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夫山泉事件”看新闻评论的跟风现象

  • 投稿千里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644次
  • 评分4
  • 25
  • 0

【摘 要】农夫山泉事件中,新闻评论态势先后有巨大变化,其中凸显的评论跟风现象耐人思考。过度依赖于单一的新闻源,追求评论的时效性,受限于二元对立的评论框架,新闻评论不再科学、独立、理性,反而呈现出同质化的倾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闻评论 农夫山泉事件 跟风现象

2013年,农夫山泉事件、央视批星巴克事件和新快报事件等媒体监督企业的新闻事件广受关注。央视批星巴克事件在数次反转的舆论场中不了了之,新快报事件则在陈永洲承认受贿报道后成了新闻业之殇。唯有农夫山泉事件,从去年3月份僵持至今仍无结果,去年11月4日,农夫山泉上京状告《京华时报》,等待法律给这一事件公平的说法。而对新闻业来说,农夫山泉事件带来的启示绝非法律意义上的是非可以总结。

事件前期,《京华时报》密集、大规模的报道引导了舆论走向,诸多报纸发表评论质疑农夫山泉;在农夫山泉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申生产标准后,评论不再质疑农夫山泉安全,反将矛头对准《京华时报》。新闻评论作为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传播形式,相比新闻报道,更应坚持评论者的独立品格。①农夫山泉事件中的媒体评论,仿佛一根苇草随风摇晃,其中折射的新闻评论跟风现象耐人思考。

一、事件回顾及事件评论梳理

2013年3月15日,《21世纪网》率先发出报道,质疑农夫山泉瓶装水质量,原因是作为农夫山泉水源的丹江口水库周边出现污染物。农夫山泉事件由此进入公众视线。此时媒体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农夫山泉的水源安全问题。从4月10日至5月6日,《京华时报》连续28天、67个版面追踪该事件,直指农夫山泉未执行国标,产品的生产标准甚至不及自来水标准。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食品安全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光明日报》等纷纷参与报道、讨论,从而形成了一个报道的高潮。此时,媒体关注的焦点从水源安全问题转移到生产标准问题上。根据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的数据,在4月14日进行的网络调查中,91%的调查者对农夫山泉的安全表示担忧②。

对于媒体的轮番质疑,农夫山泉在5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回应。在发布会上,农夫山泉重申了自己的产品标准,并指责《京华时报》对其采用舆论暴力。在5月7日,这场火药味十足的新闻发布会取代原先的“标准门”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更有评论文章以《口水多过山泉水》为题对发布会加以总结。随后,《京华时报》继续密集报道,加剧了公众对其媒体监督失范的质疑。在5月11日进行的网络调查中,87%的调查者选择相信农夫山泉。媒体的评论也从之前关注产品生产标准、质疑农夫山泉质量开始转向呼吁标准体系规范化、质疑《京华时报》的媒体监督等问题上。具体如表1所示:

二、新闻评论跟风现象的成因

新闻评论是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对正在、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③。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在于新闻评论除了要用事实说话之外,同时要表明对事件的态度和立场。从搜集到的新闻评论中可以窥见,主管部门回应乏力,标准体系建构混乱始终是媒体批评的焦点。在事实真相与法律真相皆未见分晓之时,选择这一评论角度既避免对事件过早下定论,同时也符合新闻服务公众利益的原则。而其他新闻评论选择过早地向读者推销自己的观点——认为农夫山泉不安全抑或是认为《京华时报》滥用媒体监督都有失科学性。原因如下:

1、过度依赖单一新闻源

《京华时报》作为主流媒体,其刊发的新闻报道具有公信力,发表的评论也有相当大的引导能力。这使其它媒体愿意将《京华时报》的新闻当成可靠的新闻源。但《京华时报》本身的报道就过分依赖单一信源,有所偏颇。而媒体间缺乏质疑精神,没有对此加以核实,没有去寻找其它新闻源,甚至弱化农夫山泉一方的声音,反倒是选择相信《京华时报》,以致质疑农夫山泉的声音越来越响。在此情况下,一起质疑标准的事件最终演化为企业质量危机事件。

2、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原则

首先,新闻评论讲求时效性,受众的需求要求评论者迅速地对热点事件做出反应。学者赵振宇认为只有最近发生的或发现的事实才是新闻评论需要写作的对象,而且作者写出来的作品要在最快的时间发出去④。在事态未见明朗之时,选择相信自己的同行,将其报道作为可靠的新闻源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评论成为了评论者最为现实的选择。其次,媒体的逐利原则让媒体不愿意投入资源去参与调查、核实,与居于舆论强势地位的一方保持亦步亦趋是现实的生存逻辑。

3、评论局限于二元对立结构

新闻评论可谓是一家媒体的旗帜。既是旗帜,就要鲜明。这就要求评论对事件有明确的立场。而在这场是非未定的事件中,部分媒体急于表现自己的倾向,势要明确是非,这就落入了二元对立的窠臼。因此,在事件初期,评论员们在言之凿凿的社会舆论监督公器与强力公关的企业之间选择了前者。在事件后期,当报道纰漏出现,农夫山泉开始理性回应之时,评论界又调整立场、重新审视。

4、缺乏有力的舆论引导

媒体、企业和受众等力量的理性互动对于构建一个公共舆论场至关重要,而当媒体作为监督者缺乏严谨科学的态度,企业作为被监督者没有客观清晰的回应时,需要权威部门发出自己的声音,加强舆论的引导。否则当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存在失衡,一方凭借自身优势就会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事实便难以在理性的批判、交流平台中得以辨明。农夫山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被认为是此次事件的分水岭,关键在于其扭转了《京华时报》长期占据舆论引导者的局面。

三、新闻评论应持的态度

1、评论者要具备理性和专业主义精神

每个新闻事件都有不同的“面”,记者作为把关人只能选择一个“面”或几个“面”来呈现事实。要做到客观公正地报道,就必须充分了解事情的脉络。尤其是负面新闻,因其对媒体和受众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又因其与社会公众利益关系密切,在报道和评论中就更应审慎、严谨、科学。仔细核实信源的可信度,耐心地寻找其它新闻源,认真倾听多方的声音,注重不同新闻源之间的补充与平衡,才是新闻评论的应有之义。新闻评论可以跟风,但也必须是跟事实的风。新闻评论理应基于事实做出理性的分析,如此才能发挥引导作用。

2、评论工作要以公众利益为中心

看问题、写文章、发议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仅要想“怎么看”,更要想“怎么办”;不仅要想“对不对”、“该不该”,更要想“行不行”、“能不能”⑤。新闻媒体的职责是服务社会公众。为此,新闻评论就不能脱离社会公众利益。新闻评论不能逞口头之快,不能主观臆断。新闻评论只有赢得公众的心才是好评论。此番《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的针锋相对,单纯从民意调查结果来看,《京华时报》并未笼络受众的心,而其他跟风的媒体也未能从中得利。

3、新闻评论须有清晰的自我定位

媒体监督本应是政府监管的辅助力量,但在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媒体的发声反倒成为推进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环节。如果说新闻报道能揭露社会问题,那么新闻评论界的真知灼见则可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为此,新闻媒体应该把握好自身的定位,既要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敢于发出自己有价值的声音,为决策者提供多元的意见,又要避免草率地对事件定性,错误地引导社会舆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赵振宇:《新闻评论研究引论——功能、品格、思维、发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②纪星宇,《从质量门到标准门谈农夫山泉危机公关的得失》,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3/0516/c210117-21503696.html,2013-05-16

③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④赵振宇,《独立品格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J].《新闻与写作》,2012(7):78

⑤李宝善,《独立媒体不可能独立于资本》[J].《求是》,2013(16):38

(作者: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