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二维码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方式研究

  • 投稿瘦子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798次
  • 评分4
  • 12
  • 0

饶国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3 年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大学英语二维码教材应用系统”(Y2013088)。

近年来,二维码这种黑白相间的小方块逐渐在我们生活中流行开来。随着二维码的流行及普及,对二维码的研究和应用已经遍及物流业、制造业、广告业、服务业、新闻出版业、图书管理等许多领域,但是在学习方面的应用并不多见。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移动产业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我国移动学习虽然起步稍晚,但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内第一个移动教育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教育实验室,于2002 年起承担了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此后,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启动了“移动教育”项目[1]。2010 年后,香港、上海、南京等地区也陆续开展了移动学习的实验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地区加入到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

顺应移动通讯技术与移动学习方式发展的趋势,将二维码与移动学习有机结合,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移动学习向社会化推广的有效途径,又为二者各自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为千千万万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

一二维码的自身特点是它与移动学习相结合的先天优势

(一)二维码的概念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2]。

(二)二维码的特点及优势

1 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可容纳多达1850 个大写字母或2710 个数字或1108 个字节,或500 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大几十倍。

2 编码范围广。该条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可表示图像数据。

3 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条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

4 译码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一般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5 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伪性好。

6 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7 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3]

二维码这些特点也正是它的优势所在,为它和移动学习的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移动学习的特点及相关理论是它与二维码结合的理论基础

(一)移动学习的概念

在移动学习这样一个与时代和科技密切相关的领域,由于涉及的要素和角度较多,国内外专家各抒己见,至今对移动学习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权威的定义。例如:

Dye 等人对M-Learning 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4]。我国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给移动教育作出如下定义:移动教育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 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5]。

笔者认为,没有必要纠结于定义的统一性,因为移动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内涵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很难做到真正全面性地概括。

(二)移动学习的特点及理论基础

从上面的概念讨论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移动学习的一些特点,如学习便捷性、时空灵活性、移动交互性、情境相关性等。这些特点与非正式学习、境脉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学习、经验学习等学习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6]。

1 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是课堂外的一种学习,不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根据个人兴趣和人际交流获得知识的方式。

2 境脉学习

境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世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对学习者现有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分析。

3 活动学习

活动学习是指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即以问题为中心组成学习团队,在外部专家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下,通过主动学习、不断质疑、分享经验,使问题得到解决。

4 情境学习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将学习者隐喻为“认知学徒”,重视隐性知识的学习,强调通过“活动感知”为学生建构学习模式、搭建抛锚式学习的支架、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一方面,这些新型的学习理论为移动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导移动学习的实践;另一方面,二维码为移动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方法,但与二维码结合后的移动学习也必须符合移动学习本身的特点及规律。

三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为二维码及移动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手机二维码的应用

二维码本身并不是专门为手机设计,但手机与二维码的结合,大大拓展了二维码的应用价值。手机二维码是将智能手机作为二维码的识读设备和载体,通过二维码实现信息导航与信息承载,包含主读和被读两类应用。主读类应用是把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当做扫描器对二维条码进行扫描,通过用户手机里安装的解码软件来获取二维条码中存储的信息,用此进行上网,自动文字输入,资料交换等应用;被读类应用通常是终端用户在完成各种在线或非在线交易后,二维码作为电子凭证通过移动网络传输,以短信或彩信的形式存储在用户手机上,之后再运用专用设备进行识读确认,以此来验证交易的真实性[7]。

(二)智能手机市场的壮大及在大学生中的普及

全球著名的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 预测,2015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比2014 年增加11.9%,达15 亿部[8]。根据eMarketer对全球手机使用最新预测,中国是世界上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量将超过5 亿,10 个智能手机用户中有近三个是中国人[9]。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 年7 月《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 年6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手机无疑是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10]。

智能手机及手机上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更是有目共睹。

笔者进行了一个统计,在笔者执教的4 个班级178 名大学生中,智能手机的拥有者达164 人,占92.1%,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有161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90.4%。尽管存在一些学校和地区差异,智能手机及手机上网在大多数高校的普及率应该不会低于80%。

智能手机和手机上网的迅速发展对于二维码及移动学习是难得的机遇,让其真正走进我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

四基于手机二维码的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特点及功能

(一)基于手机二维码的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特点

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除了具备一般移动学习的共性(如便携性、移动性、灵活性等)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

1 即时高效性

研究表明,在进行移动学习时,困扰学习者的一个较大的现实问题是进行冗长的网址输入和用手机扫码工具对二维码进行识别,并通过无线网络能够方便快捷的自动连结与该二维码对应的教学资源,取代了冗长web 网址或大量信息的输入,无需记忆或搜寻,识别时间短,内容响应快,纠错能力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 直接针对性

一般的移动教育学习者通常需要先链接一个WAP 页面,然后再在站内搜索相关内容,而二维码能够编码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因此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获取对应信息,无需“大海捞针”,也无需繁琐地导航,大大省略输入时间和搜寻时间,提高了针对性。教师也可按教学计划或教学进度以二维码方式发布相应信息,从而实现教学信息的快速精确推送。

3 自主个性化

一般的移动学习虽然也可以自己掌握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进度,但对内容的筛选却比较费时费事。而二维码可以将知识点“小块化、零碎化”,许多独立的学习信息单独存取,例如一张图片,一个音频,一段视频等,学习内容更加细化,学习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筛选,掠过不需要的信息,而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收藏管理,目的更加明确,个性化程度更高。

4 协作交互性

通过二维码,学习者在自己纵向深度学习的同时,还可与其他同学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横向交流。如:学习者可就感兴趣的问题对教师提问或探讨,学习者之间也可相互分享二维码,互通有无,共享学习资源。教师的教学任务可通过二维码传达,学习者的完成情况及信息反馈也能通过智能手机实时上传到网页。通过二维码还可设计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习者进行任务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5 数据追踪的简便性

一般的移动学习通常是以页面浏览量、资源下载量或用户点评这些的方式来统计学习数据,而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除了上述方式,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二维码扫码情况的统计分析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直接知道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或者任务型学习的大致完成量。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扫码记录轻松了解自己的学习轨迹及学习内容。

6 生动趣味性

形象地说,二维码是连接平面媒体和数字多媒体的桥梁。每个二维码图形包含唯一的独立的信息,学习者直接用手机解码学习内容,使教材突破平面文字的限制。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到解密的喜悦,更能产生对多媒体素材的良好体验,增加学习的兴趣,促进探究性学习方式,主动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这些特点是手机二维码赋予移动学习的新活力,是移动学习与时俱进的表现。

(二)基于手机二维码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方式的参与者及职能

1 大学生

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扫码工具,扫描二维码,完成注册及系统登陆后,可将接收的二维码转化为对应文本、网址、图片或音频、视频等实际可识别信息,并针对该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浏览、反馈、收藏、下载、分享等。还可通过学习系统中的个人中心管理个人信息、个人收藏、个人学习轨迹等。

2 大学教师

以教师身份登陆后,可实现教师自己个人信息和学生信息的双重管理,教师可根据安排,发布课程内容,生成二维码,还可对课程内容及二维码进行修改、删除等动作。通过互动学习系统,教师可进行在线答疑、课程讨论等互动教学。

3 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的权限最高,负责整个学习系统的正常运转及管理。主要有系统登录、信息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设置、课程管理等模块,为教师和学生各项功能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方式是将手机二维码及移动学习的优势相互叠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习的一些不足。从技术上讲并不难,成本也比较低,推广性却很强。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却可以让广大的大学生受益,在享受现代科技和通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效率。但如何完善和设计好各个模块却值得技术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仔细推敲。相信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会有更多创新的点子和改进的方面,让科技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傅健,杨雪.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36-41.

[2]徐辉.QR code 二维条码编解码系统的应用研究[D]. 南京: 南京邮电大学, 2011.

[3]刘劲松,方加元. 手机零距离手机知识读本[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19-122.

[4]Aleksander Dye et al: 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Future[EB/OL]. http://www.nettskolen.com/forskning/mobile_education.

[5]崔光佐等.移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新方向[A].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e-Learning 的理论与实践[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叶成林,徐福荫. 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 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7]汪琪.浅议二维码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73-174.

[8]http://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254912.[9]eMarketer:Worldwide Smartphone Usage to Grow 25% in2014———Nine countries to surpass 50% smartphonepenetration this year [DB/OL], http://www.emarketer.com/Article/Worldwide-Smartphone-Usage-Grow-25-2014/ 1010920.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