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不足及改进建议

  • 投稿总攻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591次
  • 评分4
  • 91
  • 0

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不足及改进建议*

许广永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及实践环节落实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分析其背后主要原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提升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创业;大学生创业;创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9.2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0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培育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推动万众创业的重要工作。高校对于有效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应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但是,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多数高校是由专业课教师或者辅导员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讲授创业管理知识,多数高校不是围绕创业实践能力来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大多数高校搭建实践平台形同虚设,多数大学生没有创业实践经历,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对于这些不足分析其原因后提出改进建议,为高校有效实施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济公借鉴。

1创业实践能力不足的表现

1.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创业实践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际体验培育和提升创业能力,累积创业资本和实力,达到真实创业状态,是一种创业行为。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应该偏重于创业行为的塑造和培养,而不应该只停留在创业知识、创业策划上,应在创业构思和创业策划之后付诸于创业实践。但是,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如何将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有机结合,如何构建以创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体系还不清楚。

1.2培养内容不够清晰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应该围绕哪些主要方面开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有的对创业实践能力的内容认识过于简单,认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市场调研与开发能力、创业心理调节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三个主要方面;有的没有区分管理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认为创业实践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可见对创业实践能力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也没有根据我国大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培养内容。

1.3培养途径不够丰富

从目前高校对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来看,多数是在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创业的形式,那么是不是可以断定中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创业模拟的形式是符合当下实际,是值得推广的形式呢?实践的演练及实验多采用模拟创业的形式有一定启发作用,其实,真实创业是创业实践最有效方式,但是,由于真实创业所需要的条件较复杂,高校在大学生开展真实创业给予的辅助非常有限。部分高校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学生利用实习实践的时机,锻炼专业能力,体会实际工作环境。但是这种企业实践的形式,对于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性不强,学生更多情况下只是初步了解了实际工作的情形,却没能体会到企业创业活动要素和过程是怎样的。

1.4实践环节难以落实

我国高校大面积开展创业教育已有10多年,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多数大学生还是把找一份“好工作”放在首位,对创业偶然有一点想法的多,付诸于行动的少,创业人群相对大学生总量来说还是凤毛菱角。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精神,对创业的认识非常不全面,创业实践的机会少,创业实践能力还很薄弱,这些和高校的培养导向,培养方式,培养力度等方面的不足有很大关系。虽然高校也能认识到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方式,如有学者提出,应构建包括创业实践教学目标、创业实践教学载体、创业实践管理、创业实践保障等内容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创业时间按教学体系。但是,大多数高校没有将创业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没有将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中心环节来对待。

2创业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

2.1对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

在我国,大多高校缺乏创业教育指导思想,从而导致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理念模糊不清,许多高校将创业教育当作教育任务来完成,同时还带有提高就业率的功利性色彩,没有对创新实践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

2.2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多拘泥于教学环节

我国高校大多强调增加创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创业实践中心,比较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设立。比如中山大学的“创业黄埔班”,该班招生对象为全校各专业二年级以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由理论模块、模拟模块、创业项目的设计与运作模块构成,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2.3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师资薄弱

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师资比较薄弱,开展创业教育的老师以专业教师为主,辅以部分行政或辅导员,这些教师多数都缺少创业经验,有的甚至没有一点其它行业的工作经验。一些高校虽然聘请客座教授和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导师,但是真正有效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并没有形成常规管理和规范体系。

2.4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的关系松散

在中国,高校和企业关系比较松散,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互动并不多,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起主导作用,企业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参与的机会少,主动性也不够。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可实施的创业合作项目的链接存在很多障碍,企业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真正提供的资源有限。由于创业实践平台缺乏,学生很难有机会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因而,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差。

3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建议

3.1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

我国高校要转变创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倾向,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念、创业精神,培养他们识别创业机会的洞察力和实施创业计划的能力。其实,创业教育并不是高等教育这一阶段该做的工作,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不可能从小教就开始实施创业教育,但是,高校可以利用自有的师资协助小中教开展一些诸如创思思维、创意空间等拓展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3.2丰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创业实训和创业体验并举。创业实训以编写创业计划书、企业仿真模拟软件操作、创意创业竞赛、创业者走访、市场调查等环节,创业体验包括建立校内创业工作室、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等内容。

同时,坚持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实践经验是培养创业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将创业实践分类进行。创业实践分类见表1。在课外实践方面,特别是为一些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的大学生提供暑期实习项目,他们可以有选择地申请参加这些暑期实习项目,主要的项目包括:中小企业管理、数据库设计、软件评估、市场营销、办公室组织等。

3.3改善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师资

优秀的创业实践导师是实现有效培养创业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高校应联合企业,为学生配备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建立一支校内外共同组成的复合型创业实践导师队伍,校内的创业导师注重创业理论教育,来自企业、政府、风投、法律等外部组织的校外导师注重对创业实践运作能力的指导。根据创业导师的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是观念引导类,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保持积极的心态,坚定创业信念;二是政策指导类,特别是来自政府、法律工作组织的导师,向创业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援助;三是技能辅导类,主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供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的培训和咨询;四是典型示范类,根据导师自身的创业经历为创业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并提供实习岗位。譬如,浙江大学在积极响应浙江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在2008年开展了“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实践导师,与大学生结成师徒关系,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模式对开发大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创新与创业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3.4加强与外部组织的联系与合作

高校应主动参与到地区经济建设中,要凭借自身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学科知识,与外部组织形成合作关系,搭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关系网络。特别是要构建“大学-企业”关系模式,大学的科研工作要面向经济发展,要和企业的技术及管理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科研、发展联合科研团队、为企业提供知识培训等方式,巩固与企业的关系。通过加强与企业等外部组织的联系,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实践工作当中,增加创业实践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体验式学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从兵.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1(8)

2尹忠红,郝振河,郝欣.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探索,2010,(12)

3沈孟康,温尊荣,詹东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创业与创新教育,2012(3)

4沈云慈.校企深度融合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

5阮俊华,陈璞,郑博文,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新途径——以浙江大学“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责任编辑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