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状探究

  • 投稿来自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363次
  • 评分4
  • 31
  • 0

高 利 黄 木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摘 要:当代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交际和信息成瘾。消磨学习热情,弱化社交能力,损害综合素质,引发道德失范行为是青少年沉迷网络带来的显著危害。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应从多个维度帮助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戒除网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32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面世,开启了网络世界的大门。网络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造就了如今全球化,全民化,全方位化的时代。根据2014年1月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内容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38亿,增长234万;手机客户端游戏用户增长迅速,用户数为2.15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7 594万。按照网民职业结构划分,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一直居高不下。网络成瘾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危害,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 网络成瘾的表现类型

当上网成为习惯,成为青少年生活中无法或缺的一部分,那么网络会成为青少年课外生活的首位选择。网络上曾流行过这样一个调查题目:给你10万元,但是一年都不能上网,你愿意吗?仍然会有大部分青少年会选择“不愿意”。可见网络在青少年生活中存在的地位毫不逊色于衣食住行。青少年往往自省和自律能力不够,他们能够明白沉迷网络的危害,却不能全面认知在网络中自身浪费的宝贵青春。网络正在不断地挤压了青少年在篮球场、图书馆、爬山远足的时间,而且大部分沉溺网络无法自拔的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成瘾。

1.1 网络游戏成瘾

“网游”行业在当今社会发展迅猛,而青少年就是网游玩家的主力军。游戏的变幻莫测符合青少年的好奇心理,打怪通关抓住了青少年挑战的欲望,炫彩的技能吸引了青少年追求时尚的视觉,团队合作弥补了青少年日常存在感不足的心态。对于部分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弱,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差的青少年,会放任自己贪恋网络游戏,忽视学习任务,淡化个人理想,甚至逃课而导致学业荒废。

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培养青少年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同时,确实也带来了很多不利于塑造其健全人格,完善德育教育的负面结果。比如偏执的人格,受损的身体,被耽误的学业和倾向于逃避现实等等,形成一些心理问题。从客观维度看,优秀的网络游戏是青少年助学益智的工具,不良的网络游戏使青少年误入歧途。从主观维度看,适度的玩网络游戏可以帮助青少年缓解学习压力,调节生活心情;过度的沉迷网络游戏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1.2 网络交际成瘾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情感萌芽的阶段,关于人际交往的需求是青少年心理满足的重要内容。心理需求满足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需求激励一个人采取朝向某个目的的行动,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在网络世界,青少年可以大胆的脱去羞涩的外衣,真实的表达自己渴望交际的需求。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和虚拟性,消除了青少年袒露人前的羞涩,迎合了青少年躁动的情愫,唤起青少年一探究竟的欲望。因此,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活跃的交际平台。

网络游戏是青少年结交新朋友的主要平台之一,通过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找到共鸣,进而通过游戏以外的方式继续联络,如打电话,发短信和一些聊天软件。现下智能手机已成为青少年的“标配”, 青少年网络交际的另一个主要渠道就是聊天软件,QQ、微信、微博、MSN等搜索功能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如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等,彼此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反而更营造了无戒备的空间环境使其畅所欲言。青少年结交网友,与网友相约见面的情况比比皆是,通过网络来交际已让部分青少年欲罢不能。

1.3 获取网络信息成瘾

不可否认,网络传播的世界性、自由性和平等开放性就决定了交流信息的“无限性”。电子信息逐步取代纸质版信息的呈现方式,报纸、杂志自身也在主动向网络靠拢。报刊、书籍等已不再局限以印刷的方式面向读者,电子版读物也在同步登场。诸如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合,甚至在路边的人行道,很多青少年都在低头看手机资讯或者电子书读物。

青少年群体一直是接纳新鲜事物的领跑者,并且迅速的认可网络信息的及时性和无限性。实时新闻,潮流资讯,名家著作,青春读物……无一不可从网络中得到,青少年若不明确辨别具体的网络信息对于自身的价值性,极容易在无限的网络信息中迷失自己的信息需求。青少年从最初接纳网络信息向沉溺网络信息演变,网络信息的健康与否,真假与否和对错与否都不重要,新鲜的内容就可以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很多青少年在课余时间花费在网络信息上的时间和精力都远超出对课本的学习,这种情况甚至一些青少年自身还未意识到。

2 网络成瘾引起的危害

2.1 阻滞青少年的学习热情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学习的阻碍表现在学习时间的耗费和注意力的涣散。以网络游戏为首的网络成瘾行为都不同程度的对青少年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一种是由于学习和上网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学习效果一般。这类学生属于“轻度”沉迷网络,能够坚持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再上网。但他们对网络的热情甚高,沉溺于网络的时间便占用了本应查漏补缺、预习新知识的学习时间。另一种是无法控制大脑“牵挂”网络而注意力涣散导致学习效率差。这类青少年对学习是有心而“力”不足,明白学习成绩下降的症结所在,但无法对“症”下药,不能控制头脑思绪对网络的联想,尤其是针对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通常是草率完成学习任务。第三种也是最严重的一种,沉迷游戏导致无心恋学。网游是一种需要游戏玩家持续投入精力和金钱的商业化产物,它的连续性造成了使用者的注意力不易被打断和分散到其他事物上。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不健全,沉溺其中便会只图一时痛快,盲目的认为游戏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便无心恋学,甚至厌学。

2.2 挫伤青少年的社交能力

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灵活性让它源于生活却又隔绝于生活,容易使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倾诉更多在日常生活中羞于表达的想法,表现出更多在现实世界中不敢表现的行为。依赖于网络社交呈现出来挫伤青少年面对面的社交能力。一是自我主动社交积极性降低。长期处于狭隘的空间通过互联网结交朋友,与他人沟通,会导致青少年的自我表达能力弱化。并且会潜意识对社会中的陌生人持怀疑态度而不喜欢与他人交往,设防心过重。有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为一些青少年逃避现实的媒介,导致其出现明显或潜在的性格缺陷,比如抑郁症或者恐怖症等。二是被动接触时抗拒性增强。当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在被动社交时,也会出现自我封闭的倾向,他们在网络中得到了人际交流和情感宣泄的满足,误认为在网络中找到了自己的社交定位。其实这是青少年逃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社交中的迷茫和胆怯,所以抗拒与外界的交流。

2.3 损害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培育青少年拥有优秀的综合素质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可以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维度来评判网络成瘾行为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影响。首先是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如何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作息时间,这两个因素是促成良好身体素质的保障。长时间的驻足于网络,必然会与上述两个条件背道而驰。如今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已远不如其父辈年轻的时候,糖尿病、颈椎病等“老年病”发生在青少年的身上,不得不说网络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次是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影响。网络之所以能得到青睐,与它的多样选择性、易被操控性密不可分。青少年按照自己的所想所需而随心所欲的“遨游”在网络世界,很难遇到挫折的事件,很少听到否定的声音。不走荆棘路,便无法造就坚强的心,沉迷网络终将导致青少年心理素质脆弱,容易崩溃。

2.4 引发青少年道德失范行为

有学者认为,互联网使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健全的过程变得狭隘,使青少年道德意志成长的空间变得混乱,引发了道德行为的失衡与异化。互联网提供不了相适应的到的情境,导致用来丰富青少年道德情感体验,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许多途径和方法发挥不了作用。青少年自身也对能够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的理解模糊,引发青少年种种道德失范行为。首先,是言论行为道德失范。网络言论自由行强,过激、粗暴的言论在一些贴吧、评论中随处可见,这些道德失范的言论会被青少年不自觉带入日常生活中,污染青少年单纯的言论环境。其次,是肢体行为道德失范。青少年耳濡目染网络游戏、视频资源中的暴力打斗,导致其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中极易失去耐心、既激动,而出现倾向暴力解决冲突。最后,是思想行为道德失范。西方的民主主义、普世主义等思潮在网络中伺机传播,片面的否定共产主义,妄图诱导我国青少年背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客观、全面分析和理解社会思潮的青少年容易出现思想道德行为的失范。

3 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策略

3.1 以加强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为重点

随着上网时间和精力的加大投入,青少年对网络产生强烈的渴求感和依赖感,甚至产生焦躁和易怒的情绪。上网占据了其生活的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也单一的指向网络,学习的动机减弱,人际困扰加大,而又不能积极处理。归根究底,是因为青少年自己的调节能力差,控制能力弱,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和利用能力不强。外界的一切干预行为都不能对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起决定作用,加强青少年主体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才是重点。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向青少年灌输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和目的,学校应在疏导的基础上实行控制,家庭应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专制,社会应在肯定的基础上进行管制,引导青少年自辩、自悟和自律的能力,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网络道德观。青少年主观上能够辨析网络的利害才可提高其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

3.2 以监督青少年适度接触网络为辅助

有专家研究表明,让孩子从小接触网络,培养孩子对待网络的平常心,反而有助于孩子日后避免网络成瘾。学校和家庭应宜用健康向上的活动正向引导,不宜盯住不健康的活动上强力压制。对于青少年的网络活动外界只能起辅助作用对其监督与引导,能否正确使用网络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青少年本身的认识。外界应对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和频数加以控制,但不能对青少年上网持否定的态度,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有利于健全青少年上网的信心。家庭营造和谐的气氛,有理而不是强制的控制青少年上网,有利于转移青少年对网络的注意力;学校应进一步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演的活动载体,监督并引导青少年合法、规范和健康的使用网络。

3.3 以创新青少年全面网络教育为突破

虽然网络对青少年产生了很多负面作用,但不能忽视它是一把双刃剑,绝不能因噎废食。总结前期网络教育的效果,大胆尝试新的网络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探索适合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途径。比如风靡在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越是控制反而激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更是牵挂游戏。学校可以组织游戏比赛,指引青少年总结心得相互交流,降低学生对游戏的好奇心理;父母也可以与孩子随意探讨游戏的乐趣,倾听孩子的需求,让青少年光明正大的在家里玩,避免青少年去网吧通宵“奋战”等等。网络是这个时代进步的成果,社会各界应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且是可控年龄段去有效的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网络,趋利避害,帮助其发展自己,引导其服务社会。创新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社会各界应该勇于尝试对青少年的全面的网络教育,坦荡交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刑秀茶,曹雪梅.以和谐家庭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家庭团体辅导时间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2 孙志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1)

3 刘佳,王志义.青少年网络游戏德育途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6)

4 魏英敏.试论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

5 刘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特征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8)

6 寿步.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高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