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及鉴别诊断

  • 投稿万金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509次
  • 评分4
  • 23
  • 0

李亚军/河北省卢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山羊和绵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羊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红斑、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羔羊最易患病,多为群发。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北方、西北等养羊较多的地方也较常见,是羊的主要疫病之一。

(一)流行特点

本病只危害山羊和绵羊,以3~6月龄的羔羊和幼羊最为易感,常呈群发性流行,羔羊发病率可高达100%;成年羊发病较少,多为零星散发,且症状较轻,人和猫也可感染发病。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秋季发病较多。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羊皮肤和黏膜的脓疱及痂皮内,特别是病羊的痂皮带毒时间较长。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健康羊常因皮肤、黏膜擦伤处接触到病原而感染发病。病羊的皮毛、尸体、被污染的圈舍、饲草、饲料、饮水或残留在地面上病羊的痂皮,均可散布传染。被污染的牧地、用具等也可成为传播媒介。由于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羊群一旦被感染则不易清除,可常年流行并可持续危害多年。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8?d,长的可达16?d。在临床上按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三型,即唇型、蹄型、外阴型,偶有混合型,但以唇形为主要症状。

1.唇型。最为常见。病初患羊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口腔发热,齿龈红肿,而后开始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以后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发展成水痘或脓疱,脓疱肿胀破溃后互相融合,波及整个口唇周围,形成大面积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若为良性经过,痂垢逐渐扩大、加厚、干燥,1~2周内脱落而恢复正常。严重病例或伴有化脓菌和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引起深部组织的化脓和坏死,使病情加重,口腔黏膜也常受害。在唇内面、齿龈、舌、颊、软腭及硬腭上出现被红晕包围的水疱,水疱迅速变成脓疱,脓疱破裂变成烂斑,口中流出发臭、浑浊的唾液。患部继续发现丘疹、水泡、脓疱、痂垢,并相互融合,波及整个唇部、面部、眼睑和耳廓,形成大面积龟裂和易出血污秽痂垢,痂垢下往往伴有肉芽组织增生,使得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起,严重影响采食。病羊表现为流涎、精神萎靡、被毛粗乱、日渐消瘦,病程长达2~3周,逐渐衰弱死亡。如有继发性感染和病羊体质衰竭时还可蔓延至喉肺以及第四胃,少数病例可因继发性肺炎而死亡

2.蹄型。多发生于绵羊,山羊极少见。多单独发生,偶有混合型。多见一肢患病,有时也有多肢甚至全部蹄端患病。常在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形成水泡或脓疱,破裂后形成溃疡。若发生继发感染,则化脓坏死可波及皮基部和蹄骨,病羊跛行,长期卧地。间或还有在肺脏、肝脏和乳房中发生转移性病灶,严重者因衰弱或败血症而死亡。

3.外阴型。此型少见。患羊阴道出现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阴唇和附近的皮肤肿胀、疼痛,出现溃疡;哺乳羔羊的母羊常见在初期为米粒大至豌豆大的红斑和水疱,以后乳房、乳头的皮肤发生脓疱、烂斑和痂垢,还会发生乳房炎。公羊的阴鞘肿胀,阴鞘口和阴茎上发生小脓疱和溃疡。

(三)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口角周围出现丘疹、脓疱、结痂及增生性桑葚状痂垢)及流行情况,不难做出诊断,要做进一步鉴别诊断,可采取水疱液或脓疱液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然后检查包涵体,或对病料负染色直接在电镜下观察。此外,还可用血清法诊断,如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变态反应等方法。

本病临床症状上与羊痘、溃疡性皮炎、坏死杆菌病、蓝舌病等有相同之处,应注意鉴别诊断。

1.与羊痘的鉴别。痘病出疹多为全身性的,体温升高明显,全身反应严重。痘疹结节呈圆形突出表面,界限明显,中间凹陷呈脐状,痂皮坚硬,不传染人。

2.与溃疡性皮炎的鉴别。传染性脓疱病主要危害羔羊,而溃疡性皮炎多发生于1岁以上成年羊,并且口的损害发生在颌和上唇(在唇边缘的鼻孔之间,不累及唇联合),腿的损害发生在蹄冠和趾间隙,其病变特点是溃疡和组织破坏,痂垢下无桑葚状组织增生。

3.与羊坏死杆菌病的鉴别。该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既无水泡、脓疱的病变,也无疣状增生物

4.与羊蓝舌病的鉴别。该病病变部位主要在口角部,并可延伸到口腔黏膜,全身反应严重,病死率高。

(四)防治

首先,对感染病羊隔离饲养,羔羊接触过的母羊乳房,用1%高锰酸钾认真清洗消毒,防止其他羔羊吮吸。对羊体表及蹄部进行多次彻底消毒;患羊污染过的圈舍、运动场,在清除粪污后打扫干净,进行消毒;患羊接触过的垫草、吃剩的草料,一律焚烧处理。常用的消毒药有2%氢氧化钠、1%醋酸、10%石灰乳、20%热草木灰等。同时给予病羊柔软的饲料、饲草,如麸皮粉、青草、软干草或青贮类饲草,保证清洁饮水。为了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疗效显著。

1.西药疗法。主要用消毒、杀菌、抗感染药物。刮掉干硬痂皮,痂皮较硬时,先用水杨酸软膏将垢痂软化,除去痂垢后(剥掉的痂皮要集中烧毁,以防散毒),用温盐水或0.2%~0.3%的高锰酸钾、1%~3%硫酸铜溶液或明矾溶液清洗创口,然后涂碘甘油(5%碘酊加入等量甘油)或2%龙胆紫、鱼石脂软膏、硫磺类软膏、尿素软膏等,每日2~3次。蹄部发生病变的,可将蹄部置于5%~10%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2?min,连泡3次,或用来苏尔清洗,擦干后再涂松馏油或土霉素软膏。乳房部用2%~3%硼酸水冲洗,涂氧化性鱼肝油软膏。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消炎药配合磺胺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严重者还可同时喂服病毒灵和四环素片等药物。

2.中药疗法。本着去腐生肌、消炎止痛的原则,配制中药冰硼散、雄黄散、脱腐生肌散等涂敷药患部。也可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等份,粉碎成末,混合玉米面喂服。

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不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从外地引进羊只要隔离观察2~3周,确认无病后才能混群。管理上保持羊舍干净、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避免饲喂带刺的草或在有刺植物多的草场放牧,以免刺破皮肤;饲料中掺喂少量食盐,以减少羊啃土、啃墙而引起羊的皮肤黏膜损伤,减少病毒侵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