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 投稿阿原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252次
  • 评分4
  • 76
  • 0

陈 静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014)

摘要: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内涵进行了剖析;从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信息资源建设落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的现状;从基础建设、相关服务机构建设和服务运作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多渠道投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推动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村信息化;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S126;F3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5-1265-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5.058

收稿日期:2014-11-15

基金项目:苏州市职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3SZDQ04)

作者简介:陈 静(1977-),女,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电话)13861318070(电子信箱)

chenjing2@jssvc.edu.cn。

为了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城市、农村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带乡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形成城市、农村优势互补以及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调整经济结构,还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市场竞争力,走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以科技带动农业发展,以信息技术推动农村建设,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1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为了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加大力度构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农村信息化服务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可以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收入,对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定义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是农村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农村信息化是社会生产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是将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的过程,同时对于农村文化教育活动、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1]。农村信息化过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它一方面是对科学技术、农业生产、环保建设、林业水利工程等多个行业的综合发展,另一方面是对省、地、县、乡镇等区域行政层次的紧密联系。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主要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对农村的自然资源、市场情况和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并通过有形和无形信息服务两种方式对有效信息进行加工和传递,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的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2]。

1.2 农村信息化服务的相关理论

农村信息化服务包括主体、内容和手段三个方面(图1)。农村信息化服务的主体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国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内容也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包括科技、管理、市场等;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手段则包括服务体系、服务形式、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充分借助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机遇实现整体推进。

1.3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是城市与农村地区资源、技术、资本进行融合的一个过程,以期逐步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需要将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筹规划,逐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弊端,使得城市和农村能够在社会事业、政策措施和市场等方面互惠互利,使得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生活和教育资源,使得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都能够全面、协调地发展。

2 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农村信息化服务起步较晚,尚未达到成熟的水平。目前,技术的匮乏、人才的缺失、资金的不足等多方面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1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构成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农村居民用来获取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的工具和手段,一方面是政府建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如目前大力推行的“村村通”工程,另一方面是农村居民的应用设备,如电话、电脑、电视等。

首先,“村村通”工程中的有线电视网、电话网、互联网等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农村广播和有线电视是农民获取资源信息的主要方式。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很多省市没有实现农村广播电视的全面覆盖,重庆农村无线广播覆盖率有78.79%,而贵州农村无线广播覆盖率只有58.13%,无线电视覆盖率也只有43.31%。为了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就必须加强“村村通”工程的建设。

再者,农村地区居民拥有的应用设备也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评价指标,由表2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地区电视、电话普及率较高,但是电脑的普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例如贵州、青海、西藏、海南农村家庭每百户电脑拥有量不足10台。

2.2 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信息化专业人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能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农村居民。目前我国农村的信息化专门人才较为匮乏,无法及时有效地对信息化资源和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我国东部农村地区的相关技术人员主要是科技示范户、村组干部、种养大户等信息员,而西部农村地区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居民都非常匮乏。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较低,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较为稀缺。如表3所示,中国农村地区学校数量较少,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不高,这不利于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2.3 信息资源建设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网站缺乏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且所提供的农业资源较为单一,不具有实用性。从内容上来看,许多农村地区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无法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指导,也不能直观地为农民的生产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农业信息化的规范性较差,健全的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还不够科学,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证。

3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加大对门户网站、信息交流平台等多种基本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还需要政府、运营商、销售商等多方面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获益颇丰的项目,是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生活、生产、娱乐、教育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也是城市、农村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5]。

3.1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基础建设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主要是由门户网站、信息化服务平台、智能电话视(音)频系统、惠农短信平台、专家系统、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和科教电视栏目系统。

3.1.1 信息化服务平台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必须针对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等内容来进行搭建,为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服务。农村居民登录各个地区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之后,可以在线上直接进行操作,所享受的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够为农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其次,它还为农业生产、资源供应等多个生产环节进行信息整合;其三,它可以通过电子政务连通各级政府的政务工作,实现网络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其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为农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提供便利,形成网络电子商城;其五,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了解前沿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够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和科技视频,能够使农民足不出户学习最新科技。

3.1.2 智能电话视(音)频系统 要构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就必须引入智能化的科技,智能电话语音系统和视频系统能够对语音、视频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为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提供智能服务。例如,智能视频系统在建立视频专区的基础上,搭建门户网站传播相关的视频信息,使得农村居民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来实现视频共享;智能电话语音系统则以电话为媒介,农村居民通过拨打电话获取信息资源[6]。

3.1.3 专家系统 城乡一体化要求农村、城市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在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同时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队伍[7]。专家系统的建设是信息化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就需要建立专家系统,通过在线咨询、专家指导、知识培训等方式来对农户的农业生产、生活进行专业的引导,并通过线上线下咨询的方式来实现专家与农户之间的科技交流。

3.1.4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点 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是具有层次的,上级管理站点要获取农村地区的最新信息,就必要建立逐层传递的服务站点。其中,在农村基层建立信息服务的站点,能够最有效最及时地对农村地区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并通过站点与站点之间的连接传递到上级管理站点处,最后通过上级管理站点对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整合来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

3.2 相关服务机构建设

相关服务机构不仅涉及与政府相关的部门,还包括能够提供技术支持的各类运营商和销售,也包括能够提供科学研究的相关服务机构。

3.2.1 政府相关部门 为了构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首当其冲就是必须获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一方面,政府能够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条例来保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有序建设,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实现农村信息化,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对于农村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人才输出、人才培养、站点建设等多种方式对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提供必要的支持。

3.2.2 运营商和销售商 要实现信息化服务,就必须实现全面的通信覆盖,相关的运营商需要对数据网络、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高度整合,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来为农户提供必要的便利,使他们能够在平台上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农业知识信息。

同时,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服务商也需要在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下,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教育、娱乐、卫生水平,从而丰富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功能,使得农村居民能够享有全面的、高水平的服务。

3.2.3 支持服务机构 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供支持,服务机构一方面可以提供相关的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应用安全平台、决策支持平台等平台构建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包括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等服务机构,还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促进农业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发展思路。

3.3 服务运作模式建设

要构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就必须根据省、市、县、乡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起多层次的服务运作模式。按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的行政划分来建立整体的服务体系,然后通过基层信息化服务站点、中级信息服务中心和高级信息服务平台来对信息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以减少资源浪费和信息分散。

信息化服务平台主要是根据各个省的不同特点进行资源整合,以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为核心来建立的服务体系。信息资源经过基层信息化站点的实时收集和整理上传到上级信息化站点,然后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对资源进行整合,最后在服务平台上进行共享。农民可以根据自身所需在服务平台上获取相关信息,通过服务热线、网络查询、专家在线指导等方式来解答疑问,更为快捷便利[8]。

综合服务平台则是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它贯穿于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每一个层级,能够为农村居民的生活、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教育科技提供资源共享,满足农民的各种需求。

4 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策略研究

为了建设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村居民的生活、农业生产等各方面提供便利,也为了推动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采取多方策略对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进行优化。

4.1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以完善的、多功能的基础设施为依托,因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必然要求。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加大力度建设农村地区的信息公共网络平台,同时依托先进科学技术进行重要的信息软件开发以及信息资源建设,以实现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心、以农业信息资源为媒介、以网络和软件技术为手段的信息化服务体系。第二,要建立起有层级的信息服务站点和平台,实现农村基层到上层管理之间的有效连通,并大力推行“村村通”工程建设,提高电信服务质量,普及网络资源共享知识。第三,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地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还需要加大对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为其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2 实现多渠道投入模式

只有拥有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工作才能得以正常开展,因此,为了获取足够的资金,学习最前沿的技术,就必须开发多渠道的投入方式,实现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校为主体的投入模式。

一方面,政府应该重点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创新机制、出台政策等方式来调动农村居民学习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还需要对企业、协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提供必要的引导,充分协调各方投入力量,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服务[9]。

另一方面,外资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社会力量的投入,也可以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他们可以共享内部信息,并通过外部交流的方式来实现信息化服务。一些服务商、运营商也可以通过加盟来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4.3 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是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不仅是农村地区发展信息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要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开展培训班和远程教育,帮助农村居民学习信息化服务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从而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为县、乡、村配备专门信息化指导人员,或者开展专家下乡指导等类似活动,为培养基层农村信息化人员进行引导和交流,从而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储备一批专业的信息员和技术人才。同时,还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区域、多渠道的知识传播和技能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

4.4 完善农村信息化标准及制度

农村信息化标准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不仅能够规范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还能够促进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服务、销售的发展。要完善相关的标准和制度,首当其冲就是要发挥媒体的效用,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实现共享交流机制的统一。只有制定详细的标准,农业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公共数据的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居民所获取的农业信息才真正准确、及时[9]。

同时,农村信息化标准和制度的完善需要根据不同省、市、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例如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发展较东部滞后,无论是信息资源的质量、人才队伍的质量,还是信息化设施的普及和覆盖都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不断完善农村信息化标准,需要切实考虑不同地区的状况,充分解决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5 结语

城乡一体化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要求,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农村信息化服务无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建设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就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集思广益构建新型的、多元化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并通过政府、企业、运营商等多方互助来实现农村地区的信息化,从而大力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梅方权.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选择[J].中国农村科技,2007(12):6-10.

[2] 王 蕙,汪卫霞,张武强.我国农业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1):8-11.

[3] 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10)[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3)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 刘 婷,白 羽,祁 晓.浅谈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4):80-83.

[6] 曾硕勋.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科技,2010(9): 1-4.

[7] 韦东方,游 专.我国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点的内涵与体系结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378-379.

[8] 龙从霞.边远山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9(1):231-233.

[9] 李 梅.首都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及发展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09(1):47-49.

(责任编辑 昌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