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投稿书放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477次
  • 评分4
  • 39
  • 0

王 琳 玮

(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63)

摘 要:从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背景及意义,并结合黄河科技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探索,初步探讨了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民办高校;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04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倒逼机制下河南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A880009);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QN—199)

收稿日期:2015-01-16

1 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背景

《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普通高等学校有2 491所,其中民办高校718所(含独立学院292所)占28.82% ;民办高校在校生557.52万人(其中,在校硕士研究生335人,在校本科生361.64万人,在校专科生195.85万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 468.07万人的22.59%。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生力军,其培养的大批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靠质量、靠特色求生存的时代已经来临。民办高校只有走出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在高等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民办高校生长的土壤是区域经济和地方社会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目标定位和改革创新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走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道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意义

2.1 建立多样化的高等学校体系,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在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规模居世界首位,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发展,201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 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达到34.5%。发达国家的主动型大众化进程是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相适应,建立起了不同于精英教育阶段的多样化的高等学校体系,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后发国家的追赶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规模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相脱节,高等学校更多是精英教育阶段的“扩充版”,没有建立起多样化的高等学校体系。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我国将面临2 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实现了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预示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空间。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应用型人才的区域适应性,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2 深化民办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一般建校时间不长,发展模式也普遍效仿公办高校,逐渐走入“千校一面”、同质化严重的境地,在高等教育大格局中难以找到自身位置,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体制不完善、办学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同质化情况严重,没有打造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也没有与经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公办高校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能够更新思想观念,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明确民办高校办学的目标定位,引导民办高校开放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模式,建立健全提升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有效地提高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 黄河科技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实践

民办高校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定位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应侧重与区域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在社会服务方面,应强调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黄河科技学院是我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30年来秉承“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践行“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的办学愿景,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定位,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致力于建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区域先进技术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阵地、地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特色鲜明的应用科技大学和地方名牌大学。

3.1 打造应用型特色学科专业,探索“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适用的专门人才

黄河科技学院高度重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积极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为服务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新设置了轨道交通与营运管理等专业,超前部署了光电信息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一批地方乃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学科专业。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构建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科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要求各本科专业面向基层,服务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强职业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在重视通识教育、加强学科基础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比较宽厚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同时,设置适应职业需要的专业课程模块,提高就业针对性和职业适应能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一线创新人才。

3.2 深化校地合作、校所合作、校企合作,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从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出发,把科学研究定位在应用性研究上,帮助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及时将科研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吸纳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通过与企业院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共同推动专业和课程建设、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共同实施质量监控与评价,构建了从横向到纵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多方位合作机制,提高了相互的依存度,成为了密不可分的结合体。与此同时,学校通过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间持久、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现代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新材料、物联网、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研究方向,为推动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做出了贡献。

3.3 坚持公益性办学方向,恪守“三为”办学宗旨,发挥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

黄河科技学院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办学,心系社会、服务社会,将办学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学校建有高标准的音乐厅、演播厅等实验实训场地,这些资源既服务教学,又资源共享,对社会开放。多年来学校先后接收500余名残疾及来自灾区的学生入校读书,长期为他们减免学费。同时还开展了对基层妇女骨干、女大学生村干部及下岗职工的免费培训,至今已培训6 000多人。学校成立了“省会外来务工妹培训基地”,开办“打工妹之家”,为打工妹提供短期培训、法律咨询、图书阅览、心理指导、就业指导等服务。学校获批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近3年来,为校外培训20 000余人次,为企业培训员工 4 000余人。学校积极开展关爱务工子女、公益服务进社区、暑假“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传递正能量,助推“中国梦”。音乐学院连续10年承担拜祖大典合唱舞蹈演出,体育学院多次参加国际少林武术节等重要文化活动的展演任务,为中原文化传承创新贡献了一份力量。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民办高校的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民办高校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灵活的办学机制且发展紧贴市场需求,具备转型快的优势条件。民办高校应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部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遵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成长规律,坚持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凸显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智力与科技支撑优势,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立国.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

2 夏建国,易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4-04-21

3 蔡袁强.地方大学的使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温州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2(2)

4 郝文婷.陈希、王立英:地方院校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首要目标[N].中国教育报,2010-06-03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