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

  • 投稿转身
  • 更新时间2016-02-24
  • 阅读量905次
  • 评分4
  • 65
  • 0
摘要:本文对地方性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缺乏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人才培养资金不足等问题,给出了推进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加快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引进、提升地方性高校国际化师资力量及水平等对策。 
  关键词:地方性院校;国际化人才;出国深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01-02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1]。在经济全球化局势下,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而“人才强国”战略不可或缺的是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国际化人才对促进我国参与全球化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际化人才已逐渐成为带领我国走向全球化的主力军及沟通桥梁。 
  一、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国际化人才对推动我国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必须走的一种发展方向。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人才国际化以及人才跨国流动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科技全球化代表着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科技全球化对促进国家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安全、稳定具有巨大的作用,这也必然需要国际化人才的参与。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2002年,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新局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好时机,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称《纲要》)[2],首次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纲要》中提出,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好国际人才资源,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力度。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际化人才紧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力资源中存在着2个“5”现象,其一是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其二是高层次人才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5%左右,高层次人才中国际化人才则更少[3]。因此,进一步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我国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向。 
  二、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 
  1.地方性高校缺乏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是高校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生参与国际化教育的起点。自“985工程”及“211工程”实施以来,地方性高校与研究型大学的界限划分得更为明显,研究型大学在全球化的推动下率先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适应和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培养适合全球化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了研究型大学的首要任务[4]。但地方性高校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起步较晚,人才培养平台欠缺。目前,我国的地方性高校已开始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的理念,但在发展国际化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常规化模式尚未形成[5]。地方性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化师资力量依然非常欠缺,更明显地表现为双语课程的开设结构和比例不能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很好的衔接。 
  2.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资金不足。培养国际化人才充足的资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型大学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更为重视,资金相对充足,但地方性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基金上相对短缺。充足的资金是支撑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的动力,资金不足是限制地方性高校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投入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院校。为了更好地反映国际化人才培养在地方高校的实施现况,对一个班级的2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本结果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因负担不起出国费用的人占据了47.8%,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发展。 
  3.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政府扶持力度欠缺。国际化人才培养政策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公平、稳定地进行的保障,建设完善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政策方案,才能有效地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前进的步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高校任务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和措施仍然是不够具体和明确[6]。2007年在中国与东盟(ASEAN)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中,中方做出了5个服务部门的对外开放承诺,但依然没有涉及到教育领域[7]。 
  三、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1.推进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推进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的步伐是实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学校提供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提供培养基金,以实现培养平台与培养资金的同步。建设国内院校间合作培养平台,以研究型大学带动地方性院校的培养平台建设,以研究型综合大学的长处补给地方性院校的不足,从而实现推动地方性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设国际院校间合作培养平台,搭建网络远程教学模式,以国际院校的先进培养管理方式带动国内地方性院校培养平台建设,实现国内地方性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国际化需求相融合。 
  2.加快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引进。加快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的引进步伐是实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动力。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是拓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渠道,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增进教师与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8]。大力推进引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实质是要求我国教育应走国际化道路,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培养国际化人才有效的途径之一[9]。 
  3.提升地方性高校国际化师资力量及水平。国际化师资力量是提升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国际化师资力量的匮乏严重阻碍着地方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前进的步伐,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提升地方性高校国际化师资力量。以优待的政府扶持政策实现国际化师资力量“引进来”,并与地方性高校特色专业进行融合,实现特色专业与国际接轨。提高派遣优秀教师到国外深造的比例,以达到提升国际化师资水平的目的。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为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事业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教学、更先进的理念及更具国际化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杜秋永,史映雪.我国企业国际化人才的问题和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2,(5):87-88.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N].人民日报,2002-06-12(006). 
  [3]李春满.人才国际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实施工商银行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几点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2008,(9):13-15. 
  [4]沙红霞.研究型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践行与展望——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C].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311-314. 
  [5]董晓梅,吴文英,李晓琛.地方性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研究与实践,2014,33(4):21-23,27. 
  [6]王娟.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科技向导,2011,(26):104. 
  [7]许宁宁,安晓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企业在中国[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12. 
  [8]仲伟合.拔尖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24(1):98-101. 
  [9]李庆领,吕耀中.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