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 投稿总攻
  • 更新时间2017-06-16
  • 阅读量955次
  • 评分4
  • 77
  • 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所起的引领作用,往往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状况,教师备课充分,教学设计十分精巧,讲授也非常卖力,但学生反应冷淡,课堂效果不理想。这其中就存在教师语言表达的问题,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

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语言表达的作用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起到的效果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教学语言生硬,缺乏情感,音频单调,容易引起听觉疲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一名优秀的教师讲课的语言应该充满激情,声音富有磁性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一步步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

二、语言表达是教师的职业基本功

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源于对职业的热爱,只有爱岗敬业,对学生充满爱,才会有朴实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教师要以情感人,用正能量来感染学生,幽默、灵活地调节课堂气氛,保证教学效果;要运用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强化语言表达。如果教师表情自信、亲切,情感表达自然、得体,就能进一步强化教学语言的表达。

三、合理利用声音的大小调节教学语言

教师说话的音量各不相同,如果嗓门儿太高,学生会感到刺激太大,心神不宁,极易出现烦躁情绪,影响收取信息和及时反馈。反之,如果教师说话声音太小,柔声细语,达不到必需的音量,学生就听不清楚。适宜的声音大小应该是使教室里的每位学生都能听清楚,感觉舒适。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反复练习。教师要练就自我“监听”的硬本事,对自己说话的声音大小、声调高低、语速快慢随时进行调整。

四、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语速

教师的教学语速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语速过快,则学生不容易记忆和领会;语速过慢,则跟不上学生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容易导致学生精力涣散。教师的语速应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1.教学对象

教师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阅历的教学对象,教学语速应适时调整。学生的年龄是决定教学语速的重要因素。例如,技校学生年龄较小,接收信息快,教师的语速可以相对快一些;而社会培训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减弱,有的脱离课堂学习的形式较久,反应相对较慢,因而,教师的语速可以慢一些。

2.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语速。一些专业课概念性较强、原理比较抽象、难于理解,语速就要略缓。而讲解浅显易懂的内容时,语速就要快一些,学生听明白了、记住了,就能保证教学效果。

3.教学环境

教师的语速要根据上课空间、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室内外的环境以及噪声的情况进行调整。在安静的教室里讲授专业理论课和在机器轰鸣的车间上操作课,语速是不一样的,前者语速可以快些,后者语速就要慢些,便于学生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接受和理解教学信息。

五、教师要用节奏来体现教学语言的美感

要想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通过语音、语调和语气控制语言的节奏,用语言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语音应清晰悦耳

教师的语音清楚、明晰,才能博得学生的好感,学生才能较好地接受讲授内容。教师吐字不清、措辞含混,就容易使人糊里糊涂。一个优秀的教师讲课应如行云流水,使人有轻快之感。如果教师讲话慢吞吞,每句话间隔较长,学生就会不耐烦,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语调应抑扬顿挫

教师的语调、节奏要随讲授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这种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能使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语气应亲切自然

教师授课的语气应亲切自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的语气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和知识点区别使用,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用强调的语气;为了让学生对难点有回味、咀嚼的过程,要舒缓地讲;一般内容要简明地讲,使学生了解概要,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教学节奏。

(作者单位:济宁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