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生成“三步曲”——以《祁黄羊》为例

  • 投稿vior
  • 更新时间2017-11-07
  • 阅读量375次
  • 评分4
  • 89
  • 0
孙长松

(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210036)

摘要:目标内容的确定,需在引领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言语生成的环境,提供听说读写等思维与表达的实践机会。遵循在模仿中习得语言、在对话中运用言语、在审辩中升华言语的步骤,引导学生真正知其人,发其声。

关键词:言语生成 模仿 对话 审辩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的视角确定课文的目标内容,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目标内容的确定,需在引领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言语生成的环境,提供思维与表达的实践机会。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一课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言语生成的三个步骤。

步骤一:在模仿中习得言语

通过阅读教学增加语言积累,进行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训练,是贯穿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课文往往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特点,这些细节都可以作为言语生成的范例。需紧扣此情此境,关注人物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关注文中留白,随文入境,想象体悟,在模仿中逐步习得言语。教学《祁黄羊》一课,笔者引导学生细悟文本“言意”,进而在模仿中逐步习得语言文字的运用。

【片段1】

师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历史人物。比如提到越王勾践,你会想到——

生 “卧薪尝胆”的故事。

师 提到林则徐,你会想到——

生 “虎门销烟”的故事。

师 提到祁黄羊,自然会想到——

生 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品质。

师 (板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是历史对祁黄羊的高度评价。观察这组短语,在形式上你有什么发现?

生 字数相同,句式整齐。还有两对反义词,“外”对“内”,“仇”对“亲”。

师 这句话出现在课文什么地方?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读。)

师 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 举荐人才对外不避开仇人,对内不避开自己的亲人。

师 “外举不避仇”对应的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

生 第3~7自然段。

师 细心地读一读,看看这几段文字有什么特点?平时我们只关注课文写了什么,很少关注作者是怎么写的。

生 这几段文字主要是对话描写。

师 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既然是对话描写,请同桌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 从对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 我从悼公的话中感觉中军尉人选关系重大,悼公非常信任祁黄羊。

生 从“想了想”“郑重”等词句中,我觉得祁黄羊举荐解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师 你的感悟很深刻!瞧,要读好对话,我们还要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也就是要注意提示语。

不同地方的提示语,会告诉我们人物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当时的心情等。(将提示语注红)比如第4自然段中,祁黄羊说话时是“想了想”“郑重”。读的时候要——

生 严肃认真。而且“想了想”表示要留出思考的空间,读的时候

要稍有延长。

师 是的。再来看晋悼公,他“深感意外”,那就要读出疑惑的语气。没有提示语的地方,需要我们自己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内心,自己读读试试!

(学生读第3~7自然段。)

师如果你现在就是祁黄羊,你会怎样向主公请求辞职?老师想采访你一下。

生 我会说:“主公,我跟随您征战沙场多年,腿脚落下了残疾,生怕影响国家的安危,请您准许我告老

还乡吧!”

师 你是祁黄羊的知音,称呼和说话的内容很得体,读得好,理解也准确。那这句话前面可以加什么样的提示语呢?

生 可以加“祁黄羊长叹了一口气说”。

生 可以加“祁黄羊深感内疚地说”。

生 可以加“祁黄羊咳嗽了好一阵说”。

这一片段的教学抓住人物言语的描写,关注人物心理的变化,巧妙使用了一些提示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了没把祁黄羊请求辞职的原因说清楚、言语不够简洁等问题。在教师引导下,他们一次次地进行阅读尝试,逐渐明确了说好人物言语要用词准确、恰当,言语简练,把意思表达完整等要求,明白了表达需符合人物身份,会用恰当的称呼等关键要素。之后,教师又让学生将提示语融入句子进行复述,旨在让他们再次体会模仿人物言语时的细节,以使品读领会更有效。此环节中,教师着眼于方法的引领,有助于学生的表达产生正迁移。

步骤二:在对话中运用言语

课文中“言语生成”的点有很多,选取时,务必要定位精准,符合学生年段特点。阅读教学中,情感容易“得”,但言语形式、言语技巧的妙处不易“得”。在最适合处开展言语实践,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尝试运用,能够“言意兼得”。

从单元整体的特点来看,《祁黄羊》一课与《三顾茅庐》《公仪休拒收礼物》都是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是剧本,是为表演服务的作品,自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呈现方式,《祁黄羊》和《三顾茅庐》都是围绕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对话格式在前面也有

过接触,可以作为言语生成点进行引导。

【片段2】

师 现在,老师想采访采访你!请问祁大人,常言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您举荐仇人担任要职,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 中军尉职责重大,关系着国家的安危。晋国的生死存亡,需要一个既能带兵打仗又足智多谋的将军。解狐在军中多年,有作战的经验,能胜任中军尉。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师 宰相肚里能撑船,好一个心胸宽广的祁黄羊!解狐在听到祁黄羊举荐他的消息时,与晋悼公的使者也有一番对话。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什么呢?先写一写,我们再交流。

(学生练写对话,配合讲述故事。)

生 (扮“使者”)奉天承运,主公诏曰:祁黄羊年迈多病,腿有残疾,行动多有不便。现告老还乡,特举荐解狐担任中军尉。请解狐接旨,即刻进殿面见主公。钦此!

生 (扮“解狐”)我与祁黄羊有杀父之仇,没想到他会举荐我。真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啊!

生 (扮“使者”)既如此,请与我速速进殿面见主公,担任中军尉一职,为国出力。

生 (扮“解狐”)感谢主公和祁黄羊的信任,可是我大病在身,卧床多日,实在不能担此重任。请转告主公另选他人吧!

语言表达训练不仅要追求理解的正确,更要追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本片段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关注文本对话句式的基础上分别扮演使者和解狐。个性化的对话开展,加深了对“外举不避仇”的理解。最后的交流和师生评点,也采用“角色扮演”和“导演指导”的方式推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对话环节的设计,既有示范引领的作用,又促成了言语的创造性运用。

步骤三:在审辩中升华言语

审辩是深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通过理性思考得出合理结论的过程,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某种特定技能的必备思维方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发展学生语言的意识,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让学生在审辩式实践中习得言语表达的策略,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片段3】

师 哪几段写的是“内举不避亲”的事?

生 第9~12自然段。

师 用心读一读祁黄羊举荐自己儿子的语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 我发现祁黄羊举荐自己儿子前也是经过郑重考虑的。他的举荐让悼公十分惊讶。

师 悼公惊讶的是——

生 祁黄羊竟然会举荐自己的亲生儿子。

师 祁黄羊举荐自己儿子担任中军尉的消息传出来,引起了朝中大臣、晋国百姓、解狐家人、祁府家丁的诸多议论。他们会怎么说呢?

生 (扮“朝中大臣”)真没想到祁大人会举荐自己的儿子来担任中军尉,这会毁了他一世英名啊!

生 (扮“晋国百姓”)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担任中军尉,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生 (扮“解狐家人”)祁黄羊明知道我家大人卧病在床,先举荐我家大人,再举荐自己的儿子,真是欺世盗名之徒。

生 (扮“祁府家丁”)放眼当今晋国上下,也只有我家公子能担当此任了。我家大人身正不怕影子斜,才不怕小人说短道长。

师 这些议论祁黄羊当然都想过。但是,他有自己的举荐理由。

生 祁黄羊只考虑谁更适合中军尉这个职位,根本就不怕别人说自己有私心。

师 既然祁黄羊一心为国,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为什么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呢?

生 我从“只有”一词体会到祁黄羊是在先举荐解狐,解狐去世后无人可举荐的情况下才举荐祁午的。他的态度是慎重的,又是无可奈何的。

师 祁黄羊说的第一句话里的“不能不”换成“一定会”好不好,为什么?

生 不好,“不能不”强调了国家的安危是最重要的,祁黄羊心中没有其他的想法,一心只想着国家的利益。

师 祁黄羊如此审慎地推荐中军尉的标准是什么呢?请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 “所以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师 我觉得这部分后面还有内容可以续写。可以写对话。写谁与谁之间的对话较为恰当呢?

生 可以写晋悼公与祁午的对话。

生 可以写祁黄羊和他儿子的对话。

生 还可以祁午与反对他的人的对话。

师 好的,那现在你就是祁午,此时你

已被父亲举荐为中军尉,你想说点什么?

生 我真怕自己不能胜任中军尉,辜负了父亲对我的信任。

生 我会奋勇杀敌,给父亲争光。

生 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让那些不服气的人最终心服口服。

师 事实证明,祁黄羊的举荐是完全正确的。祁午担任中军尉以后,秉承父志,不断壮大晋国的军事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史书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军无秕政,为诸侯之选。”你能读懂这句话吗?

管理军务没有过错,是做诸侯的最佳人选。

师 如此看来,无论是祁黄羊“外举”杀父仇人解狐,还是“内举”亲生儿子祁午,都和四个字紧密相连“出以公心”。当时的晋国市井妇孺也用童谣赞美他。我们来读一读——

生 正人君子祁黄羊,心中有数识贤良。量才录用仇人举,人尽其才荐其郞。各得其所多善政,治国安民百姓康。德高望重人人仰,大公无私美名扬。

学习《祁黄羊》一课,理解了文中人物的言语,达成了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后,还不算完成教学目标。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不是只追求准答案,而是将学生的表达置换为不同的角色思考,并据此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掌握语言表达方法,并学会从多个角度、以不同的身份思考人物表达,升华了自己的语言表达。

理解是内部生成,运用是外部生成。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适宜的言语生成环境,学生就会认真倾听,快乐表达。当他们真正知其人,自然能为之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