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 投稿多墨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55次
  • 评分4
  • 54
  • 0

鱼小强

(商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 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报酬、就业满意度、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考量就业质量的指标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表现在:就业领域以“民营企业、个体”为主,就业稳定性较低,劳动报酬低于预期,专业对口率不高,职业期待吻合度低。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用人单位、政府政策有一定关系。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改革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法是基础,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根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关键,完善政府就业政策是保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020?03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对国内劳动力就业质量进行的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就业质量总体较低[1]。麦可思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研究后指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质量不高。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本,其就业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职业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求[2],实现更高质量的大学生就业,无论对于大学生群体,还是对于社会和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考量要素

判断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与低,首先要有一个衡量就业质量的标尺,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欧盟基金会认为,就业质量可以从就业稳定性、健康和福利、技能的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四个方面来考量,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设定的就业质量指标包括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状况、劳动者报酬、社会保护和劳动关系6 个方面。从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出发,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其就业质量进行考量:

(1)工作环境。工作环境越好,意味着就业质量越高。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指工作地的区位、气候等因素。一般来说,省会城市比中小城市工作环境好,中小城市比厂矿、农村工作环境好,而气候温和、适合人居的地方比容易出现极端气候的地方工作环境好,空气、水质良好的地方比大气、水污染严重的地方工作环境好。人文环境主要指工作地的文化氛围和公共设施。一般来说,工作地附近有学校、图书馆、培训中心等,有利于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是理想的工作环境,如果交通方便,医疗、休闲等公共服务齐全,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2)工作条件。工作条件越好,意味着就业质量越高。工作条件包括办公设施、工作时间等。办公设施齐全,使用便捷,现代化程度高,特别是配备了年轻人喜好的网络办公平台,就是不错的工作条件。从工作时间看,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娱乐,不喜欢加班,他们认为,加班不利于身体健康,既会降低就业质量,也会降低生活质量。

(3)工作报酬。工作报酬越高,意味着就业质量越高。考察大学毕业生工作报酬,既要看入职时的起点工资,又要看工资的增长速度,同时,要将非货币的福利计算在内。

(4)就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越高,意味着就业质量越高。就业满意度是一个主观性指标,为了便于测量,通常用专业对口性和工作稳定性来替代。专业对口指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符合,专业对口有利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实现。工作稳定是指除非自己跳槽,则在一定的单位或系统持续长时间工作,一般来说,工作稳定,有利于个人专业技术积累和人脉关系积累,事业向上发展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5)劳动关系。劳动关系越和谐,意味着就业质量越高。劳动关系和谐体现在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与大学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充分发挥劳动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用人单位实行民主化管理,允许职工依法直接或间接参与单位内部事务,有健全的职代会制度,并充分发挥职代会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作用。

(6)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越完善,意味着就业质量越高。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社会保障政策,大学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都应享受,如果没有享受或享受不全面、水平低,必然影响就业质量。

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原因

大学生就业质量如何?麦可思研究院对此进行了跟踪调查[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对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4],重庆大学颜军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5]。这些调查均表明:大学生就业质量不容乐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就业领域以“民营企业、个体”为主。2011 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集中的领域是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大约三分之二在这一领域就业,本科毕业生的比例稍低,但也达到近乎一半。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充满生机活力,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但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企业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发展前景等和大企业还有差距,所以社会对其就业质量的评价较低。

(2)就业稳定性较低。根据上海团市委的调查,近年来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持续下降。资料显示,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一个月就走人的超过10%以上,三个月后走人的超过30%。在已就业的2011 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有大约四成在半年内发生过离职[6]。对爱频繁跳槽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称他们为“闪辞族”。大学生闪辞,折射出就业环境的恶劣,也反映出毕业生对毕业后就业单位及工作岗位满意度不高。

(3)劳动报酬低于预期。山东省针对近三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目前就业或曾就业目前失业的大学生中,初次就业试用期满后所有现金收入在每月2000 元以下的达69.94%;专科生中月收入1000 元至1500 元的比例最高;本科生中月收入1500 元至2000 元的比例最高[7]。麦可思在全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我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呈现增长趋势,但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劳动报酬低于预期。

(4)专业对口率不高。根据麦可思的研究结果,2011 届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专业的对口率为60%左右,也就是说,有近四成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着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6]。

(5)职业期待吻合度低。麦可思对2011 届大学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42%的学生认为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比较吻合,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在职业期待不吻合的学生当中,占比最高的是认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是认为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一致[6]。

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用人单位、政府政策有一定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基本途径是自主择业、平等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是大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且是大学生与其他劳动者之间的竞争。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大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因而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比如,有的毕业生虽然考过了英语六级,但却是“哑巴”英语,根本无法与外宾交流;有的毕业生虽然拿到了计算机二级证书,但却不会使用excel、word 等办公软件,也不会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等等。只会考试不会动手的大学生只能是“活动书柜”,而不是单位需要的人才。

第二,一些高等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问题。表现在: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就业指导不力,培养的学生缺乏竞争力,导致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有的学生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是就业质量不高的工作。

第三,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重视不够。很多单位重招聘,轻培养,重使用,轻培训,特别是一些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缺乏人文关怀,令大学毕业生容易产生职业厌倦感,发展下去,跳槽现象就难以避免。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工资待遇偏低,劳动保障缩水,也降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企业、高校和政府协同合作,多管齐下。

首先,改革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法是基础。专业设置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高校设置专业时,要考虑三个基本问题,即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我想培养什么人才”、“我能培养什么人才”,然后寻找这三个问题的交集,最终确定自己学校的专业方向,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的人才需求,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与此同时,高校要积极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通过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建立就业基地等途径,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根本。大学生作为一种高端人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和其他劳动者机会是平等的,大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根本上要靠自身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途径有四条:一是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目前,各个高校都在组织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和“挑战杯”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构思、策划、制作、参赛等环节,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二是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走出校园,积极参加支农、支教、科普宣传、社区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长服务社会的才干;利用毕业实习和专业见习的机会,现场向同事、前辈学习,强化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三是积极参加课外技能培训。大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一些培训机构举办的相关技能培训,获得自己尚不具备的职业技能,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为选择理想职业增加一些筹码。四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诚信、责任心、专注等。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8]。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强调诚信,公司只雇佣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对责任心是很重视的,往往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考察一个人的责任意识。专注是指对既定的目标和方向执着如一,不懈努力。专注是一种优秀的个人素质,大学生应具备专注的品格,保持一颗超然的平常之心,把时间、精力和智慧聚集到所要完成的重大目标和任务上。

第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关键。大学毕业生不仅看重薪酬的高低,而且比其他劳动者更加看重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在他们看来,和谐的劳动关系能使人享受到工作带来的快来,反之,则是一种痛苦。因此,用人单位要积极落实国家规定的劳动标准,强化劳动定额标准管理,依法安排劳动者休息休假,想法设法改善工作条件,加强人文关怀,实施民主管理,强化大学毕业生的归属感。要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发挥工会组织在保护职工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9]。积极推广杭州经验,建立“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体系[10],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第四,完善政府就业政策是保障。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设立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基层项目,希望今后逐年增加基层项目招聘计划,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基层扶持项目。同时,要逐步提高基层单位毕业生的劳动报酬,保证其工资增长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对于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切实落实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及研究生招生中的优先录用政策,并尽快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解决好任职期满后的职业发展问题。政府除了积极增加正规部门就业岗位外,还要努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有效防止和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要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督促企业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切实保障大学毕业生合法权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黄明明.北师大发布《2011 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N].科学时报,2011-11-21.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3] 麦克思研究院.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 北京市教委“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拓展”项目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R].2012.

[5] 颜军.大学生就业质量分析与综合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148.

[6] 余依霖.大学生就业从提高数量转向提高质量中[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08-22.

[7] 张国栋.就业质量不高近半大学生毕业三年内换工作[N].大众日报,2012-01-14.

[8] 杨树广.诚信:为人之本[DB/OL]. http://news.163.com/12/0425/11/7VUEB0AN00014AEE.html.

[9] 王佳宁.怎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2/10/c_114663475.htm.

[10] 张俊.杭州推“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打造“无欠薪城市”[DB/OL].http://news.xinhuanet.com/city/2013-01/14/c_124226847.htm?anchor=1.

[编辑:何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