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

  • 投稿老鱼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750次
  • 评分4
  • 88
  • 0

冷 静,熊凌坤,杨 君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沙 410128)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土地集约利用及区域竞争力的深入分析,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区域竞争力指标的关系模型,进而提出促进该区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竞争力的措施,旨在为政府在土地利用及区域竞争力提高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区域竞争力;土地集约利用;主成分分析;回归模型;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101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2.063

收稿日期:2014-04-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76)

作者简介:冷 静(1987-),女,湖南南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电话)15084927183(电子信箱)lengjing_87@163.com;

通信作者,杨 君(1976-),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电子信箱)yangjun_ly@163.com

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解决城市发展瓶颈、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途径[1]。通过强化区域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1 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竞争力是指省(地区)依据区位特点,通过产业的合理分工、协作而吸引利用资源,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2]。根据区域竞争力的内涵,可将区域竞争力分解为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涉外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人力资本竞争力、政府作用力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竞争力等八个分项竞争力[3-5]。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见表1。

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学构建一套完整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能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目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产出效率三个因素层[6]。构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2 湖南省各市州区域竞争力分析

2.1 区域竞争力模型的构建

本文根据《湖南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区域竞争力进行研究,为避免各指标数据的量纲差异对因子载荷产生过分影响,本文首先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构建的因子分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矩阵进行初始因子求解,提取出四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特征值分别为21.615、3.509、1.917和1.011,解释的总方差累计为93.506%。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正交旋转法)计算因子变量的负载值,得到各因子解。其中,第一公因子突出反映的区域是经济实力、政府作用力、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居民生活水平以及科技与人力资源方面的实力,其解释方差贡献率是69.203%,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第二公因子和第三公因子反映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第四公因子主要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上荷载较大。

通过计算各因子值,并以4个公因子贡献率的比值为权重,计算湖南省14个市州的区域竞争力得分并排名,如表3所示。

2.2 区域竞争力结果分析

表3显示,湖南省地区发展极不均衡,14个市州的区域竞争力相差显著。长沙呈单增长极,株洲、湘潭竞争力较强,即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竞争力远远超过其他市州。长株潭城市群自2007年国家批准为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一直是湖南省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核心地区,拥有完善的工业基础,形成强大的科研、经济实力。随后湖南省又提出了“环长株潭(3+5)城市群”,即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岳阳、益阳、常德、娄底和衡阳五市,促进周边城市的发展,但对益阳的辐射作用不明显,益阳市还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以衡阳、郴州和永州三市构成的湘南经济区,因其紧邻粤港澳,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土地、矿产、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成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1年,三市内联引资项目1 606个,占全省的34.26%;内联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9.68亿元,占全省的24.43%。随着产业转移的不断承接,湘南经济区三市的区域竞争力不断提高。湘西经济区因地域偏僻,一直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湘西经济区的张家界、湘西州、怀化、常德、邵阳五市州通过联手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2011年,五市州共实现旅游总收入473.85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6.53%,占五市州GDP总量的11.22%。随着大湘西旅游经济区域协作优势的形成,湘西经济区的部分市州的区域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仍然不强。

3 湖南省各市州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各因子对土地集约利用影响程度的不同,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对原始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按照指标权重将各指标值加权求和,从而得出湖南省各市州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湖南省各市州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差较大。长沙综合指数最大,其集约利用水平最高;张家界的综合指数排名最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低。据此,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按四个层次进行划分,长沙市综合评价指数在0.7以上,划分为集约利用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达到要求,土地供需平衡;湘潭、邵阳、衡阳和株洲综合评价指数在0.4~0.7之间,划分为中度利用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达到要求,土地资源潜力未充分发挥;娄底、岳阳、怀化和郴州综合评价指数在0.2~0.4之间,为低度利用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土地资源潜力有待挖掘;益阳、常德、湘西、永州和张家界的综合评价指数低于0.2,划分为粗放利用区。

4 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分析

从区域竞争力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结果来看,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区域竞争力联系密切。为深入研究两者关系,将湖南省各市州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作为因变量,各区域经济竞争力作为自变量,建立相关模型,分析区域竞争力的差异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取湖南省14个市州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得分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数据,使用SPSS 软件做回归模型。回归模型中方差分析的F值为10.741,P=0.007小于0.01,通过模型检验。其构建的模型为:y=0.318+0.180 x,y表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x表示区域竞争力。

由构建的模型可以得到,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城市区域竞争力成正相关,随着区域竞争力的增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得以提高。

长株潭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要素集聚优势明显,区域竞争力强,尤其是长沙,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湖南省的核心经济增长极,该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而湘西地区因其生产方式落后,交通和通讯网络滞后,要素集聚强度不高,其投资回报率低,没有竞争优势,其土地供应率和开发率过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

5 结论与建议

研究区域竞争力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关系,利于科学利用土地,改变城市外延扩张过程中用地粗放的局面,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通过构建区域竞争力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湖南省14个市州的区域竞争力和土地集约利用度,并构建了两者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区域竞争力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区域竞争力的增强可以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也将促进城市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规划,优化用地结构。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是区域总体规划的核心,是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地区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和集约利用程度。通过合理预测区域发展中各类用地需求,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协调各类用地发展,努力改善区域建设的布局,提高区域竞争力。

2)提高区域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区域竞争力有密切的关系,要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出让中的基础作用,使土地价格真实反映土地供需规律,土地税费真正建立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地方基本建设提供资金,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3)实施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在集约挖潜的同时,将建设用地指标更多地倾斜于产业集群地区,实施产业转移,在区域间平衡耕地总量,突破区域集群地区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瓶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继波,王 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3):40-44.

[2] 左继宏,胡树华.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5(16):23-25.

[3] 魏 敏,李国平.区域竞争力的区位差异分析——兼论提高西部地区区域竞争力的途径[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9(6):68-72.

[4] 高志宫.基于组合评价的中国区域竞争力分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8-32.

[5] 芦 晶.山西省区域竞争力测算与评价分析[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1,43(6):24-32.

[6] 薛丽娜,张文秀.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