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方法学在血透室护理质量评价中的运用效果

  • 投稿皮皮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174次
  • 评分4
  • 50
  • 0

戴莉 杨玉霞 关国琼 刘红 朱晓红

摘要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血透室护理质量检查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追踪路线图,利用现场查看、人员访谈、患者追踪和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式对血液透析室进行全面的护理质量评价,从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与监测4个方面进行质量评分,与传统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运用追踪法检查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科室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现状,由此进行的质量改进更加有针对性,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与监测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的运用有利于规范护士行为,防范护理隐患,提升护理品质,提高患者满意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追踪方法学;血透室;质量评价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57

作者单位:433199潜江市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戴莉: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追踪方法学是近年来医院评审中使用的新的评价方法,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追踪理念,通过患者就医的过程,重点评价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合作是否满足患者的需要,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是否达到要求,是一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强的过程管理方法[1]。传统的质量评价方法尤其对血透室、手术室、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由于质量检查标准不系统,检查过程不够深入,检查人员不够专业等原因,造成检查出来的问题大多是问题的表象,不能准确提供质量改进的依据。为了顺应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提高重点科室的护理质量,我院于2012年12月份开始运用追踪方法学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室分为A区和B区,A区为非传染区透析专区,B区分为B1间和B2间,B1间为丙肝阳性专区,B2间为乙肝阳性专区。现拥有32台透析机,2台血滤机。血液透析患者每月约120例,月透析约1300例次,血滤35例次。配备护士13名,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6名。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为1~10年。

2方法

2.1成立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分管质量的副主任及3名科护士长组成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所有成员都经过追踪法基本原理及应用的学习和培训,分别参加国家或省级医院评审员培训并获得评审员资格。

2.2制定血透室护理质量评价计划和评价要点选择长期行血液透析的住院患者为切入点,按照患者入科进行血液透析的路线制定追踪路线图,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以及我院“护理管理规范(2012版)”等制定检查评价的重点:(1)护理管理体系与组织结构、护理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常规、护士培训与责任制整体护理。(2)人力资源管理。各级护士岗位技术要求和能级管理制度要求,紧急情况下护士调配制度。(3)重点环节的处理流程。如血管通路的评估穿刺、输血、血液透析时的观察与监测等。(4)护理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患者风险防范、意外事件的处置、透析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急诊急救处理。(5)特殊护理单元感染管理要求和监测。

2.3追踪检查采用现场查看,资料查阅、专业理论考核、人员访谈、患者追踪、系统追踪等追踪方法进行检查评价,将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互相补充。

2.3.1个案追踪以患者个人就医流程切入,对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护理服务与流程等进行全面追踪。基本追踪流程包括患者入科接待(患者基本情况与健康指导即病史、生命体征、透析前各种检查指标和透析方案的确认等)、患者评估(血管通路评估,自理能力评估、患者高风险因素评估)、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分管患者体现能级对应,紧急状态下人员的调配制度)、临床护理质量(护士知晓患者病情、医嘱处置执行情况、护理文件记录、了解患者就医体验与感受)、专科质量与高风险管理(操作标准与实施、给药安全、管路滑脱预防、跌倒预防等)、病情观察(透析中监测管理、透析并发症观察与处置、急诊急救、危急值报告、护士相关知识培训与考核)、设备安全管理(透析机的消毒处置与设备维护保养)、感染与监测(手卫生、透析液配置质量监测、环境物表监测、化学污染物与内毒素监测等)、与肾内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的沟通与交接程序。

2.3.2系统追踪追踪过程中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转入系统追踪进一步查找原因,寻找系统的漏洞和薄弱点,或者直接选取当前工作的关键主题进行系统追踪。如针对血液透析中管路滑脱问题,将管路安全作为追踪的重点内容,主要追踪流程有护士对血管通路的评估、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血管通路的建立与观察(穿刺、固定、巡视、拔管与记录)、管路滑脱的风险管理(患者配合能力的评估、管路滑脱的预防与发生管路滑脱后的处置)、管路穿刺的资质准入制度、护士技能培训与考核等。

2.4质量总结与反馈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讨论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以PPT形式对血透室全科人员进行反馈,科室确定整改目标,拟定改进计划和方案,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再次复查追踪改进效果。同时,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讨论本次追踪检查中的不足,探讨追踪检查的方法和应用,进一步提高追踪检查的水平,拟定下次追踪路线图及重点追踪内容。

2.5评价方法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每季度运用追踪方法学进行1次质量检查,根据我院“血透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分别就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与监测4个项目进行质量评分,每项满分为100分。(2)每季度发放我院自行设计的“血透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每份调查表包括护理服务、专业技术等17个项目,满分为51分,得分≥45分为满意,<45分为不满意,统计患者满意度。将实施后(2013年1~12月)与实施前(2012年1~12月)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2012年1~12月(对照组)共调查351例患者,2013年1~12月(观察组)调查376例患者。

2.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表1,表2)

4讨论

4.1更加关注质量改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水平较传统的质量检查形式,追踪方法学检查是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检查,检查方法灵活,检查过程全面、深入,能凸显血透室专科特性,避免质量检查中的形式主义。追踪方法学不仅关注护理质量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更加注重问题的分析改进方案和速度[2]。每次追踪方法学检查完毕后,检查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科室再拟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和方案,分阶段落实改进措施,有效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如针对血管通路管理问题,科室相继完善“护士操作准入制度”“血透室专科护理操作标准与流程”“专科护士培训手册”共12项,使护理操作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表1显示,实施追踪方法学检查评价,血透室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4.2加强细节过程管理,保证护理安全追踪方法学检查不注重结果,只注重过程,检查时通过随机提问,再根据答案以循证的方法[3],查找工作制度、工作环节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如追踪透析管路安全时发现透析管路固定的方法未统一,透析时间长,患者经常变换卧位,穿刺部位未事先进行适当约束,患者反映床头柜放置位置不当,从床头柜上取水杯、拿眼镜等动作易发生管路滑脱。通过对细节过程的追踪,引发管理者对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在科内组织了透析过程中高风险因素讨论,收集存在的问题进行要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患者透析前患者评估制度和评估单,对配合能力欠缺,有风险的患者进行适当约束;为了提高患者舒适度,对约束带进行改进以及穿刺部位固定方法实施改良等,有效地降低发生管路滑脱的风险。管理者加强过程监督与管理,避免了检查只注重结果,忽略原因过程分析,影响质量的改进[4],让质量管理更精细、更具体、更容易操作。

4.3提高护士质量意识,规范护士行为追踪方法学检查既是检查过程也是教育过程[5]。检查者花大量时间访谈工作人员和现场查看,同一个问题可能会访谈多人,并观察护士在各个环节上的行为质量,以此来考证落实护理制度和执行质量标准的相符性、真实性。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作为追踪方法学评价流程中的一部分,和检查者一起共同发现护理工作环节中执行治疗、落实护理措施上的缺陷和不足,充分认识质量管理的严肃性和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的必要性。如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患者进行“无肝素”透析时,床旁未悬挂“无肝素”的警示标识,通过教育指导,护士明白了警示标识的重要性,它是一种沟通手段,传达某种信息,能警示他人,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于是在以后工作中便会主动自觉地遵照规范落实,使护士行为与护理规范保持一致,促进护理规章制度常态化。

4.4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科间沟通追踪方法学有助于识别和改善护理沟通,工作人员更加重视与其他科室、其他部门的沟通,达成共识[6],改变了以往质量评价只注重自身问题,涉及其他科室或其他部门的问题由于沟通协作少,容易陷入问题改进的瓶颈,导致同样的问题可能反复出现未得到改善,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和安全[7]。通过追踪方法学检查,各科室、各部门相互加强了沟通,共同直面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如肾内科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同一时间需转运多名患者,等候电梯时间长,影响血透工作正常进行,科室与后勤部门共同协商,由科室提前预约,派电梯管理员专梯接送,同时,肾内科修订了“肾内科患者行血液透析的交接流程”,解决了转运和患者交接问题,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4.5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追踪方法学是以患者实际感受诊疗服务的经历去评价医院整体的服务品质[8],这种检查方式有助于培养护理人员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更加重视患者的感受,关注患者的实际需要,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实践证明,追踪方法学具有系统性、灵活性、现场性及双重性等特点,是一个见效快,易操作的流程式思维和工作方法。随着对追踪方法学运用地深入,将广泛在护理管理中逐渐完善,建立常态护理质量追踪管理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洪.JCI评审对护理管理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5):28-29.

[2]陈晋利,张建国,李淑君,等.追踪方法学在迎接等级医院评审模拟自查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8):552-553.

[3]王海蓉,张爱琳,邱服斌.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2):551.

[4]刘庭芳.中国医院评审评价追踪方法学操作手册(试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

[5]刘庭芳,刘勇,陈虎,等.医院评审追踪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2,16(3):2-6.

[6]张幸国,刘庭芳,杨泉森,等.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价及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691-694.

[7]董军,刘亚平,周亚春.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审中护理管理的策划及实例分析[J].中国医院,2012,16(3):47-49.

[8]张积慧,郭小云,刘洁珍,等.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7):69-71.

(收稿日期:2014-04-07)

(本文编辑 刘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