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大学生农村创业研究

  • 投稿mond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265次
  • 评分4
  • 62
  • 0

姚祎,赵蕊

(安徽科技学院学生处,安徽凤阳233100)

摘要:为明确大学生农村创业工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目标、实现途径及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困境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农村创业不仅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而且能够通过服务三农,促进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笔者结合安徽省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创业的实证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工作中存在政府规划缺位、服务平台不完善、创业经验不足、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示范效应不强等问题,提出制定大学生农村创业规划、完善农村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大学生;农村;创业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asb14100123

0 引言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1 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2 年城镇人口已过半数,城镇化率已达52.57%[1]。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耕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始终很突出。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注重质量提升、低能耗、低污染的集约式发展。

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强调“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具有什么功能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展开探讨。

1 新型城镇化概念、目标及实现途径

1.1 新型城镇化概念

新型城镇化概念是在传统城镇化遭遇障碍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内涵及本质特征尚未形成共识。胡际权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以发展集约型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大中小城市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网络体系完善,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产业支撑力强,就业机会充分,生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发展道路[2]。王素斋认为新型城镇化要形成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集约、智慧、低碳、绿色城镇化道路[3]。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引擎,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4]。相比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发展的集约性、社会性、区域性和协调性。

1.2 新型城镇化目标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5],其根本目的是要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通过改善环境,提升生活质量,让全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城镇化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城镇化中的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城市生活和谐宜人、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等目标[6],并制定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体系。

1.3 新型城镇化实现途径

历史的经验表明:城镇化建设要依靠科技创新。人类的每一次科技发明创造都快速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尤其是大量的具有前沿性、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城镇人口数量开始增加,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第二次产业革命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欧美国家城镇化水平达80%;第三次产业技术革命发生在20 世纪中期,影响更为广泛、深刻,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霍利斯·钱纳里指出科技创新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英国城市经济家K· J·巴顿认为工业化及科技进步是城镇化的基础。1955—2011 年中国科技创新增长率和城镇化增长率统计结果显示,趋势曲线、实际数据曲线吻合度都较高[7],证明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科技创新也密切相关。

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不仅要加强城镇建设,接受消化“新市民”,更要重视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中国城镇化问题的根源,只要抓住三农不放松,新型城镇化建设就能事半功倍。相反,脱离三农谈城镇化,为数据达标而城镇化,忽视科技创新及其对三农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新型城镇化终将难以实现。李克强曾指出,“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8]。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将三农作为主战场之一,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

2 农村发展遭遇科技与人才瓶颈

2.1 农村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三农,离不开科技创新,但是目前农村科技人才严重短缺。长期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不仅引进高科技人才十分困难,而且现有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也在大量流失。根据中国科协对国内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目前具备科学素养的农民只占0.4%,仅及城市居民比例的1/8[9]。另外,近年农民工进城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农村土地撂荒、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趋突出,传统的以农户为农村经营主体的经济体制正在接受挑战,谁将成为下一代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0]。

2.2 农村创业软环境有待改善

农村基层政府为改变落后面貌,近年来通过实施“新农村”、“美好乡村”等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经济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辟各类工业园、开发区,与发达城市合作实施产业承接等以吸引科技企业到农村创业。目前多数农村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但创业服务等软环境还很不完善,企业对人才、市场、融资等的需求难以得到保障,入驻农村的科技企业数量很少。虽然高校毕业生连年遭遇就业难、就业压力大问题困扰,但是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仍存在“户口准入、贷款抵押”等限制。调查显示,89.89%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去发达地区大中城市[11]。

3 大学生农村创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3.1 大学生农村创业推动三农事业科学发展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可以解决农村科技、人才资源短缺问题,直接推动三农事业发展。从微观角度看,大学生农村创业既满足自身就业需求,又可以帮助村民就业致富。创业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引导村民参与创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从中观层次看,大学生创业通过科技示范推广,可以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从宏观层面分析,创业大学生传播先进文化,推动农村科技创新,能够引领农民走生态发展道路,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等,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由此可见,农村创业大学生发挥着科技兴农的示范性作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2 大学生农村创业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核心要求是人的城镇化[12]。所谓人的城镇化,不仅指农民户籍身份变化、生存环境改善及经济收入增长,而且要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与城市环境相适应。但是由于农村环境和传统习惯影响,农民“市民化”需要一个文化熏陶的过程,必须从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科技等方面提高农民素质,使其完成自我转变。大学生农村创业对农民的影响十分深刻,其积极的思想观念、健康的生活习惯、灵活的思维方式、先进的专业技术等会为农村生产、生活增添活力,对人的城镇化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创业形势发生变化。大学生村官创业得到社会认同,“创业是其发挥作用,施展才华,实现帮助农村建设,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目的的有效途径”[13]。村官创业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探索出了一条广阔的道路,虽然基层扶持力度还不够,村官制度也需要改革,但是自2008 年党中央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村官事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共有30 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14],大学生农村创业必将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促进作用。

4 安徽省大学生农村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是全国农民工主要来源地之一。据统计,2013 年全省农民工总量为1783 万人[15],农村科技与人才资源匮乏问题十分突出。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安徽省较早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益。

2013 年安徽省团委对全省在岗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展开调研。课题组组织50 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设计问卷项目46 项,从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创业环境、创业意向、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效果等层面展开,真实反映安徽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实况。调查有效问卷3644 份,其中皖北地区1390 份,皖中地区1324 份,皖南地区930 份。统计数据表明,村官创业因扶持政策较多,逐渐成为大学生农村创业的主要形式。安徽省大学生农村创业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4.1 基层政府创业规划缺位

地方政府在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各项工作的角色定位存在着缺位、虚位、错位的一系列问题[16],主要原因在于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义认识不清。基层政府不仅缺少大学生创业发展规划,而且对于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也常落实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村官创业积极性。据统计,2013 年安徽省村官有创业意愿且已经实施的占比4.45%,正在实施的占比3.43%[17]。多数村官对创业有意愿、无计划(图1),希望任职期满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仅为3.54%(图2)。技能培训等,但目前农村创业服务平台不完善。首先是融资渠道少、银行贷款难。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全国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农村银行贷款利率高、周期短、条件严苛,创业大学生经常因缺乏抵押物、找不到担保人而无法贷款。安徽大学生村官创业启动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家人赞助、亲友借贷等(图3)。其次是扶持政策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图4)。创业村官对政府扶持政策具有较高期待,但基层政策落实存在困难。另外,许多大学生村官任职地资源匮乏、交通闭塞,客观上制约了创业企业的发展。

4.3 大学生创业经验普遍不足

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不少村官在项目、技术、市场等调研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匆忙创业(图5),导致企业发展受损,创业项目成活率较低。经验不足并非创业致命缺陷,因为经验可以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积累获得。优秀的导师不仅能够为大学生解疑答惑、出谋划策,而且会帮助企业扬长避短、科学发展。但是村官创业服务需求统计显示,对导师最有需要的仅占18.12%,列第四位(如图6 所示)。对导师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根源还是在于大学生创业经验的欠缺。

4.4 项目科技含量总体不高

虽然许多大学生在学校参加过高新技术方面的创业设计大赛,但是在实际中应用的比较少[18]。目前,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总体科技含量偏低,相当一部分村官所选的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图7),且多集中于传统种植、养殖业(图8),农副产品加工和制造业等附加值高的项目比例小。在传统种植、养殖业等项目中,高科技设施设备由于成本较高,创业企业在生产实践中使用也较少。

4.5 企业科技示范效应不强

大学生农村创业能传播科技文化,直接为农民提供示范,深受村民欢迎。虽然大多数村官创业企业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但其经营基本面趋好,亏损比例相对较低(图9),对创业大学生具有较大吸引力。但由于村官流动性强,创业企业规模较小,服务村民创业的力度不强(图10),科技示范效应有限。

5 对策和建议

实现新型城镇化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是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个人发展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到农村科技创业,自觉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19]。基层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重要性,为大学生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条件。

5.1 科学定位,制定大学生农村创业规划

各级政府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工作形势,对大学生农村创业进行科学定位,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总体偏大的环境下,积极营造农村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要立足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大学生农村创业纳入三农发展规划,制定大学生农村创业专项扶持计划,鼓励大学生创业富民,打造区域经济支柱或特色产业。除了引导农科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外,还要鼓励非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要使大学生到农村科技创业成为普遍的、长期的行为。

5.2 完善服务,构建大学生农村创业平台

农村基层要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拓宽创业融资渠道,构建大学生农村创业平台,形成长效服务机制。一是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各县市、乡镇可以建立“科技创业项目库”、“区域资源数据库”、“创业导师库”等,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与大学生村官招录结合起来。二是帮助克服贷款融资困难,设立大学生农村创业基金,设立第三方投资评估机构,引导银行为其开通贷款的绿色通道,由政府提供贷款贴息等。三是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实行税费减免政策,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大学生科技创业。四是提供市场讯息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及新媒体,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广告宣传、营销服务等。

5.3 深化改革,加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改革要关注农村科技需求,高校要服务三农、服务中等职教、服务基层,要重视培养“能下去、能留住、能用上、能干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要建立校内外双基地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投资建立由植物、动物、食品加工科技等为主体的生产实习基地,要让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20]。在校外挂牌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经济效能。

高校创业教育要结合区域资源条件,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新创业。通过与大学生创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提供导师、科技、信息等帮助,使高校创业教育和服务三农发展相互支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纪立军,甄峰,孙中亚,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3(5):26-30.

[2]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5:73-74.

[3] 王素斋.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J].理论月刊,2013(4):165-168.

[4] 蒋晓岚,程必定.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2):130-135.

[5]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研讨会”述要[EB/OL].人民网,2012-10-29.

[6]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国务院公报,2014-03-30.

[7] 张晗.基于新农村城镇化科技创新推动效应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30(6):81-84.

[8] 李克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必须保护农民利益[EB/OL].新华网,2013-03-17.

[9] 陈庆立.城镇化视角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城市观察,2013,23(1):65-75,49.

[10] 赵英霞.农民工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1:2-3.

[11] 徐明生,吴贻玉“. 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障碍性因素系统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1(2):19-21.

[12] 陈鸿宇.新型城镇化核心要求是人的城镇化[J].理论参考,2013(5):42.

[13] 聂邦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97-99.

[14]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2013 年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EB/OL].大学生村官论坛,2013-05-13.

[15] 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安徽省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安在线,2014-02-26.

[16] 黄美蓉,丁三青,王希鹏.大学生创业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缺失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2,381(5):130-133.

[17] 共青团安徽省委.团的建设科学化研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24-26.

[18] 王荔.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5):129-130.

[19] 孙平,孙丹丹.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山西科技,2014,29(1):104-106.

[20] 汪元宏.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EB/OL].光明网,200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