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缩节胺不同剂量化控试验

  • 投稿西伯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29次
  • 评分4
  • 68
  • 0

摘要:本试验通过在棉花苗期喷施不同剂量的缩节胺,以探寻适宜南疆棉花苗期、经济产量高的化控条件。结果表明,棉株苗期喷施缩节胺浓度越大对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越强,植株叶绿素合成越多,叶色浓绿;棉花株高在75 cm左右时,棉花节间长度变化较均匀,能够塑造棉花中下层通风透光的理想丰产株型;在新陆中28号或生长特性与之相近的棉花品种的苗期分3次喷施缩节胺1.5 ~ 2.0 g/667 m2,产量较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棉花;苗期;缩节胺;化调

缩节胺是一种生长调节剂,能提高植株抵御病虫害、增强对逆境条件的抵抗能力[1-2],控制棉花冠层结构,使其产生良好的群体生态效应[3],塑造丰产理想株型[4],诱导幼苗侧根形成[5],促进棉叶生理功能提高,改善叶片,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速率[6],调节棉铃内源激素水平,促进棉铃发育[7],提高霜前花率,增加皮棉单产[8]。在新疆南部的宜棉区,合理利用缩节胺系统化控技术,实现“矮、密、早”的高产生产技术体系,已成为棉花生产的关键措施。南疆对棉花使用缩节胺的研究多集中在蕾期以后,对苗期施用缩节胺的研究报导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棉花苗期使用缩节胺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实现棉花大田生产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第一师十二团农技中心56#棉田。棉花种植模式为1膜6行,株行距配置为(66 + 10) cm × 10.5 cm,加压滴灌。土壤为轻壤土,前茬作物棉花,基肥为棉花复混肥料(N ∶ P2O5 ∶ K2O为22 ∶ 17 ∶ 5)55 kg/667 m2,试验棉花品种为新陆中28号,4月20日播种,7月13日打顶。全生育期共滴水7次,滴水期间追施尿素24 kg/667 m2,肥帝溉13 kg/667 m2;防虫5次,主要防治棉蓟马、棉蚜、红蜘蛛和棉铃虫。

2 试验方案

在试验棉田,于2014年5月7日、5月16日、5月26日按试验设计(表1)分别喷施一定剂量的缩节胺,观察记录各处理棉花生长情况。每个小区取边行、中行各5株(共10株)长势均匀、无病虫害、无损伤的代表性棉株,调查其生长特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3次不同施药时间棉花长势长相情况

5月7日第1次喷药,棉花长势长相为子叶刚展平;5月16日第2次化调,75%的棉苗为1叶1心,15% ~ 20%的棉花为2叶1心,其余的为子叶展平,真叶未长出;处理6目测整体长势相对矮壮,叶色墨绿,相对其他处理叶色较深。不同处理棉花株高随缩节胺浓度的加大逐渐降低,叶片数在2.6 ~ 2.9片叶之间(表1),变幅不大。

综上所述,缩节胺浓度越大对棉株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越强,表现为顶芽长势减弱,株高降低,与之相反,叶绿素合成较多,叶色浓绿。

3.2 不同处理对棉花株高及节间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棉花节间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第1至第6节间,从第6节间向上,棉花各节间长度呈现递增趋势,该现象表明,以上各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第7节以上节间长度影响较小,各处理从第1节至第6节节间长度总体呈逐渐递增趋势。处理1第4节和第6节节间长度比前一节略有缩短,变化幅度不大;处理2第2节、第4节、第6节节间均比前一节间明显缩短;处理3第2节、第4节节间长度略比前一节减少,其中第1和第2节间、第3和第4节间、第5和第节6间长度较为接近;处理4第二节比第一节长度略短,其余均呈递增趋势;处理5和处理6第2节、第4节、第6节节间均比前一节间明显缩短。

处理3和处理4棉花株高相对其他处理较高,达到75 cm。通过分析,处理3和处理4的棉花节间长度相对比较匀称,能够塑造棉花中下层通风透光的理想丰产株型。在棉花苗期喷施缩节胺浓度过大会控而不长, 浓度过小起不到化调作用。

3.3 不同处理对棉花日生长量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缩节胺处理棉花日生长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这是因为在6月25日棉田滴头水,表现出棉株在6月20日到7月1日之间的日生长量较高;7月1 ~ 11日,由于棉田田间持水量逐渐下降,棉株长势变弱,其株高日生长量也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棉花在7月11 ~ 13日日生长量又呈现递增趋势是因为棉田在7月10日滴第2水的缘故。

3.4 不同处理棉花叶片生长变化特征

由图2可以看出,从棉花播种至打顶,棉花叶片数随生育期而逐渐增加。各处理差异不大。

3.5 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2、3、4果枝台数在8.0 ~ 8.2台之间,收获株数和单株成铃数处理3和4相对较高,相应的其单产也相对较高,即在棉花苗期3次喷施缩节胺1.5 ~ 2.0 g/667 m2时,产量相对较高。

4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1)处理3和处理4的棉花节间长度变化相对比较匀称,棉花株高适宜,能够塑造出理想丰产株型。(2)处理3、4果枝台数、株数和单株成铃数在6个处理中相对较高,其单产也相对较高,即在棉花新陆中28号苗期分3次分别喷施缩节胺1.5 ~ 2.0 g/667 m2,产量较高,处理5和处理6缩节胺用量较大,其对棉花地上部分生长抑制较强,使棉花缓苗较慢,最终对产量影响较大;处理1和处理2缩节胺用量相对较小,其对棉花控上促下的作用不明显。(3)在本地区大面积种植新陆中28号或生长特性与之相近的棉花品种时,要因地、因苗、因品种、长势、天气情况来确定缩节胺的用量和喷施时间。轻壤土在棉花苗期分3次每次间隔10 d喷施等量缩节胺1.5 ~ 2.0 g/667 m2,棉花产量较高;粘重土质可适当缩减缩节胺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柏立新,孙洪武,束春蛾,等. DPC对朱砂叶螨危害棉株的耐害补偿能力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 1997,13(3):162-166.

[2]徐文华,吴忠义,李武权. DPC对棉花生长发育及棉田主要昆虫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1999, 11(4): 41-45.

[3]李丕明,何钟佩.缩节胺化学控制对棉花冠层结构和生态因子的影响[J].棉花学报试刊,1986(2):13-21.

[4] 周抑强,张巨松. DPC化学控制对棉花株型和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7, 20(2):1-4.

[5]何钟佩,李召虎,李丕明.棉花幼苗侧根发生的化学诱导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17(增刊):13-18.

[6]何钟佩,宋绍省,李丕明.植物生长延缓剂DPC对棉叶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17(增刊):21-25.

[7]何钟佩,闵祥佳,李丕明,等.植物生长延缓剂DPC对棉铃内源激素水平和棉铃发育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0,16(3):252-258.

[8] 何钟佩,李丕明,杨秉芳,等.黄淮海地区短季棉应用DPC诱导最佳部位成铃与优质栽培的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17(增刊):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