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观察

  • 投稿南瓜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82次
  • 评分4
  • 82
  • 0

繆国平 繆玉兵 陆圣华

如东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如东 226400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选择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0例。针对患者全部选择CT引导下实施PVP治疗。对所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前后,对骨折患者实施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骨折患者VAS评分为(7.63±0.76)分;治疗后骨折患者VAS评分为(2.32±0.76)分;治疗前后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患者于临床获得了非常高的治疗优良率以及治疗有效率;完成手术后,患者临床疼痛症状表现为显著的缓解直至消失,临床未表现出任何的肺栓塞症状或者神经损伤症状等。结论 针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患者,选择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给予临床治疗,临床获得的治疗效果确切,表现出显著的微创性以及安全性,成功凸显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163-0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针对患者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临床难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了研究最佳方法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该文主要针对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选择CT引导下PVP治疗的方法,最终在降低VAS评分等方面,获得了显著价值,现将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在所有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2~8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3±1.2)岁;在所有患者中,表现为单个椎体骨折的患者20例,表现为2个椎体骨折的患者8例,表现为3个椎体骨折的患者2例。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对患者实施X线正位片以及X线侧位片以及实施CT等相关检查。检查到导致患者临床表现出疼痛症状的原因,确定发生病变的椎体,并且进行准确定位。

1.2 选择标准

①全部满足骨质疏松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患者实施有关检查后,最终确定患者出现了椎体压缩骨折的情况。②所有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全部能够遵守实验过程中的相关要求[1]。

1.3 排除标准

①将合并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排除;②将随访丢失的患者进行排除[2]。

1.4 方法

1.4.1 做好手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对患者做好手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针对合并症的患者,选择有效方法给予临床治疗,对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肺功能等进行准确评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手术风险。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相关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做直线翻身动作,并且要求患者的俯卧时间需要>30 min,有效满足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诸多体位需求[3]。

1.4.2 对患者进行手术方法 CT扫描仪选自NANO FOCUSRAY 生产的,型号为PHION。要求患者在CT检查台,选择俯卧位,对患者采取面罩吸氧以及对患者实施持续心电监护等。在骨水泥注射PMMA前,对患者选择剂量为5 mg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选择静脉注射方法。主要选择CT 2 mm对患者“责任椎”进行扫描定位,有效明确患者穿刺平面以及对应的窗位,确保患者CT扫描架始终倾斜,角度未发生任何的改变。于监视屏上完成相关的设计,并且完成穿刺点的标注、穿刺角度的标注,明确患者的进针深度。按照常规对患者实施消毒与铺巾。选择浓度为2%,剂量为5 mL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41023668)从患者皮肤穿刺点一直到患者的椎弓根层软组织对患者实施浸润麻醉[4]。通过患者的皮肤根据预定的角度对患者实施穿刺,直至患者的骨质。之后对患者再次实施CT扫描,确保患者的进针点以及进针角度未表现出任何的差异后,选择锤击进针技术一直到患者椎体前1/3的位置。对患者成功完成穿刺后看,将骨水泥缓慢注入到患者的椎体中。通常,与患者胸腰段椎体注入剂量为2.5~4.0 mL,于患者腰椎体注射剂量为4~6 mL。在患者表现出骨水泥硬化之前,将穿刺针有效拔出,对患者继续实施CT扫描,明确骨水泥在患者椎体中具体的分布情况[5]。

1.4.3 完成手术后的处理工作 主要选择抗生素予以抗感染治疗,时间为3 d。与此同时,选择降钙素(国药准字:H20040338)以及阿伦磷酸钠(国药准字:H20059934)等药物给予临床治疗,成功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完成手术后的2 h,患者能够进行直线翻身,完成手术后的6 h,要求患者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功能训练。完成手术后的次日,患者能够坐起,并且可以在床边站立行走,将活动量有效增加[6]。

1.5 判断标准

患者VAS评分标准:7~10分:患者于临床表现出难以忍受的疼痛感,患者的食欲以及睡眠受到了严重的影响。4~6分:患者于临床表现出的疼痛感能够忍受,患者的睡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3分:患者临床表现出轻微的疼痛感,可以忍受;0分:患者临床未表现出任何的疼痛感[7]。

1.6 统计方法

主要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5.0统计学软件包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主要选择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利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

2 结果

2.1 VAS评分以及Cobb角度数

患者完成治疗后,同治疗前进行比较,在VAS评分以及Cobb角度数两方面,差异显著,具体情况可见表1。

2.2 临床疗效

所有骨折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1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7±2.2)d,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为(3.2±0.8)d。完成手术后的6个月~17个月,对患者实施上门随访,比如说扣敲骨折处,询问患者疼痛程度,调查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发现,2例患者因为疼痛程度严重而实施CT检查,最终发现患者表现出邻椎再次骨折症状,对患者实施再次椎体强化治疗后,临床疼痛程度获得了显著缓解。

3讨论

针对患者选择PVP手术的方法,能够有效将患者的椎体强度以及患者的椎体稳定性增强,并且能够将患者的部分椎体高度恢复,此种术式表示出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临床止痛效果良好以及完成手术后患者能够快速恢复等。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选择此种方法给予临床治疗,可以显著将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体提高。

于CT引导下对患者实施PVP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对患者有效定位后,针对患者选择锤击进针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骨水泥顺着患者针道出现渗漏的情况,但是在进行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防止穿刺针出现严重活动的现象,将穿刺针同患者椎弓根骨质间隙有效减少,避免骨水泥顺着穿刺针道出现逆行渗漏的现象;②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对患者注入骨水泥的时机以及骨水泥的注入量;③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实施清洁灌肠,避免患者出现肠道积气积便造成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难以对椎体进行准确定为现象。

在进行该次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前后,对骨折患者实施VAS评分。治疗前骨折患者VAS评分为(7.63±0.76)分;治疗后骨折患者VAS评分为(2.32±0.76)分;治疗前Cobb角度数为(26.52±4.26),治疗后为(15.32±3.12);降低程度明显,这与赵素香等人的研究成果相一致。由此能够做出结论,所有骨折患者于临床获得了非常高的治疗优良率以及治疗有效率;完成手术后,患者临床疼痛症状表现为显著的缓解直至消失,临床未表现出任何的肺栓塞症状或者神经损伤症状等。

总而言之,针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患者,选择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给予临床治疗,表现出显著的治疗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凸显临床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高义斌,高丽辉.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4(5):105-106.

[2] 于东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转移性肿瘤性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苏州大学,2013,4(1):1025-1026.

[3] 卢国森.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手法复位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4(1):59-60.

[4] 罗柏锋,邓思然,罗雨桥,等.三维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5):329-332.

[5] 陈刚.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入量与疗效的相关性[D].福建医科大学,2013,6(1):1135-1136.

[6] 赵素香,孔凡磊,聂志红,等.止痛泵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1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3,4(10):59-60.

[7] 许明义,宋毅力,胡建功.采用双侧经皮穿刺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7(1):322-325.

(收稿日期: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