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运行机制研究

  • 投稿南木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888次
  • 评分4
  • 13
  • 0

郭静静李恒徐文清史勇强

【摘要】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合理的途径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开来,从而武装广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是现阶段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校报是高校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因此,校报如何发挥优势,在做好学校新闻宣传各项工作的同时,成为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的有力补充和重要载体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校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地勾勒出了复兴中华民族的美好蓝图,昭示了中华儿女的行动指南和价值追求,吸收了世界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大学生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他们富有理想、历练品质、崇尚美德、追求价值、奉献社会,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外化为行动指南,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校报作为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仍担负着理论武装和人才培育等重要功能,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校报编辑,如何利用校报舆论宣传阵地,不断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主体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可见,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托。因此,他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重要对象和主体,大学生是否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报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独特优势

高校校报是大学生获取校园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在传播先进思想和校园文化、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及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首先,校报内容的权威性和内隐性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和易受性。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唯一官方报纸,一般由党委宣传部主办,因而传达着学校的主流思想和信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对引导大学生对各种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正确的判断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同时,校报虽然以“办报育人”为宗旨,但并不直接表明自己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立场观点,而是通过稿件信息的传递和版面语言的编排等方式间接、含蓄地体现传播目的,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接受信息、了解事实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校报所传递的意见和观点,淡化了他们的心理抵触情绪。这种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感染和熏陶后,会慢慢产生认同感,并将校报倡导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内在判断,并以此来检验自己的行为选择。

其次,校报内容的真实性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校报作为一种新闻媒体,决定了它必须用事实说话,客观地报道与师生切身相关、实实在在发生在校园内外的事,有些甚至是学生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空间距离比较近,从而使校报产生真实感、亲切感和可信度,比较容易引起师生的共鸣,让学生不自觉地在这种传播氛围的引导下受到启发、激励和教育,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和说服力。

再次,校报内容的丰富性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的多样性和吸引力。校报一般由要闻版、综合新闻版、校园生活版和文艺副刊版等组成,内容包括学校的大政方针、重要举措、社会服务、教育教学、先进典型、副刊文艺等各方面的内容。校报可以通过自己版面语言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把这些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校报的育人功能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和持续性。校报可以通过宣传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成就来激励人心,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来彰显主流价值。校报通过宣传内容所承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化,最终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美化、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升华,并逐步转化为自觉的社会行为。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发挥高校

校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效果的根本所在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学校园里,校报要赢得读者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报理念,在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基础上,将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价值判断力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和着力点,不断创新宣传内容,改进报道的方式方法,通过对不同选题的精心策划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使校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与展示平台,最终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

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办报思想。校报要积极发挥鼓劲导向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核心编辑方针,并从大学生的关注点入手,找准宣传教育同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结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身边最美人物、传播校园最美精神,通过现身说法,借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做到真实可感、情理交融,最大限度地传递正能量,从而引导大学生弃恶扬善,分辨是非,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认知”与“践行”二者有机协调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价值追求,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灵的指针和情感的寄托。

其次,提升校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坚实基础。目前,高校校报编辑部的普遍状况是采编一体,这一客观事实对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要求政治素质高、思想品质过硬。因此,校报编辑人员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从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感染影响大学生,通过这种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三,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阅读规律和求知兴趣,改变传统说教形象,创新校报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学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因而校报的内容也应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这就需要校报工作人员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要求不断更新传播观念,及时研究大学生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策划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栏目,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实现校报教化力与亲和力的完美结合,巩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使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意识得到提升,逐步实现由“硬性灌输”向“自觉遵守”的转换。

第四,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打造强有力的学生记者队伍,让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深刻把握和准确认知,就必须借助实践活动来完成。校报招募了一群思想积极、朝气蓬勃的学生记者,他们是学生中间的精英分子和骨干力量,不但在积极帮助校报完成宣传报道任务的实践活动中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深化和改造,同时由于学生记者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需要有充分的了解和切身的感受,能快速找到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各种问题的症结,并通过宣传来做针对性的报道和引导,及时化解问题,反应热点难点。这样既从亲身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又带动了更广泛的学生参与进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大学生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因此,校报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与学生记者之间建立良好互动和默契配合,担负起培育学生记者的任务,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践行者,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第五,加强校报电子版、网络版建设,实现报网一体化。在网络媒体的竞争压力下,高校校报可通过报网联动、报网融合等方式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促进校园内各媒体间的互动,实现新闻信息资源共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纸质媒体和网络环境的互动下得到加强,从而更好地实现不同校园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校报作为校园媒体的主要形态,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因而要积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重视大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加工和版面编排来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注重大学生记者的培养和榜样模范的带动作用,将其与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有机结合,最终在尊重个体差异中形成社会认同和思想共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青年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

【甘肃农业大学盛彤笙科技创新基金;课题编号:GSAU-STS-141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高瑞芹、刘龙海、胡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与应用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4(23)

②王卫国,《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③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④马鑫一、王婉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探索》[J]《. 出国与就业》,2012(6)

⑤杨曦,《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J].《前沿》,2009(8)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