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与诊治

  • 投稿鹿壹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685次
  • 评分4
  • 28
  • 0

李睿涛?

(黑龙江省鹤岗市畜牧兽医水产局154100)

1病例基本情况?

断奶前后和保育期仔猪表现为发热,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有的废食,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耳尖发紫,眼睑水。部分病猪出现鼻流浓液,行走缓慢,不愿站立,出现两侧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四肢呈划水样。猪只总发病率35%,死亡率约为45%,发病后当地兽医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曾用贝尼尔、磺胺类、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2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浆液性或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关节炎,有的还可见脑膜炎。在这些损伤部位可见数量不等的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致在胸腔、腹腔、关节腔等部位有不等量的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凝集呈胶胨状。猪四肢关节肿大、发炎、有热感。?

3实验室诊断?

通过对发病猪送检病料进行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及药物敏感试验等实验室检验,发现病猪浆膜面、肺、气管分泌物涂片镜检后,可见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菌,有多种不同的形态,短杆状多见,也有球状、杆状、长丝状。美蓝染色呈两极着色。从有典型症状的发病猪采取的病料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形成光滑、突起、淡灰、半透明、直径?0.5~?1.0mm的菌落,有的菌落周围带有彩虹,涂片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球杆菌,并且多形性存在,有些呈丝状。

通过以上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可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4治疗?

防治本病要以控制大群为主,针对个体为辅的治疗原则。圈舍彻底消毒,每天1次。鉴于大部分猪采食尚可,决定料中拌入药品,副猪咳嗽净(主要成分为氯林可霉素、希舒美、大观霉素等)、乐康(主要成分为糖萜素、甘草酸等)、疫必妥(主要成分为转移因子、板蓝根、大青叶提取物等)、富康(主要成分为螯合多西环素氨溴素、磺胺氯达嗪钠等)。个体病猪的肌肉注射大不同(主要成分为进口氟苯尼考、聚肌胞、头孢吡肟等),福美林(主要成分为庆大霉素、氯洁霉素、大观霉素)和重症咳嗽清(主要成分为替米考星)。经过以上7天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5讨论?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也研制出了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苗。据报道,通过商业疫苗接种或使用特异性灭活菌苗,可以成功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但也有使用灭活菌苗防疫失败的病例,这可能是由于引起发病的菌株与所用疫苗菌株的血清型不同而缺乏交叉保护的结果。在饲养过程中注意保温和温差的变化。最后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

细菌分离鉴定时,若病猪生前曾用过抗生素治疗,则分离到该细菌的几率也相应降低,一般采取病料进行分离鉴定的时候尽量选择没有经过药物治疗的发病猪的组织。发生本病时,应加强猪舍和环境卫生的管理,降低饲养密度,避免拥挤,保证猪舍通风,确保饲料没有霉菌的污染,对猪舍墙壁、栏杆、地面、猪体进行喷雾消毒,每天1次,直到病猪康复为止。隔离病猪,全群投药,对于食欲废绝的猪可采用饮水方案:甘草颗粒1kg,配合盐酸林可大观霉素1kg,添加1t水中,供猪自由饮用。?

预防用药不可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药物,应半年或一季一换。预防免疫用灭活菌苗免疫母猪,初次免疫的母猪产前40天进行第一次免疫,产前20天第二次免疫注射。已经进行过免疫的母猪,产前30天进行1次免疫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10~60日龄的猪要进行免疫注射,1mL/只,最好在一次免疫后15天,再进行第二次免疫注射。?

不同地方、不同猪场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及致病力间极有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在一个猪群中出现副猪嗜血杆菌的几个血清型或菌株也并非少见,甚至在单个猪只的不同标本中也可发现不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菌株。所以,猪特异性灭活苗可能因为猪群中存在不止一种菌株或血清型而缺乏功效,也可能因为后来猪群中引入了新的菌株或血清型而失去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