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年金的双重属性看当前中国企业年金发展

  • 投稿转身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500次
  • 评分4
  • 34
  • 0

从企业年金的双重属性看当前中国企业年金发展

文/黄瑞

【摘要】企业年金是由企业为员工建立的一种补充性养老金。作为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企业年金具有商业和社会双重属性。企业年金在我国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仍存在规模偏小,发展失衡,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员工参与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本文从企业年金的双重属性出发对其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企业年金;属性;发展

【作者简介】黄瑞,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职业教育。

企业年金是由企业自愿为员工建立的养老金制度,它是对国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种补充。西方曾有学者指出,企业年金制度是商业行为与社会政策的混合体。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企业年金具有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特点。本文以企业年金的双重属性为基础,对企业年金的发展进行了剖析。

一、企业年金的双重属性

(一)企业年金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

企业年金在西方国家历史悠久,19世纪美国运通公司就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年金计划。在很长一段时期,企业年金成为员工养老金的主要来源。直到20世纪中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普遍建立并发挥主导作用后,企业年金才退居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位置。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石油危机导致经济增速放缓,而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许多工业化国家重新审视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提出调整和改革的设想,企业年金的建设和发展得到重视。

1994年,世界银行提出“三支柱”构成的多层次养老经济保障制度,它是由公共管理的强制性养老保险制度、私人经营的强制性储蓄制度和个人自愿性储蓄制度组成的,1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将保险与储蓄结合起来,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资本。许多国家纷纷按世界银行的建议对养老保险进行改革,企业年金因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起来。

从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年金的建立是一种商业行为,在随后的发展中被赋予了社会政策的属性。

(二)企业年金的商业属性

企业是企业年金设立和实施的主体。企业年金是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部门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制定差别性企业年金计划,目的在于激励员工、吸引人才,降低员工离职率,提高其工作努力程度、敬业精神和工作绩效。各企业设立年金制度完全是自愿行为,可以自主决策,遵循效率原则,体现市场机制的灵活性。

无论哪种形式的企业年金,所考虑的因素不仅涉及到员工工资水平、服务年限、预期寿命,还需考虑到利率、通货膨胀率、投资回报率等因素。账户设计、管理和投资运作涉及复杂的金融知识,需要由专业金融机构来承担,以体现专业分工和实现效率最大化。企业对年金管理机构的选择可以促进金融机构的竞争和优化。企业为员工建立年金计划可以视为长期储蓄过程,企业年金基金随时间而逐渐积累扩大,成为资本市场上的重要资金来源,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企业年金基金对安全性具有特殊要求,能够促进金融工具的开发。

(三)企业年金的社会属性

与当期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报酬有所不同,企业年金是当员工因年老退出企业时,企业继续为其提供一定的经济来源,以保障其退休后的生活,这笔费用在当期并不直接支付给员工,而是进入员工的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因而具有长期性和储蓄性。任何一家企业若因企业年金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本公司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及其企业年金丑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企业年金已经构成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自然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环境,是企业年金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在一些国家,为了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政府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和个人缴纳年金保险费,规定了相应的所得税减免条款,允许缴费在税前列支一定比例,如美国规定为15%,加拿大为18%,澳大利亚为20%,法国为22%,德国为10%,2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年金的发展。

企业年金具有计划周期长,对安全性要求高,运作方式涉及面广的特点,这就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一致性、完备性,相关的监管机构具有高效性和协调性,才能保证企业年金的良性发展。

此外,企业年金属于初次分配范畴,要在公平竞争环境中追求效率性。对于各类企业应制订统一的规则,使企业在生产要素的获取上机会均等,由市场竞争机制决定资源的流向。换言之,机会的公平是保证企业年金公平性和效率性的前提,政府应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

二、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现状

(一)企业年金规模

企业年金制度在中国初建于20世纪90年代,2000年后进入快速和规范化发展阶段,2010年以后,企业年金市场进一步规范。经过20多年的建设,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从无到有,得到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以来,无论是参保企业数量、覆盖职工人数,还是基金规模都迅速提升。2000年底我国有1.6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覆盖职工人数为560万人,企业年金基金累计191亿元;2006年底我国有2.4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覆盖职工人数为964万人,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达910亿元;2013年末全国有6.61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覆盖职工人数为2056万人,企业年金基金累计6035亿元。3

(二)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企业年金规模偏小,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世界银行所推荐的“第二支柱”应达到的水平。尽管企业年金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基金规模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以下,2013年仅为1.06%,而全球企业年金基金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0%,其中美国、英国、瑞士、智利等国甚至高达60%4。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年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覆盖率方面,全球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国家超过了60个,覆盖率普遍达到30%以上5。

有些国家企业年金实现了全面覆盖,如丹麦、法国,有些国家企业年金覆盖率超过50%,如加拿大和英国。6而我国企业年金覆盖率还比较低,建立企业年金的大多是国有企业。尽管近年来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但参加企业年金的城镇就业人口占城镇就业人口的比例目前在5%左右。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参加企业年金职工人数占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比例在2013年仅为6.38%,也就是说90%以上的职工退休后只能依靠基本养老保险金提供收入保障,企业年金完全没有担负起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的重任。所以,无论从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还是从覆盖面来看,我国企业年金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企业年金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发展失衡。从地区分布看,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年金发展明显快于内地省份。从行业分布看,企业年金在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尤其是几大垄断行业发展较快。如电力、民航、石油石化等行业发展明显快于其他行业。从企业分布看,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有较高的比重,民营企业比重低。企业年金在经济效益好的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快于经济效益差的,形成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而这些地区、行业、企业的发展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不无关系的,其工资待遇原本就好于其他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员工,没有体现公平原则。

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从企业年金的社会属性角度来看,国家对企业年金应给予税收优惠来促进其发展。目前我国可列入成本的年金缴费占企业工资总额比例大多数地方定在4%,考虑到企业的整体税务负担以及社会保险缴费负担,企业再参加企业年金确实又增添了一个不小的负担,4%的比例优惠力度不大。与企业年金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相比,税前列支的比例法国为22%,美国为15%,加拿大为18%,澳大利亚为20%,德国为10%,7我国的税收优惠明显偏低,因此,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不足,从而对当前企业年金发展不利。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渠道有待拓宽,投资效益有待提高。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已达7092.39亿元,基金的保值增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对企业年金投资运作管理较为严格,实行定量限制并对投资品种和比例也有相应要求。投资渠道不畅,基金投资收益不高,在有的年份甚至是负收益,侵蚀了企业年金基金本金,更谈不上投资保值增值。在发达国家,由于金融市场和相关法律都较为完善,企业年金投资渠道广,灵活性高,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较高,从而使参保员工退休时能够领取到更多的企业年金,吸引更多的员工参加企业年金,扩大了企业年金的覆盖面。

在企业年金设立与管理过程中,员工参与机制不够健全。企业年金是员工薪酬福利的组成部分,然而企业年金又不等同于工资收入,员工在工作期间并不直接得到企业给付的年金,这就使得员工需要与企业共同关注企业年金的管理和运营,以确保自身在退休时能够享受到应得的企业年金。然而,在目前企业年金建设过程中,员工的参与机制并不完善,无论在年金水平的决定上,还是在对年金基金运营管理的监督上,作为最终受益人的企业员工,既没有以集体协商的方式,也没有个人谈判的方式参与其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三、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途径

企业年金的商业属性表明应尽可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其社会属性则要求政府创造良好环境并对其适当干预,以保证企业年金良性发展。那么,对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企业年金,要从企业年金的双重属性出发予以完善。

(一)为企业年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提高税收优惠比例

纵观西方国家企业年金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对企业年金企业和个人缴费部分有税收优惠,但优惠力度不大。大力发展企业年金,政府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高企业和个人缴费在税前列支的比例,从而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参保成本,形成激励效应,提高企业和个人参保积极性,为企业年金发展壮大并逐步成为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创造条件。

(二)重点扶植引导内陆城市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针对目前企业年金集中发展于发达地区、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现状,政府应采取措施,比如加大对内陆城市、非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宣传力度和税收优惠力度,引导扶植内陆城市、非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从而缩小甚至消除企业年金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发展差别,保证各类型企业员工的利益,实现企业年金的公平。(三)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要最终实现企业年金的公平有序发展,还必须消除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所有制之间因非市场力量而造成的不平衡,使包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在要素的可得性和成本上公平公正,从而使各类型企业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建立企业年金,最终保证各类型企业员工的利益。

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离不开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方面,要提高市场的有效性,拓宽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手段,为企业年金基金实现保值增值提供保障。

(四)完善员工参与机制,使企业年金成为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年金是长期积累过程,账户管理、投资运营又涉及到金融专业知识和各类金融机构,这就需要加强企业年金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企业年金的透明度,使员工能够对企业年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合适的机制,让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年金的设计和管理运营的监督过程中去,使企业年金成为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发挥企业年金应有的激励功能。

四、结语

企业年金在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制度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明确企业年金的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当前企业年金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企业年金良性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及各方的适当监管,只有遵循市场机制和效率优先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年金的激励功能和养老保险功能。

注释

1.刘镭,李公民,李志武: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与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4,(11)。

2、4、5、7.邵文娟,戴江维: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浅析[J].人民论坛,2014,(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历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6.龙玉其: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国际比较研[M].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秋明.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效应及其理论解释[J].财经科学,2006,(10).

[2]郝大为,唐擎,盛梅.对企业年金基金账户所有权和投资决定权的研究[J].保险研究,2015,(1).

[3]朱铭来,季成.企业年金发展与税收优惠政策——基于OECD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4,(7).

[4]张鹏,吴忠,沈海庆.完善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J].中国财政,2014,(9).

[5]韩烨,宋宝安.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研究,2014,(7).

(责任编辑:杨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