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编辑《红星报》的缘由、特点及启示

  • 投稿温酒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96次
  • 评分4
  • 59
  • 0

曹爱琴

【摘要】上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曾主编当时红军总政治部的机关报《红星报》。他编辑《红星报》有其历史缘由,体现出独特的编辑特点,为党的新闻出版和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也为提高新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邓小平;《红星报》;编辑特点;现实启示

《红星报》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报纸——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33年8月到遵义会议结束,邓小平担任该报专职主编,共出版75期。邓小平在主编《红星报》的实践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建树和创造,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研究邓小平编辑《红星报》的特点,探求邓小平新闻实践和思想,可以为提高新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邓小平编辑《红星报》的缘由

于1931年12月11日创刊的《红星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创刊到1933年5月,《红星报》由张如心任主编,共出版35期;从1933年8月起,邓小平出任该报主编;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由陆定一继任主编。1935年8月3日《红星报》停刊,累计出版150期。”①邓小平编辑《红星报》有其历史缘由。

(一)邓小平主编《红星报》缘起于他政治生涯遭受的第一次严重打击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的教条主义和排斥异己的宗派主义开始在党内盛行,时任红七军政委的邓小平逐渐受到王明中央的排斥而被“打入冷宫”。5月邓小平向中央请求到苏区去工作,获得批准于8月到达江西瑞金。先被推举为瑞金县委书记,1932年5月担任会昌县委书记,7月任会昌中心县县委书记兼江西省军区第三分区政委,领导会昌地方党、政、军工作。1932年5月到1933年3月,邓小平领导的会昌中心县委执行毛泽东制定的正确路线,坚决抵制王明的教条主义和“左”倾错误路线,工作卓有成效。为此,受到王明中央的排斥打击和“左”倾宗派主义者的围攻、批判和残酷的斗争。1933年3月,撤销了邓小平会昌中心县委书记之职,调任相对无实权的江西省委宣传部长。同年5月5日,邓小平被撤销了省委宣传部长职务,并被给予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不久,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贺昌对邓小平的遭遇十分同情,将邓小平要到总政治部任总政治部秘书长,以解脱他的困境。邓小平当了两三个月的总政治部秘书长后,嫌无事可干,要求另调工作,想多做一些实际工作,限于总政治部的工作范围和当时的情况,总政治部分配他到下属的宣传部当干事,并负责主编《红星报》。

(二)邓小平主编《红星报》还和《红星报》陷入困境有关

《红星报》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31年12月至1933年5月)共出版35期,创刊伊始是五日刊,多数是不定期报纸。1933年3月,《红星报》“改为三十二开本油印期刊。”②5月停刊。《红星报》第二阶段(1933年8月6日至1935年1月)共出版75期,都是由邓小平主持编印的,期刊顺序号重新开始从一排起。《红星报》如果办得尚好,应该不致改刊甚至停刊。直到邓小平接手后的8月6日恢复原来四开铅印报纸形式,期刊顺序号重新开始从一排起,由此可以推断在邓小平出任主编前,《红星报》已陷入困境。处于停刊阶段的《红星报》急需一位有经验有能力的主编,这样具有办报经验,享有“油印博士”美誉的邓小平就被委以重任,接手《红星报》。

二、邓小平编辑《红星报》的特点

邓小平接手《红星报》时,“手下只有几个人,很长时间只有两个人,所以从选稿、编辑、印刷到各种新闻、文章的撰写,都要他自己亲力亲为。……一个‘主编’,两个手下,八开的报纸,每期至少四个版面。平均五天就要出一期,工作量可不算小。”③这样的办报条件以及繁忙的编务,对于具有“油印博士”美称的邓小平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他竭尽全力把《红星报》办成了红军一流的报纸。邓小平主持下的《红星报》主要体现出以下编辑特点:

(一)立场坚定,宗旨明确

1931年12月11日的《红星报》创刊号上就明确了《红星报》的政治立场和办报宗旨——“他担负很大的任务,来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工作,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线,文化水平线,实现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军的任务。”④邓小平主编《红星报》后,努力体现《红星报》的这一办报宗旨和立场。 “他不仅用大量版面,宣传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还连续发表了《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线》的理论文章,介绍做好《战前的政治工作》《行军中政治工作》和《进攻战中的政治工作》的典型经验,成为红军政治工作的研讨会。也直接发表中央军委和总部领导机关的指示、文件,来及时指导红军开展实际工作。”此外,邓小平还特辟“党的生活”专栏,着重刊登具体指导党的建设工作方面的文章,使《红星报》成为指导红军建设的“党的工作指导员”,成为中央苏区广大红军指战员的消息来源和学习材料,成为传播党的思想和文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阵地。长征途中,《红星报》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唯一宣传工具,出色地担负起党报和军报的双重使命,通过简短的新闻和通讯,及时报道了长征路上一个又一个红军胜利的喜讯和国民党军队被动挨打的消息。如1935年1月15日,该报大字标题报道的《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很是鼓舞人心。杨成武对这篇报道十分赞赏: “文字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形容词,几乎都是名字,可是这些金榜题名的英雄,它会像乌江的流水那样,扬名在历史的长河中。”⑥

(二)栏目多样,特色鲜明

邓小平编辑的《红星报》栏目丰富多彩、极具军事特色。报纸除了“社论”“要闻”“急电”“前线通讯”“国际时事”等常规栏目外,还先后开设了“党的生活”“列宁室”“捷报”“红军生活”“红军家信” “红军纪律”“群众工作”“铁锤”“法厅”“军事常识”“军事测验”“卫生常识”“俱乐部”“山歌”等兼具知识和娱乐的生动活泼的专栏。“红星号召”与“响应红星号召”是两个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的战斗任务,及时发出‘扩军’ ‘捐款’ ‘创造争取群众工作的模范连队’等号召,同时反映广大指战员积极响应号召的实际行动的专栏。这些编辑手段使《红星报》办得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特色鲜明,既有思想教育、指导工作、传播消息、批评监督的功能,又有宣传知识和文化娱乐等功能。拉近了刊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体现了办报思路,散发着浓郁的军营气息,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深受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欢迎,被称为“革命战争的一只有力喇叭”和“战士的良友”。⑦

(三)版面活泼,图文并茂

邓小平在主编《红星报》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报纸的可读性、趣味性,注重插图、漫画的运用,在“评论”“新闻”等文章旁经常配一些插图、木刻漫画或绘画,以活跃版面和增强宣传效果,如在六十一期上有一篇评论后方编制的草鞋型号太小,质量不结实的问题的短评——《要长大要结实》,此短评旁还配发了一幅很形象的漫画:一只穿着小草鞋的脚,脚后跟全部露在小鞋底的外边,还有一只向前奔跑的穿草鞋的脚,草鞋前梁全断了。短评说:“后方的姐妹们:不要把这样的草鞋送给前方杀敌的红军哥哥吧!”“山歌”栏目更是办得图文并茂。此外,为了醒目内容和活跃版面,邓小平常常会手写标题, “那些手写的标题是他写下后,由别的同志在木头上刻下字模,再印到报纸上去的。”⑧

(四)联系群众,全军办报

邓小平曾回忆道: “我编时,差不多是唱独脚戏(有一个技术性质的帮手),那时个别重要性社论,是经过军委周恩来同志和总政主任王稼祥同志(或副主任贺昌同志)审定的。”⑨尽管《红星报》人手少,办报环境极其困难,但邓小平却不显得吃力,其主要原因是他积极倡导和始终坚持全军办报的方针,即密切联系群众,发动和依靠广大红军指战员参与办报。据记载,《红星报》拥有一支500多人参加的通讯员队伍。在这些通讯员中,既有党政军的各级领导干部,诸如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陈云、朱德、彭德怀等,也有基层连队的干部战士。大部分社论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撰写,那些未署名的社论,是邓小平亲自撰写。毛泽东曾以“子任”为笔名,发表通讯《吉安的占领》。许多通讯员,既是战士,又是战地记者,在戎马倥偬中“他们为《红星》报写专稿,绘报头,书标题,配插图,画漫画。报头‘红星’二字和那几颗光芒四射的五角星,是钱壮飞烈士设计并绘画的。文章中的插图和漫画,多数是出自黄镇(众称长征画家)同志之手。”为了培养和提高这支通讯员队伍,邓小平为此在《红星报》上特开辟了“通讯员”专栏,定期刊登指导通讯员工作的文章,提高通讯员的业务水平,教育通讯员写稿件应该遵守“真实性”原则,反对虚假报道。

三、邓小平编辑《红星报》的现实启示

邓小平编辑《红星报》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内,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中国新闻事业史稿》指出《红星报》“一方面经常刊载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负责同志的文章,有很高的指导性;一方面又生动活泼通俗易解,和红军战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当时最好的军队报纸”。对此,邓小平出色的编辑工作功不可没。邓小平编辑《红星报》的实践不仅为党的新闻出版和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也为提高新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服务宗旨

《红星报》在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他担负很大的任务,来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工作(党的、战斗员群众的、地方工农的),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线,实现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的任务。”邓小平主编的《红星报》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办报立场和宗旨,使《红星报》成为服务党,服务红军,服务人民的重要新闻载体。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人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新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弘扬《红星报》的优良传统,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服务宗旨,在选择编辑稿件时,要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以一切是否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标准,积极传播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确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编辑理念

新闻宣传只有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才能提高宣传的实效性。在主编《红星报》时,邓小平依据当时党的中心任务和读者对象的实际,开辟了十几个针对性很强的宣传栏目。如,为了指导党员干部做好党的工作,提高党员的党务工作能力,《红星报》特开辟了“党的生活”专栏;为了提高红军将士的自我救护能力,《红星报》开辟了“卫生常识”专栏,发表大量关于防治各种常见病和学会在火线上包扎等文章;为了增长红军指战员和战士的军事文化知识,提高军队素养,《红星报》特设立了“军事常识” “军事测验”等专栏。针对红军战士及苏区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具体实际,邓小平在编辑稿件和排版时,总是力求通俗易懂,尽量采用插图、漫画、绘画等形式,以便于读者理解。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出版工作者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编辑理念,遵循“三贴近”的基本原则,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体察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反映、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意愿。在编辑稿件、策划版面、设计版面时,要时时刻刻将“读者为本”这个理念放在首位, “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三)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坚持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体现,而且是党的新闻宣传的基本工作方法。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闻宣传只有深入群众,才能获取丰富的新闻素材,才能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精神凝聚力,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物质力量,也才能检验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参与办报。他呼吁红军全体同志来帮助《红星报》,多多供给它材料。在他的倡导下,编辑部除了两名工作人员外,还汇集了500多名专职通讯员,他们既是前线的战士,又是战地记者。新时期,广大新闻记者必须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一是要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生产出多元丰富、个性化的报纸、期刊与图书,最大化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精神需求……三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尽量吸收人民群众创造的作品,传播人民群众身边的人与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使他们在关注并分享自身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幸福。”⑩

基金项目:本文是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客观规律与现实启示研究”(项目号:13A067)和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14G611505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①孙萍,赵云,邓小平曾主编的《红星报》【J】新闻前哨,2011(12):99

②黄河,张之华,中国人民军队报刊史[M].解放军出版社.1986:36

③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22-323

④邓榕 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21

⑤金耀云.《红星》报伴随红军长征到延安【J】.采写编,2006(2):63

⑥杨成武.忆长征[Ml.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2:72

⑦谷长岭,余家庆.中国新闻事业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244.242

⑧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22.

⑨金耀云.《红星》报伴随红军长征到延安[J].采写编,2006(2):64

⑩金耀云 《红星》报伴随红军长征到延安【J】采写编.2006(2):64

李龙牧.中国新闻事业史稿【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08

邓榕 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21

习近平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8-2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8-2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8-21

胥琳佳 出版中国梦及其传播方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3(6):9-10

(作者曹爱琴: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