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投稿新塘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94次
  • 评分4
  • 35
  • 0

汤明华1,刘娟2

(1.云南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昆明650031;2.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650000)

摘 要:西双版纳热带林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林区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也是我国西南的主要生态屏障,保护好该地区热带林,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和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有重要国际意义。文章在介绍西双版纳情况后,分析了热带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热带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西双版纳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1-19

作者简介:汤明华(1981-),男,云南省会泽人,工程师.

1 西双版纳州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北纬21°09’~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系澜沧江下游,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东、东南与老挝接壤,南、西南与缅甸交界。全州总面积19124.5km2。属无量山和怒山余脉的山原山地区域。州境河流均属澜沧江水系。西双版纳四季不明显,但一年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份为雨季,其余月份为干季,年降雨量在1138.6~2431.5mm之间,全年降雨日数在137~212 d之间。全州年平均气温在15.1~21.8℃之间,≥10℃的年积温为5401~8009℃。全州天然土壤共有9个土类,18个亚类,55土属,120个土种。地带性土壤由低至高分布有砖红壤、赤红壤、山地红壤、黄壤、黄棕壤5个大类。主要的森林植被亚型和群系(组)有:①热带雨林(含热带季节雨林、热带山地雨林);②热带季雨林(含落叶季节雨林、石灰山季雨林)、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含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④暖性落叶阔叶林、⑤暖性针叶林(暖热性针叶林、思茅松群系)、⑥热性竹林、⑦灌木林(热性灌木林、河滩灌木林)、⑧草丛(禾草丛)、⑨人工植被(木本经济林如樟、茶、橡胶、咖啡。草本经济作物含旱生作物和湿地作物,如水稻。)等9种植被类型。主要林木产品有:橡胶、思茅松、竹类、杉木等。主要水果和干果有:荔枝、芒果、龙眼、菠萝、香蕉、柚子、澳洲坚果等。主要森林食品有野生食用菌、黑木耳、野荔枝、野香蕉、野芒果、树菠萝、毛荔枝、鸡蛋果、酸多依、酸角、蕨菜、苦刺花、余甘子、白花、黄竹等。全州林地面积为159.02hm2,占国土面积的83.17%,其中,有林地面积144.67hm2,占林地面积的90.98%,林地的利用率非常高。森林覆盖率为78.33%,活立木总蓄积14479.12m3,年净生长量436.98m3。全州生态公益林面积66.19hm2,占林地面积的41.62%。

西双版纳州辖1市2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31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12个农场,21个社区、222个村委会,2147个自然村,驻有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景洪市是政府所在地,为全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双版纳是一个农业州.胶、粮、糖、茶等为传统支柱产业,茶叶、南药、香料和水果远近闻名,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2012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114.9万人,户籍总人口96.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4.42万人,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2.43万人,州内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瑶、基诺、苗、佤等13个世居民族。西双版纳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之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亚洲象、印度野牛、印支虎、望天树等物种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根据历次科学考察资料统计,全州记录有高等植物282科1697属4669种亚种和变种,占全国的1/6,占云南全省的1/3,其中有340种以上属于珍贵、稀有、孑遗种类、栽培植物的原始类型和野生亲缘种属,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4种,列入省级重点保护的有58种。全州记录有陆生脊椎动物718种,约占全国脊椎动物种数的1/5,占云南省种数的1/3,其中,哺乳动物130种、鸟类456种、两栖动物53种、爬行动物79种。另外,有鱼类100种、昆虫143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114种,其中,亚洲象、白颊长臂猿、印支虎和鼷鹿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特点表现在:①丰富性;②特有性;③脆弱性。

2 西双版纳热带林保护现状

2.1 完善了保护地建设

到2012年10月先后建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3361km2 (504.15万亩),除自然保护区外,还建立了其他多种形式的保护地类型,其中,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1个、总面积2854.21hm2,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总面积114790hm2,城市饮用水保护区一个,面积8535hm2。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生物走廊带及自然圣境(保护小区,竜山)等保护地为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资源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能力有较大提升,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2.2 迁地保护和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小区的建设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技人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研究,建立了一个面积约110hm2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地,现已有100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当地特有种和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植物种类得到有效的保护。云南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收集了1400多种乔木树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建成南药圃保护了1600多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2.3 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设

西双版纳州有关环境和热带林保护的相关地方法规的制订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法制措施,这些法规的执行,对州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2.4 制定了一批保护相关的规划和计划

编制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规划纲要》(规划纲要2010~2020)、《珍贵用材林发展规划》(2013~2020)、《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等。

2.5 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热带林保护

组织实施了“中德合作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恢复和保护项目”、“亚行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项目等重大国际援助项目,积极发挥国内外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积极支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亚洲开发银行(ADB)、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国际混农林业中心(ICRAF)、保护国际(CI)等国际组织以及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在本州开展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成立了“亚洲象保护协会”、“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开展了大量的参与式保护工作,调动了民间环保组织及社会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实施了跨边界生物多样性保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森林保护、护林防火等方面开展跨国间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2012年底,与老挝北部多个地区建立了联合保护区域,面积达20万hm2。

2.6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

1996年建设的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成为我国研究、收集和保存重要生物资源的主要保藏库之一。

2.7 生态工程建设

自1998年10月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全州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并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约11.7万hm2。通过“天保”、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州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双增长,有效地促进了热带林保护。全州共有91.16万hm2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及部分集体天然林地和农地天然林地被纳入公益林管理。

2.8 外来物种入侵防治

2011年对飞机草、紫茎泽兰、福寿螺、薇甘菊、肿柄菊、三裂蟛蜞菊、水葫芦、水花生、马缨丹为主的外来生物展开了调查。采取了人工或机械铲除、药剂防治、替代控制、生物防治、开发利用等措施。

3 存在的问题

3.1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

热带林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分社区生活质量提高,橡胶等单一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也不断蚕食着现有的天然森林。

3.2 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特别是亚洲象,种群数量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70多头,增至现在的250头左右,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适宜亚洲象生存的环境及其食物源正在不断缩小,亚洲象等野生动物损害庄稼及伤人事件连年频发,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日趋激烈。

3.3 森林破碎化严重

热带森林被周围的农地或经济种植园所隔离,形成破碎化的森林,其内物种基因得不到有效交流,大大降低了保护的有效性。全州小片断热带集体竜山山林经过30多年的演化,物种多样性指数却下降了。

3.4 外来文化的冲击强烈

州内世居着傣、哈尼、拉祜、基诺、瑶等13个民族,他们在与森林为伴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和产生了具民族、本土、民间特色的森林生态文化传统。近年来,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热带林保护乡土知识流失加速,民族文化遗产可能失传。

3.5 其他

热带林保护经费缺乏、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待深化、现有保护体系存在不足、跨边界保护需要强化。外来人侵有害物种防治难度大。

4 对策建议

4.1 建立热带林保护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热带林保护的法规制度体系,提高保护依法监管能力:完善有利于热带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激励性政策;成效评估监督机制;健全政府引导、多元化投入的热带林保护与利用投融资体系。

4.2 完善热带林保护体系

以国家级、州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科学合理地布局保护区空间结构,强化重点区域内的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加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圣境文化保护小区的建设与管理及廊道建设,促进热带林有效保护。

4.3 加强热带林保护调查评估与监测研究

全面开展热带林物种资源调查与编目,建立和完善西双版纳州基础数据库。促进热带林保护与资源开发相协调。

4.4 弘扬民族传统森林生态文化

建立健全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开展抢救性保护;结合民族传统知识与现代保护方法,传承和弘扬各少数民族传统森林生态文化;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

4.5 构筑生物安全防范体系

加强热带林监测和安全防范体系的能力建设: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机理、预警及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跨境合作保护机制,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4.6 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的热带林保护意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热带林保护利用的参与式共管机制;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调动国内外利益相关方参与热带林保护的积极性,提高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程度。开展社区脱贫示范,降低热带林自然资源消耗。

4.7 创建环境友好型胶园和生态茶园示范

要树立环境友好型胶园建设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取缔超海拔种胶低产胶地,代之以高效的其他经济林果或热带速生用材林。推广过去成功的复合经营模式,创新试点新形势下的环境友好型胶园种植模式,协调保护好热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