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如何面对“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

  • 投稿南小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08次
  • 评分4
  • 86
  • 1

撰文/ 黄迪生

热潮中的思考——“工业4.0”和“智能制造”系列报道世界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制造业全球分工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动荡期和调整期,这正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重振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 的全球大产业背景。中国工业要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加速转型升级,谋求高速增长,赶上甚至超越世界制造业的第一、二梯队(传统认为美、日、德是第一梯队,英、法、韩为第二梯队),发展紧迫感爆棚。而众所周知,中国工业企业现阶段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参差不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形象地说:“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局面是2.0 补课、3.0 普及、4.0 示范”。如此现实,面对全球制造业的激烈竞争,面对随“制造2025”、“智能制造”而来的各种新的、半新的概念,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信息化工作者该如何自处?该采取何种态度和策略?

本期“热潮中的思考——‘工业4.0’和‘智能制造’系列报道”,特别邀请原北京青云航空仪表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航空制造业专家、高级工程师黄迪生先生(本刊编委),谈谈作为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信息化工作者,该如何应对纷乱的新形势。

IT 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乏新概念、新名词频出,对于名目繁多的术语炒作,企业通常的策略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然而此番对“工业4.0”的热捧却是前所未有的,其来势之猛,热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层次之高,远超出在其诞生地德国本土的影响,甚至催生了“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这一关乎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让每个企业都不能置身世外。毋容置疑,我们要为“中国制造2025”点赞,因为只有将“制造”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才能获得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与尊重,中国制造才会呈现快速与突破性的发展,才有可能缩小与发达制造强国的差距。然而面对“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突然造访,依然让企业一线工作者感到措手不及。笔者来自企业,想就企业如何应对“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谈几点个人认识。

狠抓务实

对于企业来讲,务实是第一位的,不必太在意“工业4.0”,不要花太多精力去解读“工业4.0”,而是踏踏实实把企业的事做好,做到位。对于众多企业首要任务是补课,补工业2.0、工业3.0 的课,这与企业目前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一致的,只不过在“中国制造2025”引领下推进力度上不同以往,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补课也需你追我赶,补课不到位,未来仍有被淘汰出局的风险,所以企业要有紧迫感。补课的任务很重,首当其冲的是产品的数字化,然后是企业的全面数字化,这是建设数字工厂、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与前提,否则“中国制造2025”不会带你玩。对于企业的IT 部门来讲,“中国制造2025”绝对是可借力的好事,以往信息化建设需要不遗余力的推动,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明白,现阶段真正进入领导层的CIO 毕竟是凤毛麟角,无奈之下我们总要强调所谓一把手工程。现在好了,有国家战略的引导,必将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与拉动,事情会好办得多。

不忘务虚

当“工业4.0”演变成“中国制造2025”,企业再把这种热议当做炒作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中国制造2025”将影响产业的发展,影响行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生产制造的每个细枝末节。因此,企业要在互联网环境下生存,不仅务实——埋头拉车,也必须务虚——抬头看路。所以必须关注“工业4.0”,领会“工业4.0”的真谛,关注“中国制造2025”,弄懂“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全新制造模式。

正视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对“工业4.0”探讨的日趋深入,一股悲观情绪也在蔓延,通过对比,中国制造与先进制造国家的巨大差距彻底亮在了台面上,甚至量化到50 年、100年的差距。对此我的看法是,找差距是应该的,但不可因此丧失斗志、挫伤锐气。正是认识到巨大差距的存在,才必须奋起直追,才要求我们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否则制造巨人都开始奔跑了,我们还在缓慢前行,那只会使差距进一步拉大。当然这样量化差距未必科学,我们没必要太过悲观,要看到中国制造正在迅速成长,已经成为让世界不可小觑的力量,恰恰是中国制造的高速崛起,才使制造巨人们在相互竞争中,同时感到了中国制造的潜在威胁,迫使他们奔跑起来要占领新的制高点。

关注舆论

至于如何定义数字化工厂,如何定义智能与智能制造,如何解释Cyber,这些热门话题对于一线企业来讲都重要,但不紧迫,至少现阶段不会影响我们的起步工作。完全可以任由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大咖们在争辩中厘清,为“中国制造2025”的将来把脉。大咖们的活跃也会为“中国制造2025”造势,营造一个持久的舆论平台和热络、宽松的学术氛围,相信围绕“工业4.0”热议至少会持续到2025。

精心规划

通过务实,夯实了数字化基础,通过务虚,对“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企业如何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思路逐渐明晰。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行业的制造特点,借鉴“中国制造2025”示范企业的先行经验,企业可以着手制定本单位的2025 发展规划,开展顶层设计,制订分阶段实施的时间表,稳步推进企业的数字工厂建设,逐步实现智能制造的既定目标。

共克时艰

“ 工业4.0” 是要为老虎插上翅膀,“ 中国制造2025”目标也是为中国工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可怕的是德国工业已经是只猛虎,而要把中国工业造就成老虎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只有每个企业都肩负起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重任,力争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中做大、做强,才能共同撑起一个可以与“工业4.0”匹敌的“中国制造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