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 投稿通信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387次
  • 评分4
  • 11
  • 0

陈家海/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名山街道水产畜牧兽医站

(一)发病情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名山街道腾扬村养鸡户梁某发现自己饲养的6 800 羽50 日龄雏鸡突然发病,病鸡羽毛蓬松,采食减少,畏寒,挤堆,精神委顿。随即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粪,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养鸡户梁某立即清理更换垫料,消毒场地,并在饮水中添加环丙沙星,但情况未能好转,第二天死亡50 多羽。看到鸡病严重后便向玉州区名山街道兽医站报告,22 日出诊时,雏鸡又死亡90多羽。

(二)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弓背蹲状,驱赶不动,食欲减退或废绝,畏寒,眼睑紧闭,呈倦怠姿势。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粪,粪便中有尿酸盐沉积的沉积物,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三)病理变化

法氏囊充血、水肿、变大,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的渗出物。法氏囊由正常的白色变为奶油黄色,严重出血时呈紫黑色,似紫葡萄状。切开囊腔后,黏膜皱褶多混浊不清,粘膜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腔内有浓性分泌物。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此外感染的病鸡由于失水,使骨髂肌变淡;皮下以及胸肌、腿肌和翼肌的外肌束膜上小面积出血。肾肿大苍白,呈花斑状,肾小管和输尿管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四)治疗

发病时可用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卵黄抗体l ~ 2 ml 一次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同时在饮水加电解多维、葡萄糖;用克毒灵1 ∶ 4000带鸡消毒,一天一次,连续一周。

(五)发病原因分析

1. 环境卫生和消毒不完善。养鸡户不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生产区、生活区无严格分隔;鸡贩未经消毒随意进场,造成病原的传入和扩散。

2. 免疫程序不合理。雏鸡群中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各群体之间差异也很大,在没有免疫监测设备对母源抗体水平测定的情况下,无法根据母源抗体的情况确定首免时间,造成免疫过晚或过早而不能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3. 疫苗使用不当。在采用饮水免疫时,部分养殖户在稀释弱毒疫苗时不加脱脂奶粉,或者使用含氯离子及其他消毒剂的自来水,降低了疫苗效价。

(六)综合防制措施

1. 免疫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方法。本病的预防有多种疫苗,免疫程序随鸡苗的品种、来源和不同的鸡场而有所区别。采取早期预防免疫对防治该病有较好的效果。弱毒苗一般可在7 ~ 10 日龄或18 ~ 20 日龄进行免疫接种。灭活苗可在种鸡产蛋前用于加强免疫,对所产雏鸡母源抗体有良好的提高作用。

2. 严格的兽医卫生措施。卫生和消毒等措施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法氏囊病病毒一旦污染环境和鸡舍后,就将长期存在,为杀灭本病原,消毒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先对环境、鸡舍和工具等喷洒有效的消毒药,然后净置4 ~ 6 h,进行彻底的清洗,当清理粪便后,再用高压水冲洗整个鸡舍、地面和笼具,隔日后再次喷洒有效消毒药,间隔1 ~ 2 d,再用清水冲一遍,然后将消毒干净的用具等放回鸡舍,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0 h,做好彻底消毒,保证鸡场各环节的卫生。

3.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适时注射高免血清或鸡卵黄抗体,可防止本病流行或减少损失。病雏早期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用量用法:雏鸡0.5 ~ 1.0 ml/羽, 大鸡1.0 ~ 2.0 ml/ 羽, 皮下或肌肉注射,必要时次日再注射一次。

(七)小结

1. 本病明显的发病特点是发生突然、传染性强、尖峰死亡曲线、迅速康复。但一度流行后呈隐形感染,在鸡群中长期存在。该病自然感染仅见于鸡,一般侵害2 ~ 11 周龄的鸡,但以3 ~ 6 周龄的鸡受害严重。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一定的死亡率,死亡率在头几天内急剧升高,第四天后又迅速下降,呈尖峰式死亡曲线是该病重要特征。

2. 检测母源抗体,确定首免日龄。因发病后致使法氏囊受损导致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影响对其它疫病的免疫效果。因此,饲养场必须用琼脂扩散试验测定雏鸡母源抗体消长情况从而确定弱毒疫苗首次免疫日龄。1 日龄雏鸡母源抗体阳性率不到80% 的鸡群在10 ~ 16 日龄间首免;阳性率达80% ~ 100%的鸡群, 在7 ~ 10 日龄再检测一次抗体, 阳性率在50% 时, 可于14 ~ 18 日龄首免。

3. 防治继发病,确保成活率。在治疗法氏囊病的同时,应及时投服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如头孢类与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等,并且配合投服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黄芪多糖),一天两次,连续用药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