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免疫失败原因浅析

  • 投稿远方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155次
  • 评分4
  • 56
  • 0

彭显万/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永进乡畜牧兽医站

猪瘟又名烂肠瘟、猪霍乱,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分猪种、年龄、性别都可感染本病。本病大多由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笔者从事猪瘟疫病防疫工作多年,疫苗接种仍然是控制猪瘟的重要手段,现结合基层防疫工作经历,总结猪瘟免疫失败主要原因。

(一)主要症状

患病猪一般表现为发烧,体温升高到40℃~ 42℃,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喜喝脏水,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下痢,恶臭,带有粘液和脓血;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患病猪先便秘有脓性眼屎; 有的猪出现神经症状。

(二)失败原因

1. 疫苗效价比不高。目前普遍使用的猪瘟细胞苗必须在低温下保存。反复冻融疫苗,造成效价降低或影响真空度;疫苗在运输、储藏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专用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效价下降速度很快,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这些都会降低疫苗的效价,而影响免疫的效果。

2. 免疫操作不规范。确保了猪瘟疫苗的质量,免疫注射操作就成了免疫工作的关键步骤,下针狠、推药快、拔针急、打飞针是很多基层防疫员注射操作的通病。免疫注射前应对针头进行蒸汽消毒,注射时应1 头猪1 个针头,严禁1 个针头打到底,避免将处于潜伏期的猪瘟病毒传染给其他健康猪;严禁用碘酊或其他消毒液消毒针头,用碘酊在注射部位消毒后必须用棉球擦干;严禁用大号针头注射和打飞针,以免造成疫苗灭活或注射量无保证。

3. 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程序是养殖户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免疫接种各种疫苗,并科学地安排接种时间。没有任何一个免疫程序是万能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规模养殖户不注重免疫程序的适时调整,生硬照搬别人的免疫程序,或者凭自己的经验,带有较大盲目性,并且在免疫程序执行混乱,影响免疫效果。

4. 抗体监测不到位。母源抗体对初生仔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即母源抗体的双重性。因此,在给仔猪使用高质量的疫苗时,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果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因此,在实施免疫接种前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同时还要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具体做法是免疫接种前监测母源抗体滴度,调整母源抗体的整齐度,确保免疫效果。

5. 饲养管理不严格。切实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健康状况良好的猪群在免疫时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病的猪群免疫应答能力较差。采取尽可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坚持自繁自养,防止病原传入,对生产区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检疫措施;禁止饲喂霉变饲料、规范使用药物;同时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