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主义在韩国的当代表现——由韩亚货机失事及“岁月”号沉船事故引发的思考

  • 投稿小黄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544次
  • 评分4
  • 95
  • 0

赵巍路 丁斓斓

(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摘要】本文分析2011年韩亚货机失事、2014年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发现“权威主义”思维模式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权威主义”是韩国典型的思维方式,强调下对上的绝对服从,从而束缚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日常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工作三方面为例分析其在韩国当代生活中的表现,可看出“权威主义”已深深植入韩国人血液中,成为韩国人的潜意识,因此成为导致两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权威主义;儒学;固有思维;绝对服从

0 引言

2011年韩亚货机失事,2014年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都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和广泛关注,在为罹难人员深感惋惜的同时,深究其导致灾难的根源,却发现有相似之处,而且都反映出韩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据调查,韩亚货机失事是由于普通飞行员发现机长的“水平仪”出现了问题,但碍于对长官的服从,担心有损长官的“面子”,而未及时通报,从而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在14年“岁月”号沉船事故中,大部分殉难的都是听从广播指令,呆在船舱内,未及时逃生的高中生们,据报道,这也是由于韩国“坚决服从上级命令”的固有思维意识所导致的①。而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便是“权威主义”,它已深深植入韩国人的血液中,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国内关于韩国儒学的研究较多,但针对韩国“权威主义”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因此,本文欲就韩国“权威主义”从日常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工作三方面来阐述其在韩国当代生活中的表现。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权威主义”的概念。

1 “权威主义”的概念

桂宰光按照Triandis和Gelfand的文化四类型理论②,将韩国文化归为“垂直集团主义”。所谓“垂直集团主义”强调地位上的等级差别,主张依据年龄、资历以及对集团的贡献来决定其集团中的等级地位,位于上层等级地位的人享有一定的特权,这是一种类似于封建君主制的等级文化。“权威主义”便是这种等级文化下的产物。具永寿认为,所谓“权威主义”,是指支配和服从的阶级关系,是对强者无条件服从、对弱者实施压迫强迫其服从的意识倾向③。这种意识形态根源于儒家文化思想,因为儒家伦理的核心构架即为“三纲五常”,正是这种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妇的无上权威,强化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和家长制的社会秩序。这种思想起到了巩固和维护当时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④。但其另一个产物就是“权威主义”。由于儒家思想的深入人心,“权威主义”思想也渗入韩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将从日常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工作三方面来阐述。

1.1 日常生活方面

进入现代社会,韩国人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等级观念或多或少依然存在于韩国人的潜意识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依然是遵循着“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的自上而下的从属关系。例如,不少家庭根据遗嘱分财产时,还是按照古代嫡长子制度的习俗来分,即一般给老大或儿子多分一点,剩下的分给各个兄弟姐妹。这主要是老大或儿子奉养祭祀的关系④。家里的一家之长拥有“绝对权威”,全家人都应当听从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意愿行事,如有违背将被视为不懂规矩。因此,在韩国年轻人的很多事情都要听从家长意见,如教育、结婚等重大决定和手续几乎都由家长来安排。

而除了重要事件,家庭生活中的行为礼节也无不体现着长辈的“权威”地位。如对长辈说话一定要使用敬语;在长辈面前必须端正站立或坐好,不能盘腿或跷二郎腿;就餐时要按年龄从高到低依次就位;凡事长辈优先,长辈未就餐时,晚辈不得动筷,长辈就餐未完成,晚辈不得离开餐桌;在长辈面前喝酒时要侧过身,喝第一杯酒时,要根据长辈喝多少来决定自己喝多少;在长辈面前不能抽烟;早晨起床和饭后晚辈都要和长辈问安等等,这些都说明权威主义对韩国家庭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1.2 学校教育方面

家庭环境中对长辈的绝对服从、尊重也同样延续到学校教育当中。除了对老师理所应当的尊重之外,对同学也要遵循“长幼有序”的伦理关系。韩国大学生之间的排列顺序有两种标准:一是按照年级的高低来区别,以“学长、学姐、学弟、学妹”相称;二是按照年龄的大小来区别,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也是韩国人初次见面便会问及年龄的原因。但无论使用何种称谓,低年级或年龄小的一定要对前辈表示尊重。如后辈见到前辈要打招呼,且一定要鞠躬;说话要使用敬语,通常要在称谓后使用表示尊敬的“”,称为“(先辈)”。甚至于在幼儿园,六岁的孩子也会要求五岁或四岁的孩子叫自己哥哥或姐姐,不允许直呼其名。这种“长幼有序”的意识已成为韩国人从小就养成的习惯④。

除了日常交际,在学校教学内容方面,韩国政府也积极引导儒学的推广及应用。1960年以来,大韩民国政府正式施行伦理教育。各级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开设道德伦理科目。韩国的中等教育从家庭生活、伦理问题入手,抓住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教育,强调孝、悌、忠、信是韩国传统美德。同时,韩国大学也非常重视儒家思想的教育,尤其以韩国成均馆大学为代表。成均馆大学是一所以儒教精神为办学理念的高等学校,它把儒学规定为全校学生的基础选修科目之一。每个成均馆大学生,无论什么专业,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必需修满3-4个学分的儒学课程。此外还开设有“韩国传统思想与儒学”、“儒教与现代社会”、“《论语》与东洋思想”等课程,供全校本科学生进行一般科目的选修⑤。当然,这些有关于儒学的教育都注重的是积极正面的教育内容和理念,但同时确也不可避免地强化了“权威主义”在人们头脑中的概念。

1.3 社会工作方面

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权威主义依然渗透在韩国人的职场生活中。韩企实行高度集权化,大部分管理权集中在公司的高层领导,中下级管理人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权力。在韩企中要升迁就要论资排辈,而想要资历和辈分就必须不断工作。领导者通过发挥其权限和权威来统治其员工,员工也在期待其温情和慈爱的同时也顺从他们的权威意识。在其意识中,下级服从上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上级,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如要对其使用敬语,称呼“部长”、“科长”等为,即使下级年长于上级;行举手礼的时候,下级要比上级先开始后结束,五指并拢,否则会被视为不懂规矩;立功受奖时,爱说“全靠社长栽培……”,对上司的意见提出反对时,爱说“话是不错,不过……”之类的话;对于上级做出的指示,下级要无条件服从和执行。而对于同级别的同事,也要按照年龄、身份、地位等论资排辈。在中国,“朋友”一词表示与对方关系亲近,是友好含义的表达,但对于不了解中国习俗的韩国人来说,“朋友”仅限于与自己年龄相当的人,如果比自己年轻5到10岁的人称自己为“朋友”,会令其感觉很不舒服,有受辱被轻视的感觉。这些都是韩国人意识形态中的“权威主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表现。

2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与儒家文化在中国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受到巨大冲击不同,韩国经历了日侵、军事独裁等近现代发展,儒家文化,包括“权威主义”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在当代社会,“权威主义”的思想意识已经贯穿韩国人的家庭生活、教育学习、社会工作,渗透至韩国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韩国人的潜意识,所以也就不难理解空难、海难中人们所作出的处理和反应了。当然,这并非是说当代韩国社会只有这些权威主义的弊端,事实上由于儒学思想的深刻影响,韩国人尤其重视“孝道”,强调对父母长辈孝敬,对兄弟姐妹友爱,对工作事业讲诚实,对同事朋友讲信义。这些对于稳定社会、构建良好社会风气都起到了积极的教化作用。同时对于集体主义的重视也令韩国人拥有强烈的团结意识,成为了韩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儒学对韩国社会发展进步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是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的,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意其负面因素——“权威主义”对社会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期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对我们目前弘扬儒学思想精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桂宰光.儒教文化对韩国教会领导力形成的影响:以儒教权威主义影响为中心[J].神学与实践,2009.

[2]具永寿.关于韩国权威主义政治体制的小考[J].东义法政第4辑,1998.

[3]朴永焕.反思韩国儒家文化的当代表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4]史丽萍.中韩儒家文化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5]朱明爱.韩国语的儒家文化特征[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孙君恒.韩国儒家伦理的特点[J].东疆学刊,2003.

[7]郑媛媛.中韩儒家文化比较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

[8]任晓丽,主编.韩国日常生活中的敬语与礼节[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注释:

①百度文库.“岁月”号沉船事件的真正原因[OL].

②桂宰光.儒教文化对韩国教会领导力形成的影响[J].神学与实践,2009. 根据个人主义与集团主义的区分与垂直或水平的社会关系之间的相关性,将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水平集团主义(HC)”、“垂直集团主义(VC)”、“垂直个人主义(VI)”、“水平个人主义(HI)”.

③具永寿.关于韩国权威主义政治体制的小考[J].东义法政第4辑,1998.

④朴永焕.反思韩国儒家文化的当代表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⑤史丽萍.中韩儒家文化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