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疫情形势特点及防控对策

  • 投稿石二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646次
  • 评分4
  • 38
  • 0

闫春轩/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小反刍兽疫疫情形势特点

1.小反刍兽疫特点。从小反刍兽疫的来源、发病症状、感染途径、易感动物和防控措施等情况来看,小反刍兽疫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境外传入的新发性。小反刍兽疫是2007年从境外传入我国的一种新的外来动物疫病。

(2)易感动物的单一性。小反刍兽疫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对牛等大反刍动物可感染但不发病,也不感染人。

(3)临床症状的典型性。羊感染小反刍兽疫主要表现口炎、胃肠炎、肺炎等症状,而且发病率、死亡率都比较高。临床症状比较典型,一般很容易识别。

(4)小反刍兽疫感染的接触性。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小反刍兽疫的动物、用具等而感染发病。

(5)小反刍兽疫的可防可控性。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可防可控的动物疫病,不仅临床能够识别,实验室能够确诊,而且有专用疫苗能预防,只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果断处置,就能早快严小地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疫情。

2.小反刍兽疫疫情特点。

(1)小反刍兽疫疫情类型的多样性。根据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的特点,目前小反刍兽疫疫情具有以下类型。输入性疫情,在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之前,当地属于无小反刍兽疫的非疫区,由于动物跨区域调运,将染有小反刍兽疫的动物引入当地,并在引入后不久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这种没有与本地羊接触,单纯在调入羊中发生的疫情称之为输入性疫情;扩散性疫情,从外省或某一地区引入羊后与本地羊混群或者与本地羊共同在同一草地放牧,共用同一牧道,共用同一水源,或通过人员、车辆、用具等传播引发的疫情称为扩散性疫情;隐蔽性疫情,由于调运动物在调运前已感染小反刍兽疫,动物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调回后经观察也表现正常。但在饲养一段时期后,由于体质下降,或遇特殊气侯条件,个别动物表现发病,且症状不明显,也无死亡现象。而周边羊群有发病和死亡情况。这种从外地调入曾经感染小反刍兽疫动物发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无死亡现象,经实验室确诊的疫情称之为隐性疫情;地方性疫情,由于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和发生过小反刍兽疫疫情,小反刍兽疫病毒污染面广,在没有跨区域调入动物的情况下发生的疫情称之为地方性疫情。

(2)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的阶段性。根据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发展和扑灭的过程,小反刍兽疫疫情具有以下四个阶段。①疫情输入阶段。随着动物跨区域调运,小反刍兽疫从疫区、活羊交易市场等小反刍兽疫病毒污染的场所传入非疫区,由于调入动物在早期不发病,或都处于潜伏期,使调入动物成为引发疫情的隐患。②疫情发生阶段。由于调入动物经过潜伏期,一些羊出现临床症状,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③疫情扩散阶段。调入动物后由于未进行隔离观察,直接与本地羊混群饲养,或者把调入羊转卖给别的养殖场户,或者与其它养殖户羊放牧接触,或者经人员往来传播到其它养殖场户造成疫情扩散蔓延。④控制扑灭阶段。疫情发生后,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免疫、消毒、扑杀、限制动物移动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拔除疫点、控制疫情扩散,彻底扑灭疫情。

虽然疫情的阶段划分只是根据疫情发生发展的不同特点来说明各阶段疫情现象和特征。在实际中疫情的阶段性并不明显,有时是各个阶段同时存在的,如在调入动物阶段同时存在扩散问题,疫情扩散阶段也存在发生疫情的情况。

(3)疫情形势的严峻性。由于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发生在地域上分布范围广,病毒污染面也比较大,引发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的传染源依然存在;通过调运、动物移动等途径引发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未发现的隐性感染者、带毒者,与染疫动物和病原接触过的动物引发疫情的隐患依然存在;未免疫小反刍兽疫疫苗的动物和新生的易感动物依然存在。加之在小反刍兽疫防控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防疫漏洞,小反刍兽疫零星散发不可避免。只要跨区域调运动物不禁止,动物移动还存在,易感动物免疫不能全覆盖,小反刍兽疫就会在局部地区发生。

二、小反刍兽疫防控对策

小反刍兽疫防控要坚持和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扑杀和综合防控措施相结合的策略。以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按照小反刍兽疫流行规律和疫情形势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早快严小果断处置疫情,确保小反刍兽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羊产业健康发展。

1.排查流调除隐患。疫情隐患是存在于辖区内未发现的、容易引发小反刍兽疫的内在的未知的传染源。排查是在一个行政辖区内开展的区域性的查找疫情隐患的一项防控措施。就像打仗要侦察摸清敌人的驻防位置,人数、火力配置一样,要通过排查查清从外省跨区域调入羊,本地调运羊,与小反刍兽疫疫区羊有过接触史的羊和临床发现异常情况的羊的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隔离、限制移动、现场采样送检等防控措施,及时消除疫情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是在处置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同时,对染疫的动物、同群动物的来源、去向、与疫点羊群接触情况,人员车辆来往情况等因素进行的局部性的专项具体调查。就像公安局侦破案件一样,是一项由已知发生的疫情线索,查找未知的疫情隐患,追溯处置发病动物、带毒动物、隐性感染动物等潜在的传染源。因此没有全面彻底的流行病学调查,就没有全面彻底的疫情处置,就会留下疫情发生的隐患,造成疫情的扩散蔓延。

2.果断处置灭疫源。在小反刍兽疫处置上,一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造成的损失。二要彻底拔除疫点。科学划分疫点疫区,规范处置小反刍兽疫疫情。三要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以各种理由延误疫情处置、不果断处置和不按规定处置疫情,以免造成疫情扩散和蔓延。四要妥善处理好政府、部门和有关养殖场户的沟通协调工作,扑杀补偿等善后工作,做到在疫情处置上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确保疫情处置顺利进行。五要做好扑杀动物和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粪便等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彻底拔除疫点、彻底消灭传染源。

3.管控疫区防扩散。管控就是对发生疫情的地区采取一系列监管和防控措施,以免使染疫的动物流出疫区,潜在的疫源成为隐患,人员的往来造成传播,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一是暂时禁止活畜跨区域调运,有效防止跨区域传播,二是严格限制动物移动,关闭活羊交易市场,禁止外出放牧,实行封闭饲养。三是对疫区进行严密封锁,禁止无关人员、车辆等出入,防止小反刍兽疫病毒随人员车辆传播。四是对防疫人员严格管理,防止在处置疫情、免疫接种、消毒、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因不遵守有关规定,消毒不严,造成人为传播。五是对疫区、受威胁区和高风险区羊群进行紧急免疫,建立免疫隔离带,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六是做好排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彻底消除疫情隐患。

4.加强领导搞联防。小反刍兽疫防控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全国一盘棋,统一领导、统一安排部署,统一开展联防联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各级兽医部门要在国家农业部统一安排部署和组织领导下,加强对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辖区内动物疫病预防机构人员、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安排部署,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疫情。同时,要做好省与省之间、各地区之间小反刍兽疫的联防联控工作,加强各省之间、地区之间跨区域调运动物信息,疫情信息和防控技术的交流共享,及时开展染疫动物的流调追溯和处置工作,有效防范疫情风险。此外,还要做好养殖场户小反刍兽疫防控的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养殖场户的防疫意识和防疫的主动性、积极性,配合各级兽医部门共同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

5.总结经验抓转型。在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思考和研究,以加快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转型和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一是要加快活畜禽跨区域调运和检疫监管的转型。强化检疫手段的科学性,推进检疫工作由目前的临床检疫为主向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检疫转型。强化检疫出证的程序性,推进出证工作由目前的由基层兽医站检疫员凭临床检查结果出证向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根据临床检查、免疫登记,实验室抗体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国家有关规定等情况审批出证。

二是要明确小反刍兽疫免疫政策。在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中,由于国家没有明确的免疫规定,各地对小反刍兽疫免疫持不同意见和态度,需要国家明确小反刍兽疫免疫是强制免疫,还是发生疫情时临时紧急免疫,还是各省自行决定免疫。

三是加快养羊业防疫转型。目前,由于各级政府和部门大力支持发展养羊产业,养羊业发展势头强劲,各种养殖小区、养殖园区、养殖专业村迅速发展。但由于一些园区、小区养殖场户各自为战,防疫主体不明确,基础设施不完善,防疫工作不规范,为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传播留下了许多漏洞和隐患,急需按照动物防疫的有关规定规范小区、园区建设,统一防疫管理,完善防疫设施,配备专职兽医人员,落实各项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