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讨

  • 投稿大地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32次
  • 评分4
  • 99
  • 0

李旺珍LIWang-zhen

(湖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咸宁437100)

(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Department,Hu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ning437100,China)

摘要:新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文章以咸宁市为例,在分析咸宁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就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探讨。

Abstract:Underthenewsituation,theestablishmentof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ofmoderntimesisacrucialmeasurethatcanensureandimprovepeople´slivelihood,isaninevitabledemandthatcanpromoteflourishingdevelopmentofculturalundertakingsandisavitalmissionthatcancarryforwardsocialistcorevaluesandestablishasocialistculturalpower.ThethesistakesXianningasanexampletodiscussthe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ofmoderntimesonthebasisofanalyzingthestatusquoandproblemof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ofXianning.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Keywords:moderntimes;publicculture;servicesystem

中图分类号:C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026-03

0引言

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再到今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短短十年时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理论研究、政策完善、制度创新到实践探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咸宁市也不例外,但作为一个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湖北省排名又相对靠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尽快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标准要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重大课题和现实任务。

1咸宁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咸宁地处鄂南,素有“湖北南大门”、“武汉后花园”之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咸宁文化底蕴深厚,九宫一山藏两教,三苗故园在幕阜,崇阳商代铜鼓催征越千年,羊楼茶马古道起盛唐,三国文化、闯王文化、北伐文化、抗战文化、向阳湖文化等交相辉映。近年以来,咸宁市文化部门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根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应当看到,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主要表现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标准不高,社区、村镇还不完善甚至还未覆盖。近几年来,咸宁市虽然不断加大了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但远远不能满足全市群众文化体育生活需要。市图书馆还没有建成,县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存在室内面积窄小、设施陈旧的现象,且难以接纳大型的群体性活动。城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还不足,设施较少,大部分城区群众开展活动找不到阵地,大型赛事更是无法举办,比如广场舞大多都在沿街、沿路上。山区农村的情况更为糟糕,无公共活动场所,无基础设施,且山区农村交通偏远、人口稀散,缺少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

②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服务能力不强,文化活动档次、规模和水平有待提高。当前有关部门提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主要是在节假日期间举办歌舞晚会,组织群众参与和承办一些上级要求的大型文体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活动,引导社区群众夜间开展唱歌、跳舞、爬山等活动。这些活动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丰富,群众参与率不高,在全市中普及的任务还很艰巨,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③文化市场的开放力度不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强。特别是有的县文化与旅游业没有实现紧密结合,对推动经济发展作用不够明显。除了市直、赤壁、通山外,其他县几乎都存在旅游项目基础设施缺乏,配套服务不到位,旅游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保护,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项目等问题。比如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服务中,存在接待能力小、服务水平低、旅游商品缺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种种因素。

④文化经费相对不足、文化机构运转困难、文化队伍中高端人才匮乏等等。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由于经费问题导致机构运转问题,人才自然是进不来或是留不住。当然这种现象也是呈梯次结构:市级强于县级,县级强于乡镇级,乡镇级强于村级。县文化系统一直难以引进专业人才,即使原有业务骨干也存在流失严重现象;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人员老化、没有经费;村级基本没有专职文化工作人员,更谈不上专业人员。这样的文化队伍已经很难创造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2咸宁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探讨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附件《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咸宁市人民群众,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笔者认为,围绕国家标准,结合咸宁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物质基础。既要注重对现有公共文化基础薄弱、设施简陋、资源匮乏、投入不足地方的有效提升,又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与市政府公共财政支付能力之间持续发展、动态平衡。一是要加快推进文化“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体育“四个一”(体育场、体育馆、健身广场、游泳池)项目的建设;二是要全力推进市县两级群艺(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已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全面提升农家书屋工程质量;三是深入开展“二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立足已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社区公益书屋建设。

②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这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丰富内容。一要面向基层,提供更多更好面向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军营和家庭的公共文化产品。二要满足公众多层次和多元化文化需求,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重点抓好温泉城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和“南鄂群星奖”(造型艺术类)评选活动,以此推动全市各级机关、社区、农村和校园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3]。其次是从县、乡、村三个层面广泛开展各种特色文化活动,推进“送戏下乡”活动,精心编排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确保送戏下乡演出的数量与质量,丰富和促进乡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充分利用农闲时节、节日和集市,组织灯会、花儿会、文艺调演、体育竞赛、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不断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并努力探索使民间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的途径。

③培育文化市场,壮大文化产业,这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公共文化服务在“送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培育文化市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最终实现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目的。加大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从市场准入、证照办理、税费收缴、土地征用、信贷投放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其不断发展壮大,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文化旅游业,实现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完善旅游项目及相关配套服务,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

④加大经费投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精神支撑。公共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这不仅是硬件设施建设的需要,更是软件建设提升的需要。首先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按照完善县级、建设乡级、发展村级的思路,多渠道加大投入,切实抓好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尤其是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配套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各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再次要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对高层次文化人才实行特殊政策,重奖突出贡献者,逐步培育咸宁市自己的文艺名师、名家、名艺人以及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最后要发挥基层党委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夯实文化队伍,共同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奉献力量。

3咸宁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效果

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更趋齐备。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图书馆新建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与档案馆合建项目即将开工,市传媒大厦、市妇儿活动中心、市科技馆、市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中。赤壁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馆,文体会展中心二期主体工程完工;通山县博物馆进入装饰布展阶段。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广播电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48.99万户,增长4.8%;数字电视用户40.08万户,增长15.5%;广播覆盖率95.41%,电视覆盖率97.31%。全年出版各类图书57千册,各类报刊16853千份。新建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1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93家[1]。为全市964个农家书屋续订报刊12种、城区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备电脑60余台,确保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真正惠及民众。

②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趋优化。咸宁市群艺馆举办“市民学堂”4期,面向公众免费开展“非遗”、美术、摄影、京剧知识讲座和音乐、舞蹈培训50余次,受到一致好评;市图书馆克服办公场地局限,以“图书十进”为主要工作方式,方便市民免费阅览、借阅。以“我的书屋,我的梦”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读书征文、读书展演、星级农家书屋评比等活动。全市图文馆站累计免费服务群众近150万人次。

③特色文化品牌优势更趋鲜明。群文活动初现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效应,“南鄂群星奖”作为咸宁市设立的首个政府群众文化奖,继去年“舞台艺术”评比大获成功后,今年又圆满举办了“造型艺术”类评奖活动。“香城大舞台”本土群文品牌打响,成功举办了“香城好声音”群众文艺展演等系列活动,博得市民广泛赞许。咸安区的广场民俗群文活动、赤壁市的春节文化赶集、崇阳县的对联下乡、通山县的“欢迎农民工回家过年”联欢晚会,也很好地丰富了群众节庆生活,反响良好。

④公共文化建设质效更趋突出。民俗风情歌舞诗《梦寻咸宁》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崇阳民俗歌舞戏《隽水天成》获“屈原文艺奖”。李国光的书画作品,在全国书法大展中荣获金奖。《桂花开》、《赶鱼盆鼓》获湖北省首届“雏凤炫彩”少儿舞蹈比赛暨第七届小荷风采选拔赛湖北赛区金奖,《赶鱼盆鼓》入围全国选拔赛、《桂花开》入围第三届湖北省金凤奖舞蹈比赛(少儿组)。参加湖北省第十七届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摄影比赛,获30金42银55铜。市群艺馆代表队在首届全省群文系统业务技能大赛中获4金8银5铜1优,团体总分二等奖的好成绩[2]。

总之,为了更好地实施“省级咸宁发展战略”,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要始终坚持“五抓”工作重点:即农村文化抓主体、城市文化抓平台、专业文化抓效益、市场文化抓规模、旅游文化抓结合,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在全市工作中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推进“省级咸宁发展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良好的文化条件和和谐的文化氛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咸宁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版,第14页.

[2][3]《咸宁市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2014年工作要点》[OL],(http://www.xnwtx.com/Item/Show.aspx?m=1&d=2432/2014-10/31).

[4]吴其凯.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剧影月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