长”,副班长为“副店长”,组长为“店长助理”,协助铺主做好格子铺每日经营管理工作。

(4)由于收银工作相当重要,由铺主从每班挑选5名有责任心又细心的学生作为格子铺的收银员,负责每日的收银及销售记账等工作。

(5)由铺主将余下的格主们分组,每周一天由一组格主们到店参与经营,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校园格子铺的营业员(兼导购员)的招聘问题,又能让格主们参与到格子铺的经营管理中,让格主们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同时一周只轮值一天又不占用他们太多的课余时间。

综上所述,校园格子铺的创新点就在于改变了格子铺的寄卖销售形式,让学生格主们既是投资者也是经营者、管理者,可以通过校园格子铺这个平台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3 借助校园格子铺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3.1 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

根据各类商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明确商品经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从事商品销售、商品采购、商品储存与配送、收银结算、营销策划、客户服务以及现场管理等工作的中初级专业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通过让学生在校园格子铺的实战经营,可以让学生熟悉这些岗位工作任务,提升相关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3.2 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将职业技能鉴定与中职教育有效衔接是实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指标的重要途径,对规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规范和评价中职教育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我校首创让学生格主轮流到格子铺充当营业员、导购员销售商品,这样他们在校园中就能走上工作岗位,在熟练业务之后参加中级营业员任职资格考试,通过率100%。也就是说,我校商品经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在手,毕业即可上岗,无需企业再进行培训,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3.3 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为符合我校商品经营专业是“儒商的摇篮”的定位,校园格子铺采用复古装修,将“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的儒商精神制成匾额悬挂于店铺正面两侧,并利用图片、警句、环境布置等努力营造“诚信为本、用户至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一走进校园格子铺,就能感受到浓郁的职业环境的熏陶。在经营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协作精神,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处处注入企业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牢记企业信条。此外,我们还通过定期邀请商贸企业的专家到校进行各种讲座等形式,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学生身处校园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烙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和对未来岗位的适应性。

3.4 实现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

由于职业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广泛的社会关联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使课程结果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引入行业、企业的专家进行评价。因此,坚持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是中职课程评价的必然选择。我校把学生参加校园格子铺经营计入经营实践课成绩,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具体为:经营结果占总分的40%,将所有格主每月的经营业绩排名,折算一定的分数;经营过程也占总分的40%,按照企业标准对格主在上货、导购、收银、促销等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邀请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并参与评价打分;还有20%为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分数,即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爱护设备、工具、场地环境等)、价值观、敬业精神、保密意识、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各方面做出评价。同时教师还要考核学生格主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这样,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成才。

3.5 实现学生与员工对接

为使商品经营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氛围中,我校实施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模式。我们将班级模拟成“格子铺商会”,制定“格子铺商会”管理制度。专业任课老师为“铺主”,下设班长为“店长”,副班长为“副店长”,组长为“店长助理”,其余同学为格主,全班以《格主守则》为日常行为规范。在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上,实行6S管理。这种仿真企业班级管理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深刻感受到企业的氛围,促使他们向企业人、社会人转变。

3.6 实现教师与高级员工、培训师对接

我校商品经营专业的专业课任教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拥有高级营业员资格证书。通过到校园格子铺充当铺主,指导学生开展经营活动,与企业专家加强互动交流,强化了自身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有计划地安排老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评员培训,获取“营业员考评员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实践水平。同时教师还利用暑假分批下企业顶岗实践,与企业培训师交流研讨,了解企业前沿信息,实现对格主指导和培训水平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姚道如,杜兰萍.基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校企对接研究与实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郝美彦,王亚丽.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十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山西财政税收专科学校学报,2013(8).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