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 投稿Zpuz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526次
  • 评分4
  • 48
  • 0

李春来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本文通过以项目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和理论研究得出结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团队运作为方式,依托项目培养人才,依托项目成果支撑人才职称晋级,实现对高职院校高层次师资的培养,事半功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76—02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高职院校高层次师资的模式创新研究”(粤高职研〔2014〕5号,项目编号:GDGZ14Y148)阶段性研究成果。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互渗共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粤教高函〔2012〕202号,课题编号:20120202088)阶段性研究成果。产学研项目“智能低压电气实训仿真系统项目”(河财教〔2013〕9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李春来(1968— ),男,广东河源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力传感器和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成败关键之一在于师资,特别是熟悉企业、了解行业的高层次师资力量。培养高层次的师资依靠职业学院现有的条件有难度,需要政、校、行、企四方通力合作,同时也需要教师本身的觉悟。本文对团队这几年以项目为依托的校企合作进行研究,希望为高职院校高层次师资建设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一)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师资建设是高职院校的根本。高职院校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形成规模,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的日常需要。但师资队伍的结构水平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年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较高,即博硕毕业生比例低,高级职称比例低,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低。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科研成果不多。大部分教师不熟悉企业,不了解行业,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学人员,为教书而教书,这就造成了目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现象。根据文献资料的显示,在职、在编高职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6.5%,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9.4%,高学历且高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8%,高职称的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1]高层次的师资非常匮乏,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质量。

(二)教师对职称晋级的信心不足

根据粤人职〔2000〕38号文件,晋升副高以上职称更重视科研成果,工科类两篇代表作一般要求是科研论文,没有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代表作这一关就不容易通过。目前,教师的教科研成果(科研项目、专利、科技进步奖、科研论文、科研进账、指导学生比赛等)总体说来都不多,直接影响了教师职称晋级的信心度。职称又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所以,大部分教师有开展教科研活动的意向,但又感到很迷茫,无从着手。目前的职称评定对促进教师成长仍然发挥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多数高校衡量工科教师的标准是科研项目的等级和经费额度、理论研究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排名、在sci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和数量、EI收录论文数量、核心期刊论文数量以及出版的学术专著,等等。[2]

(三)科研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难点之一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晚,总体来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水平不高,缺乏教育科研的氛围,教育科研机构不健全,科研骨干培养不力,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远未形成高素质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共同研究的经历少,校内缺少必要的仪器设备,难以单独完成省级科研课题,省级科技厅在科研立项方面对职业院校也没有足够重视。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要紧紧依托本地行业和企业,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研立项要到企业中去找课题,要有针对性地立项,寻求企业的参与和支持,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二、以项目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理所应当履行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三大职能。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以及自身的办学层次定位来选择科研的层次,在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领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3]高职院校主要是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主要优势在于人力资源丰富,自身科研定位要明确,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二)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培养高层次人才,依托项目成果,来支撑人才职称的晋级

以校企合作的纵横向科研课题为依托,校企联合成立项目组,全程参与选题规划和项目实施过程。以本人负责的电气自动化科研团队为例,紧紧依托本地区两个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近4年来,以4个校企合作省级项目为依托,与本地区企业开展了全面、长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产品系列实现了产业化,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与河源市新时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节能控制研发中心,研发热供水远程监控系统。校企合作项目组取得市级科技项目9个,目前正在实施中,已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自然科学论文两篇,获得3个市科技进步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个,2012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实训基地一个,科技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个,科技厅科技成果登记一个,校企合作出版项目配套教材一本,等等。这些成果支撑学院和企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人才,项目产业化产品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互利共赢。

三、基于专业团队模式,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一)团队带头人的培养是关键

重视团队带头人的选定和培养尤为重要。校企合作科研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灵魂,是形成团队整体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其综合能力要强。笔者认为,科研团队负责人要具备五个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体现为负责人要有独立组织科研团队的能力,科研团队可能是跨专业、多学科的科研团队。协调能力体现为负责人要有独立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能独立协调科技主管部门、学院、企业之间的关系。管理能力体现为负责人要有独立管理项目、管理团队的能力,有足够的凝聚力。专业能力体现为负责人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要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体现为负责人要有一定的敢于冒险、开拓创新的精神。[4]

(二)基于专业科研团队模式,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团队是指由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没有行政约束力的群体,可以是跨学科、多专业的。团队有共同的科研目标,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利益,可以激发教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对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5]

(三)依托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高职教师的校企合作培养涉及政、校、行、企等多个培养主体,是开放式的多元化教师培养模式。由于高职院校目前的办学规模和科研能力使其很难单独开展科研工作,因此,校企合作是进行高职科研工作的主要途径。此外,要在校企合作中找项目,依托项目培养人才,依托项目找题材,依托校企合作撰写科研论文,校企合作,共同制订选题及测试方案,撰写、数据整理及投稿由校方负责。项目成果应该是系列化的,包括专利、论文、科技进步奖、技术鉴定、科研进账等,这些成果支撑着高层次师资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师资是目前高职院校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通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团队运作为方式,依托项目培养人才,依托项目成果支撑人才职称晋级,从而达到依托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师资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春来.高职院校工科教师教科研情况调查与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9).

[2]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

[3]张辉等.高职教育产学合作长效机制论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4]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5]潘海生等.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