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提升研究

  • 投稿姑娘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16次
  • 评分4
  • 71
  • 0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24-03

1引言

最近两年,国家旅游局一直把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题。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和乡村之间物资和信息的交流,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提升。因而,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中国西部的涪陵区,区域内的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落后,而当地具有优厚的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和打造乡村旅游业的条件,所以找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问题的关键,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是改善当地生活条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涪陵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涪陵乡村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性良好、社会经济条件良好、区位优势明显、山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土壤。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例如近几年正依托自身丰富的人文、历史、农业产业等资源,着力打造沿江特色果蔬区、坪上生态观光区和后山休闲观光区三大乡村旅游片区,以及一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依托乡村旅游节庆造势,加大涪陵乡村旅游的开发力度和产品吸引力。

2涪陵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快速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由于乡村旅游与农业的紧密联系,使得乡村旅游具有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功能。但当前涪陵区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设计、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延伸存在明显的不足,仍然多处于以第一代农家乐为主的开发模式当中,产品层次性不够丰富和独具特色,因而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面做得还不够,对农村其他产业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2.1涪陵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短窄

(1)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协作缺乏

地区经济发展对工业的倾向性比较明显,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间缺乏横向合作,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度较低,导致旅游产业链过短。而旅游产业链中核心部门协作意识不强,未形成网络,造成产业链过窄。

(2)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产业链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龙头企业的带动,在产业链中起到核心作用,来带动产业链内其他行业的发展。一般的旅游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是旅游景区,但涪陵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还远未形成规模,产业链内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竞争力不强。在产业链内难以找到核心企业,或者由于核心企业规模小而难以发挥其领导作用,导致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下降,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2.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乡村旅游产业链过窄过短。许多人对乡村旅游概念理解混乱,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家乐、农业旅游、农村观光等,严重降低了乡村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当前涪陵乡村旅游产品多数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大多表现为农业观光、民族民俗村、采摘园、渔家乐、农家乐等方式。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品牌缺失、品位不高,缺乏差异性体验,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产品竞争只有依赖于价格,最终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旅游活动内容泛化,只局限于城镇居民去郊游、玩牌、吃农家菜、住农家屋等层面,缺乏供游客参与、体验的互动游乐项目,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目前除“农家乐”旅游产品和具备一定规模的民俗村寨观光旅游产品较为成熟外,其它乡村旅游产品如主题农庄、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园区等在产品规划、设计、包装、宣传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2.3资本吸引力度不够,市场意识薄弱

由于开发力度不够大,创新的意识不强,投资的意识比较弱、招商的力度比较小、融资渠道相对比较窄,投资的环境比较差等问题,使很多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乡村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严重影响市场效益、经济效益。大多数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经济实力不强,在管理上各自为政,缺乏整合意识和品牌意识,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合力。其次,大多数乡村旅游景区和个体经营的村民缺乏营销意识和渠道,基本处于等客上门的局面,服务对象大多为周边城市居民,旅游市场结构单一。

2.4乡村旅游发展配套体系不完善

(1)道路交通网络覆盖面不完善。村与村、村与乡镇的交通设施落后,且大多乡村道路为水泥路面,且路面狭窄,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例如新妙镇和大顺乡之间距离较近,但交通却并不畅通。使乡村旅游产业的集群和产业链的延伸存在空间上的不便。

(2)乡村旅游酒店设施建设不足。基于当前涪陵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缺乏一定深度,乡村旅游更多体现为当天往返的一日游。同时住宿设施与当地的乡村环境融合度不高,缺乏主题特色。

(3)乡村聚落的原始风貌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而在发生明显改变。尤其建筑风貌改造明显,越来越趋向于城镇化。乡村村落公共设施建筑被拆除,乡村生活习惯也趋向城市,乡村原始风貌在渐渐消失。乡村民族民俗资源破坏严重,有些已经很难恢复,这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

3涪陵乡村旅游产品提升思考

3.1乡村旅游产业的整合开发

针对当前乡村旅游经营小、弱、散、差等现状,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要注重乡村旅游经营与其他重要产业类型的整合,统一规划整体开展有计划的宣传促销,才能发挥产业聚集优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化经营。如打造一些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乡村旅游产业带。

3.2乡村旅游产品差异化构建

只有差异化的设计,才能有效增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旅游品牌,实现特色化发展。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明确了品牌定位和形象定位的基础上,要形成产品内容和层次的差异化,以及服务特色的差异化。

3.3扩大旅游商品的产业联动效应

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带动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旅游用品和纪念品、商贸、运输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深度加工的方向调整和发展。由“购”引发的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在所有旅游要素中牵扯面最广,牵动的行业和产业最多,对地方经济和就业机会增加促进最大。而涪陵的旅游商品优势十分明显,如涪陵榨菜、油醪糟、葛根粉、增福土鸡、武陵山老腊肉等都是具有可开发,深加工的旅游商品,其产业联动性较强。

3.4乡村旅游节庆规划

当前涪陵乡村旅游节庆旅游的开发已具有一定基础,如文化马武·第二届文化发展论坛暨乡村旅游推介会,金科农业园菊花展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基础上,可对涪陵乡村旅游节庆活动进行整体策划和营销造势,从不同时节、差异化主题、丰富的节庆活动项目去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3.5营销渠道构建

涪陵乡村旅游要彻底改变以往等客上门的局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游客市场,针对细分市场进行精准营销。根据当地资源、产品、区位、设施等条件来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市场的产品,把握旅游市场流行趋势开发乡村度假、休闲、体验、会务等多种旅游功能的乡村旅游产品。根据市场特征加强产品营销策划,区域可以展开协作塑造统一品牌,与景区、旅行社、旅游集团、旅游商品代理批发商、其他旅游相关企业等成立营销合作组织。整合传统营销和现代网络营销渠道,同时改善传统营销手段,打造立体营销战略,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营销模式。

3.6配套设施构建

(1)住宿体系规划

在与乡村旅游环境相融合的前提下,依托现有的低档星级饭店及农家旅馆等,建设乡村主题酒店、农家小院、露营地、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旅馆,如在新妙等地,可结合该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红色文化,开发以青年旅社、农家小院、红军客栈、度假疗养和小型乡村酒店为主体进行重点布局,建筑特色应突出怀旧和地方特色。使住宿设施本身也成为旅游吸引物。

(2)餐饮体系规划

涪陵乡村旅游特色餐饮发展可推行“生态+主题食品”的理念,根据不同区域,可与革命老区特色文化、时代精神、涪陵巴文化、易理文化结合。着重打造涪陵榨菜、增幅土鸡、同乐羊肉、武陵山老腊肉等涪陵餐饮资源。并注重开发菜肴新品、精品,充分时令瓜果、茶叶、药材等开发特色养生保健餐饮。

(3)特色交通服务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交通建设,应设计相应的旅游交通标示,同时结合乡村农业景观的可观赏性特征,打造乡村旅游风景道。为形成整体形象,可规划涪陵各乡村旅游产业带的交通工具,如景区班车等,均有主题化的象征性标示。

(4)人力资源建设

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有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规划,主要是对当地企业经营人员、管理人员、接待服务人员以及导游人员等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使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更为明确,旅游业开展更为合理、科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承华.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链整合研究[J].农业经济,2007.

[2]龙茂兴、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2006(9).

[3]邱云美.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5.

[4]弓志刚,李亚楠.乡村旅游产业链共生系统的特征及模式的演化和构建——以山西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1).

[5]朱莉,朱静.城市化进程中近郊农业乡(镇)农业产业链拓展策略——以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

基金项目:长江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涪陵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2012XJYB015)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谭舒月(1986-),女,四川广安人,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