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营企业家生存困境及其出路探究

  • 投稿小兔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56次
  • 评分4
  • 11
  • 0

吴铜虎1 何 鑫2

(1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11,2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 要:温州民营企业家曾在历史上多次创造奇迹而形成了国内外公认的“温州模式”,国内外均对温州民营企业家相当看好,这既大大提振了温州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又给其他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甚至整体经济布局提供了参考。遗憾的是,近几年以来,温州民营企业家在资金、经营等多方面暴露出各种问题,甚至出现了“跑路”现象,从而大大挫败了温州民营企业家的形象,也导致温州的经济出现严重的疲软。温州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是哪些原因影响温州民营企业家出现这些状况,如何看待和评价温州民营企业家,深化改革背景下温州民营企业家走向何方,这既是关乎温州民营企业家未来发展与走向的微观问题,也是关乎中国民营经济未来走向的宏观问题。本文以温州上市公司为主要样本,结合实地调研,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并针对研究结论对温州民营企业家及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温州;民营企业家;生存现状;出路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247-04

收稿日期:2015-02-20

课题来源:2014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项目(编号2014N098)温州市社科联201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14WSK27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铜虎(1975-),男,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营企业与企业文化。何 鑫(1990-),女,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温州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城市,也是被历朝作为通商口岸次数最多的城市。最早在南宋时期,1132年宋高宗将温州港正式设为外贸港口。光绪年间1876年温州再次被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之后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依然包括温州。这些都为温州的商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基础与现实依据。同时,由于温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商业氛围,使一部分人走在商业经济的前头,形成“敢为天下先”的温州精神,开辟民营经济的“温州模式”。然而,最近几年来,温州的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值得深思。

一、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金融时报(2012)指出,在一定程度上,温州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换言之,温州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状况可以作为我国民营企业家生存状况的缩影。多次“吃第一只螃蟹”的温州民营企业家,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不怕吃苦、敢闯敢当的代名词。从大手笔的房地产开发,到极尽模仿能力的全金属外壳防风打火机,再到首家取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正泰电器,以及红蜻蜓、奥康等系列驰名商标、“中国电器之都”和“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印刷城”等30个“国”字号生产基地,都显示了温州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经营才干。在国际贸易往来中,温州很多民营企业家甚至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仍能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放眼世界,大胆开拓全球销售渠道,树立了一个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全球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温州民营企业家创业的足迹。温州民营企业家也深谙资本市场的力量,截止2014年11月30日,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温州上市公司有11家,其中瑞安市1家,温州城区2家,平阳县1家,永嘉县2家,乐清5家,具体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温州最早在1997年就有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温州企业的上市主要集中在2012年,当年共有四家企业上市。2009年以来,温州共有3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由表1可以看出,温州民营企业家凭借其勤劳、创新、能吃苦、敢闯敢当的创业精神在我国迈向市场经济的步伐中发挥了风向标作用,创造了众所公认的“温州模式”,被国内外政府和企业家所推崇。遗憾的是,近年来,温州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甚至出现倒退的迹象。2011—2012年,温州市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被放大,一大批优秀的中小民营企业纷纷倒闭,温州民营企业家跑路一时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2013年第一季度,温州市再度曝出破产案件86件,达2012年(27件)的3倍,甚至达到了2007-2011年这5年间破产案件总数的3倍,日均约有1家企业申请破产。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先驱与改革开放的领头羊,作为曾经受国内外推崇的创业群体,温州民营企业家为何会遭致经营以及信用层面的种种问题?殊不知,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这些问题宏观上必然导致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大减,微观上则必然直接导致温州民营企业家再度创业的艰难。间接的负面影响在则在于加大了后续民营企业家创业的成本,这既表现在资金筹集门槛的提高和审核的严格,也表现在交易费用的上升,甚至在政治上、在贸易关系上使温州的市场地位受到影响。换言之,温州民营企业家的遭遇与前景,既是关乎温州民营企业家创业的微观问题,又是关乎温州经济战略的宏观问题。实践中的这些问题一方面对温州民营企业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我们的理论探索提供了难得的选题和研究契机。基于这样的背景来研究温州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现状,国内外对温州民营企业家的反应是否理性,以及温州民营企业家如何理性选择继续创业的方式,如何适应资本市场和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自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相当的应用价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以公众公司作为样本开展本文的研究,以增强说服力。

二、温州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及其原因

(一)温州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理念

以11家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温州企业为代表,我们分析发现,温州民营企业家经营过程中呈现浓厚的重资产、高负债经营的特点。所谓重资产经营,是指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占比少。戴天婧、张茹、汤谷良(2012)对苹果公司的经营模式分析后指出,苹果公司正是靠独特的资源配置而始终保持着核心竞争力的。这种独特的经营模式就是轻资产,2001年至2008年,苹果公司的流动资产长期占总资产的比重一直在80%以上。而温州民营企业家的经营模式显然不同——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平均不到一半,最大也未达到80%,最小值仅18.32%,不到1/5,可见温州民营企业家经营过程中未注重资产的流动性。不过,可喜的是,2008年以来,温州民营企业家意识到了“轻资产”经营的益处,流动资产占比整体上呈逐年上升之势。

众所周知,温州民营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民间借贷,也正是由于这一现实,温州民营企业家均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97.57%,这也可以从一定层面解释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跑路现象。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近年来,温州民营企业家也严重受累于产品的滞销,温州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平均326.26天,总资产周转天数平均2,108.52天,显示了温州民营企业家经营过程中未注重资产的周转,这可能也是导致温州民间借贷盛行的原因之一,因为企业大量的资金积压在存货上。

事实上,我们观察到,为了打开产品的销路,温州民营企业家在垫资生产的同时,也大量采用赊销的方式减少存货,但这种做法也带来了另一个后果——大量应收款的存在,从而使企业的大量资金占用在应收款上。另一方面,温州民营企业家承受着很低的收现能力,1997-2013年销售收现比平均仅0.28。

(二)温州民营企业家重资产、高负债经营的原因

1、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

温州民营企业家主要起家于家庭作坊或小手工业,家族观念相当浓厚,相应企业经营过程也呈现出典型的家族化经营。虽然20世纪90年代温州部分民营企业家尝试了股份制模式,但温州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整体上仍然比较囿于家族内部。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必然缺乏一套完善的决策与监督体制,僵化严重的民营企业家甚至会让企业失去活力。间接的后果则可能影响人才的客观评价和晋升,阻碍经理人市场的发展。

2、经营的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转型面临困难

温州民营企业家擅长于生产经营轻型产品,比如服装、鞋帽、塑料等,这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投入少,技术含量低,但易受国家政策和消费潜力的影响,且容易被复制和挤压。我看到,温州民营企业家攻克尖端技术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程度相当有限,这必然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市场份额,对经济的贡献也比较有限。

3、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加重了企业筹资的难度

筹资困难历来是民营企业家发展经营中面临的最主要瓶颈,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无疑更加重了对外经济交往密切的温州民营企业家筹资的难度。很多民营企业家生产经营的厂房是租来的,每个月的租金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企业产品附加值的空间有限,加之2011年温州出现民间借贷风波之后,民营企业家的声誉显著下降,遭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家对于现金的需求更急迫但现金的来源却更有限。笔者走访了解的多名民营企业家均坦言,“现在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如果需要订货,上游的供应商基本都要求现金付款,不再给予商业信用也不再接受承兑汇票。”来自温州银监局的统计数据指出,仅仅2011年9月到2012年2月半年的时间,温州民营企业家倒闭、跑路、联系不上的至少有234名,其中倒闭的至少6名,跑路的至少8名。这种情形无疑一定程度上宣告了温州民间借贷或商业信用的终结,这对于以往利用民间借贷或商业信用较多的温州民营企业家,无疑雪上加霜。

4、成本高企拖累企业的经营

原材料成本与人力成本的上升也是制约民营企业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调查的企业普遍反映,“材料买不起,人用不起”。劳动力、原材料、营销等成本高,民营企业家的竞争力和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我们调研的企业无论是鞋帽服装还是日用品等行业,都无以避免地面临高昂的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拖累。

三、温州民营企业家走出困境的现实选择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温州民营企业家或许提供了又一次的发展契机。

(一)转变观念,深化企业改革

截止2013年底,温州共有企业集团180多家,其中95%以上都为民营企业家所创建,其中甚至有30多家已经跻身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通过观察和走访,我们发现,这30多企业集团都积极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创建了董事会制度,建立了高效的管理决策机制,完成了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当前,温州民营企业家需要更大范围地转变观念,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家族内部独享利益的股权结构。殊不知,家族独享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家族独担风险。只有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方能形成科学合理的产权结构,只有通过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来分层明确权利与责任,做到决策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各司其职。同时,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需要的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二)理性选择融资渠道,慎用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依靠的是信用,在用资方资金周转畅通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可谓是锦上添花,既能给富裕的资金找到出路,又能解资金需求方的燃眉之急。但一旦出现现金周转不灵,这种没有担保的资金放贷无疑就成了难收的覆水。

目前,国家相继推出了扶持民营企业家的系列政策,不断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金融扶持,比如信贷上对民营企业家的倾斜,税收上对小微企业的减免以及起征点的提高。在国家的大政策前提下,温州本地的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针对民营企业家在信贷营销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加大了对民营企业家的信贷支持力度。2013年,温州的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家提供贷款2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目前在浙江,温州民营企业家贷款余额的增速仅次于杭州市(浙江省在全国排名第一)。

有了国家的政策号召了,金融机构就有了给民营企业家“供血”的热情与动力了,民营企业家则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借款、票据贴现、分期付款、租赁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融资方式。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温州民营企业家在经营中利用了银行提供的分期付款的占80%,分期付款购买的商品除了经营用房,还包括施工设备、车辆甚至加工设备。民营企业家也表示,只要企业资金转活了,就有利润赚出来,有利润了,支付银行的利息是应该的而且也能承受。

(三)推动产品(或产业)转型升级,扎扎实实做好实体经济

有人指出,改革开放后,温州的民营企业家至少有40%以上发迹于房地产经济,另有4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赚足了利润,最多10%在做实体经济。如果我们承认这一事实,那么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种格局显然是被颠覆了。当前,有更多的温州民营企业家回归实体经济,显示出经营理念上的显著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另一方面或许也表明温州民营企业家在经历了民间借贷风波的洗礼和国际经济萧条的冲击之后,变得更加成熟了。诚然,在宽松的银根环境和上行的国际经济态势中,企业扩张和利用虚拟经济,大胆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外汇市场等,是可以抓住机遇提升利润的。但一旦遇到宏观调控偏紧或者国际经济下行,企业的资金链就容易出问题,企业就可能遭受不利的连锁反应,因而抓住积极推动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扎扎实实做好实体经济才是最稳定最可靠的。比如抓住国际国内对于新能源的推动和优惠政策,将生产经营及时到新能源产品或阳光产业上,从事低碳、环保项目的研发和生产,必能获得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四)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上市

十八大深化改革的内容中深化金融改革的内容指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行债券、股票并上市流通,疏通民间资本直接融资市场的通道,这表明政府要加快促进企业上市的步伐。目前,温州的上市公司仅11家,到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也仅3家,都不及浙江省所有上市公司的5%。这一定程度上表明温州民营企业家不愿意将企业推向资本市场。事实证明,企业上市后有更多的投资主体来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企业也能够充分接受资本市场的洗礼和检验。在这方面,温州民营企业家可谓任重道远。

总之,温州民营企业家有着辉煌的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国内外均对温州民营企业家相当看好,这既大大提振了温州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又给其他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甚至整体经济布局提供了参考。但是,温州民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胆改革与创新,找出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是唯一的出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卢友中.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财富品质[J].镇江社会科学,2010

  年第2期.

[2] 廖意如.成长中的温州民营企业家群体[J].温州论坛,2006年

第2期.

[3] 虞晶颖.新形势下温州市民营企业的发展困境与转型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8期.

[4] 王钢,张朝国.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以温州民营企业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6期.

[5] 高闯,邵剑兵.高科技企业的治理结构及其资本构成一一个

基于资产专用性理论的分析框架[J].经济管理,2001年第24期.

[6] 胡飞航.探析温州民营企业的经营之道[J].企业经济,2003年

第8期.

(责任编辑: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