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环境对大学生心理潜在影响的研究

  • 投稿马遥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719次
  • 评分4
  • 80
  • 0

李江丹 张 欣

摘 要: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全方位透视校园寝室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并从大学生心理道德失范现状出发,揭示大学生心理道德失范的根源,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寝室环境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12542071。

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潜在影响,甚至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威胁,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寝室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

1、寝室环境的正功能

(1) 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寝室环境在学风建设上的功能主要在于寝室环境具有导向、激励和示范作用。首先,寝室的学习风气对于成员学习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一般而言,寝室成员为了融入整个寝室的发展轨道,会努力使自身与集体保持一致,寝室成员通过心理系统与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发生交互作用,从而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和行为方式,“群体压力”由此形成,迫使个体调整行为适应群体的发展;其次,激励作用。先进的寝室环境对优良学风的形成有积极的保证作用。因此,抓好寝室环境建设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障,建设健康向上的寝室环境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

(2)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寝室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依托寝室环境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等。一方面,寝室环境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统一性。从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环境塑造教育,是价值与规范接受与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寝室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相对于其他场合,寝室是自由温馨家园,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辨明真伪,区分善恶,认识真理,有助于他们政治识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3)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个整洁、文明的寝室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而且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3]。首先从物质环境因素来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环境与主观认识相互作用,影响人的情感、工作和学习效率。寝室的整体布局、装饰风格、卫生状况、周围环境等物质文化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从寝室行为环境来看,寝室成员之间的交往互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员的心理发展状况。

2、寝室环境的负功能

(1)使寝室环境中正式制度失灵。

学校制度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内在机制,是规范师生行为,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寝室制度是校园制度的延伸,由于寝室的相对封闭性和私密性,寝室环境具有一定的无约束性和无规定性,从而造成寝室正式制度的“失灵”。相对整个学校而言,由于寝室空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状态,大学生的寝室生活犹如后台表演,其行为更容易偏离正式制度的约束,使得正式制度在寝室空间内出现“失灵”。

(2)寝室行为环境的负面影响。

由于寝室成员的生活背景、知识储备,接受新事物及社会刺激的能力,看待、分析、处理问题的立场和方法等等都不尽相同,在文化的交流及文化的感受方面,层次有高有低,认识有深有浅,文化流向的主题性不鲜明,寝室成员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而差异性容易造成寝室成员关系的不和谐。分析其原因,由于价值观、人生观是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行为坐标,寝室成员之间的观念差异容易引发一些人际隔阂与矛盾,不利于寝室和谐氛围的构建。可以说,寝室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差异磨合的过程对大学生群体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

1. 高校寝室环境原因——大学生受周围环境影响程度很大

直观地看,高校寝室只是大学生生活休息的一个场所,但实质上,他所遮蔽的无疑是简单起居生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寝室环境不仅是一个起居生活的问题,更蕴含着复杂的伦理文化问题。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沟通和协调,那么,大多数个体就会在面对多种行为选择时茫然不知所措,只有借助于良好的寝室环境提供的行为指导,主体才能比较容易的做出何种行为正确、何种行为错误的道德判断。个体在反复践行外在的伦理文化要求过程中,会逐渐将其内化为自身自觉的道德意识,其一旦将基本的伦理准则化为自身自觉的道德意识,它就可能推而广之,即使在没有现成的具体准则指导的行为选择中,也能根据那些已熟知的基本伦理准则,推断出何种行为合理、何种行为不合理。

2. 个体原因——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困境

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心理不断发展但却处于矛盾重重的时期,这种矛盾心理是整个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是大学生群体共同的心理困境,具体表现为:自主学习生活的时间、空间以其所带来的自由增多与监管不到位造成的松懈及放纵;好奇心不断增强与缺乏敏锐的辨别能力;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自制力的薄弱;性别发展趋于稳定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与道德、法制意识的薄弱;社会化需求的迫切与社会化程度不高等等。这些无法有效排解的心理困境使得部分大学生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或无法实现的自我精神诉求转移到寝室其他同学身上,甚至不良的情绪宣泄等等,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困境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

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1. 弘扬寝室文化的主旋律,陶冶大学生的高尚道德修养

给予学生自主装饰寝室的主动权。让学生自己对寝室进行装饰,在一定程度上给与同学们一定的主动权,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做主人的感觉,也能够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能够主动的去营造良好的寝室氛围。对此,我们选出了十个寝室进行试验,让大家一起合作对寝室进行装饰与布置,并且每天安排两个值日生配合进行卫生清扫,这样进行两个月后,我们发现被实验寝室中的同学集体意识普遍增强,大家经常集体去图书馆,共同讨论问题,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一起去上课、吃饭,成员关系也有所改善,寝室成员都普遍反映在这样的寝室中生活让自己受益匪浅,从其他人身上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由此可见这项措施的可行性较强,效果也十分明显。

2. 高校对寝室进行人性化服务,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一个轻松,舒适,欢快的生活环境

高校应借鉴国内外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和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寝室人性化服务。如对墙进行暖色调的粉刷,从视觉上带给同学们温馨的感觉。用暖色调墙漆粉刷墙壁能够在视觉上给同学们一种温暖与归属感,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在回到寝室时通过视觉上的暗示,有一个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缓解学习压力。在寝室加设阅览室、室内活动室等,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缓解大学生下课后就回到寝室上网的现象。在寝室加设室内活动室等设施,能够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同学们在课余生活中得到适当的放松,这样有利于同学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同学之间增进交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林晓.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50-53.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田彩霞.对高校学生寝室卫生管理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4.上旬刊:172-173.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