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投稿喝红
  • 更新时间2016-02-24
  • 阅读量990次
  • 评分4
  • 73
  • 0
摘要: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加强教学队伍建设、补充教学资源、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等措施,实现了科学高效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提高了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校企共建;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24-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根本在于创新型人才。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建设计划,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总体要求。企业需要创造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非常重要。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是有效实现高校与企业资源互补、开发各自潜在能力、促进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运用的战略措施,特别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类型不同的教育资源、教育主体和教育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独具优势,比较容易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的有效融合的局面。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职业需要的技能、知识、素质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企业岗位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首先出现于德国等发达国家,其成功经验陆续在更多国家推广使用。目前,许多国家基于本国的产业特征、经济特征、文化传统和政治背景,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国外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的方式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培训制、日本的产学合作式、美国的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的工读交替原则、英国的工读交替培训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机制较发达国家起步较慢,但是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经验。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工作,主要做法有:①企业将生产车间搬入学校;②企业与学校建立定期交流机制;③学校为企业开设“订单班”,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另有很多学校开始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李保俊等紧密结合行业、企业人才岗位需求标准,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多元、高效的合作培养模式,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温州瓯斯达企有限公司、开山集团等共同制订冠名班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共同参与相关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教学的全过程。浙江海洋学院建立了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好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合的教学机制。郑州大学乔晓燕等提出在校企共建教学体系建设中必须坚持创新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原则。福建武夷学院在探索校企共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创新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行业学院模式、企业专班模式、三位一体实习模式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然而,由于我国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工作起步较晚,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部分院校对校企合作的作用认识不够,仅仅停留在校内教师的专业培训上,对引进企业专家兼职教学持怀疑态度;由于没有配套的政策及鼓励支持机制,致使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不愿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政府及高校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应的法规、措施,致使校企合作始终处于探索、实验阶段,没有及时总结及深化。因此,通过校企共建课程,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保证课程设置的静态性与动态性的统一,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应用性;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然后深入到用人单位对其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素质等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行业分析人手,把行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加以选择提炼,由此确定专业教学方案,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有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对该行业的能力标准和职业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构建国家行业的能力体系和职业资格框架,从而可以使人才培养与合理使用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将企业专家纳入教学队伍。通过优选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同时加大现有教师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兄弟院校和企业生产一线进修、学习,使教师队伍理论素质与操作技能同步提高,从而建立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职称结构达标,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课程教师队伍。 
  2.通过补充教学资源,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对现有大纲进行调整,注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的比重,实现既能满足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又满足学时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对教学过程强化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将专业课程划分模块,实现模块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型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3.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师对专业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加大比例应用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新能力。①结合企业在建项目,实行项目式教学,让学生亲临其境,加强感性认识。②开展参与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作为项目成员参与项目建设,使之站在参与者的角度认识、理解,加深印象。③强化企业教师的作用。由企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团队合作和项目运作,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④项目完成后由学校教师组对集体方案分别讲评,注意因材施教。 
  4.加强共建企业的作用,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共建企业的积极参与,强化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力争反映当前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让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除参与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指导工作外,企业导师还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计划的编制、部分校内课程的讲授以及毕业答辩等过程。将部分教学设置在生产第一线,使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完成学习内容,亲身体验创新型技术带来的成果。 5.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保证教学效果。①规范合作模式。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协调指导小组,逐步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规范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合作培养制度。一方面,合作企业及时将相关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反馈给学院,作为学院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的依据。另一方面,学院要与合作企业共同讨论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课程考核方法。同时,合作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和设备,接受学院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选派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院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等。②加大实践能力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激发学生参加项目实践的热情。由企业教师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指导学生的实践实习课程,使学生在具体生产活动中增强动手能力,提高专业能力。③优化课程教师的考评方法。学院通过学生联络员或学生代表座谈会的方式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评优、工作量核算以及岗位津贴的重要依据,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本项目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两级教师队伍建设和调整结构为切入点,以加强后期再教育和培训为保证,不断提高园艺专业教学水平,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拔尖人才奠定了基础;项目实现了科学高效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成处理实际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项目完成后,结合专业教学内容改革,规范教学文件,创新教学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我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加强教学队伍建设、补充教学资源、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等措施,实现了科学高效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提高了对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震,朱昌平,范新南,等.“3+1”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28-130. 
  [2]张光辉.校企合作与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41-44. 
  [3]刁叔钧,吴勇华.产学合作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87-88. 
  [4]魏小华.校企合作体制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4,11(5):224.
  [5]李保俊.校企合作引领机制创新产学互促实现发展“双元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论坛,2013,(2):22-23. 
  [6]刘军,汪立,顾敏婉.校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5,556(3):117-119. 
  [7]乔晓燕.校企合作模式下成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14):162. 
  [8]汤凤莲.校企合作共育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和实践[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2):22-24. 
  [9]苏俊宏.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3):26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