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生·兴民主——论群众路线视角下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两大执政要务

  • 投稿带月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33次
  • 评分4
  • 80
  • 0

韩东 郎婉珍

摘要:基于群众路线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一方面需要坚持“为了群众”,另一方面需要坚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以“保民生”为当前的执政要务,始终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依靠群众”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同时还要以“兴民主”为当前的执政要务,始终将发展人民群众的自我治理能力,放在社会政治工作的首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群众路线;民主;民生;执政党

“群众路线”是人民群众至上的观点。其具体内容包括: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坚持人民群众至上的观点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以及手握公权力的各级各类官员。群众路线的观点以及相关实践并不是新东西,而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战争时期就延续下来的优良传统。为什么在当前这样一个历史关口要着重强调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我们党这样做当然是有的放矢。这里的“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队伍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一些位高权重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另一些担任公职的党员虽然不贪腐,但是却在工作中以一己之私为中心、漠视群众的利益诉求。这样一些党员的所做所为严重损害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动摇了党的执政基础。有些党员干部在头脑中甚至愚蠢地将党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对立起来,就像某位搞宣传的干部质问新闻媒体时所说的:“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这类荒唐言论的出现,给我们的党敲响了警钟。所以,开展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就是对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甚至背离群众的现实给予的回应。本文将主要讨论从群众路线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共产党需要面对的两大执政要务。

一、保民生:群众路线视角下当前我党的执政要务之一

践行群众路线就要以群众的利益至上,这里所说的利益追根究底是经济利益。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党必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问题,给他们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使他们得到真正的实惠,切身感受到党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进而接受党的政治号召,积极投入到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来。”1一个嘴上说群众至上的政党,如果专门做一些违背群众经济利益诉求,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必然无法得到群众的拥护。关注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和物质福利,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关注民生问题。也就是说,从群众路线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要务之一应该是“保民生”。

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之所以要“保民生”,自然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即民生问题。那么,当前中国的民生问题应该怎么保,执政党应该如何去做呢?要得到答案首先要了解当前中国的民生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孙中山在自己的“三民主义”中曾经指出,民生问题之所以成为近代世界各国的潮流,根源在于实业革命。正是机器的大量使用才导致工人失业,正因为失业才让工人的生活无以为继,并最终衍生出民生问题。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孙中山正确地将近代以来民生问题的爆发同实业革命联系在一起,但却错误的将工人生活窘迫的困境归咎于机器。事实上,真正的罪魁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国有句古话:“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但当劳动群众在生产关系中处于被剥削地位时,也不过是为他人作了嫁衣,无论自身多么勤劳都难以改变自己最终堕入贫困陷阱的结局。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理应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公有制一度是我国社会中唯一存在的生产关系。在这种经济环境中,西方国家源于剥削性经济制度的民生问题本不应出现。可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直到目前为止,我国都还不具备实行单一公有制的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曾经设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为基石,但包括中国在内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完成社会形态更替的时刻,其生产力水平却都不合格。这导致我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生产关系作为旧社会的残余还将在新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不顾客观规律,人为地强制性变革生产关系只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点已经为1949年以后我国长达30年事与愿违的经济建设所充分证明。正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自1978年以来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中,“以公有制为主体且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取代了“单一公有制”,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也重新获得认同。30年的改革开放,既为我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也为制度性民生问题的重现提供了土壤。尽管决定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未被动摇,但只要私有制还存在,劳动群众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会处于弱势地位。民营经济在整体经济生活的影响越大,它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就会越明显。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改革也不例外。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难度加大,这些就是改革的副作用。因此,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执政党就面临着一个两难抉择:一方面,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也许能根治这种制度性的民生问题,但却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无前途可言;另一方面,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而对民生问题采取放任态度,那么,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将同样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向失败。应该怎么办?

西方国家从19世纪末开始对此做出的回应就是,大力发展政府公共服务,搞福利国家建设,即使自由放任思潮泛滥的英美也不例外。既然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规则本身就会导致民生问题,那么就必须建立一套新的规则参与经济资源的配置。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公共服务本质上就是采用政治和行政机制而非市场机制来配置经济资源。由于我国当前制度性民生问题的形成机理与资本主义社会并无二致,因此,西方国家通过发展政府公共服务,以缓解社会压力的历史经验确实可以借鉴。在我国,政府包办式社会福利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是人们引以为傲的制度安排,它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典型体现。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突飞猛进、生产关系变革大刀阔斧的同时,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反而在不断退化。准确地说,是政府包办型社会福利体系遭到否定之后,缺乏有效的替代性制度安排来填补空缺。

所以,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尚不能被彻底革除的条件下,要想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障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那么当前我党在执政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民生。

二、兴民主:群众路线视角下当前我党的执政要务之二

既然在执政的过程中要强调群众利益至上,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对此,群众路线告诉我们,应该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这意味着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群众不仅仅是服务对象,同时还应该是服务的主体。所以,从群众路线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党的执政要务之二是兴民主。所谓民主就是让人民有机会自己追求自己的幸福。

为什么要兴民主?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指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作为从社会分离出来的阶级统治工具,经济层面上阶级的最终消失也将导致政治层面上国家的最终消失。而所有的国家都承担着两种基本职能:阶级统治与公共管理。在国家消失的过程中,阶级统治职能将随之消失,但公共管理职能却不会消失,而是实现向社会的回归。也就是说,只有当社会能够独立承担目前由国家专门执行的公共管理职能时,国家才具备消亡的条件。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然社会主义国家是阶级国家的最后形态,那么它就肩负着通过培育社会自治能力,推动国家走向消亡的历史使命。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自治能力并不是先验性的存在,只能是公民在参与公共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得到培养。列宁曾经说过:“社会主义民主将使所有的人民群众都能在实际上参与国家的管理,当社会全体成员,或者哪怕是大多数成员自己学会了管理国家,自己掌握了这个事业,任何国家就会迅速地走向消亡。”可以这么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政治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就是要教育广大的劳动群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治,而担任教育者这个重要角色的就是共产党。列宁指出,“苏维埃民主制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建立了劳动者的先锋队——共产党。这种组织的使命就是要领导最广大的被剥削群众,吸收他们参加独立的政治生活,根据他们亲身的体验来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使全体人民都来学习如何管理国家。”

中国共产党被人民群众视为中华民族的大救星,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带领人民群众走出水深火热的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在那时,中国共产党无论在革命斗争还是在执政中都拥有神话般的群众基础,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靠的就是整个党时刻注重践行群众路线,将群众利益置于所有工作的首位。但也有些党内的官僚主义歪风日渐抬头。官僚主义有很多表现,有两种情况较为典型:第一种情况下,官僚将自己视为人民群众的主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第二种情况下,官僚将自己视为人民群众的保姆,事事都想替人民作主,唯恐服务不周到而使自己丧失了存在感!上述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都是不可取的。共产党作为政治觉悟上的先进分子需要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的是教育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时刻注意培养人民群众的自我治理能力。可以说,共产党的先进性、共产党的觉悟恰恰应当体现在理解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行动上努力去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必须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实事求是。也就是说,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群众自治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当然,也不能过分低估当前社会业已具有的自治能力,搞包办一切的保姆式社会管理。社会的实际自治能力有多高可能不容易说清楚,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肯定不是零!而且我们都很清楚,如果想要学会游泳,光靠传授理论技巧是没有用的,最终还必须有实践教学环节。说简单一点那就是必须一脚把你踢到水里去,在游泳的过程中学习游泳。这个道理对于社会自治能力的培育也是一样的,只有向社会合理的赋权,才能实现有效的增能,否则就将在虚假的悖论中裹足不前。

总之,从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的共产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来看,在执政过程中充分发展人民民主是必须的。执政党能否将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定位在教育者、引导者而非管制者,这是需要政治勇气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最起码,党员干部不能把公权力看作私人财产!人民群众如果有朝一日能具备能力将赋予你的权力收回去实行自我治理,这反而是党员干部应该向往的政治幸福!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当前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应该要做些什么。但实际上能不能做到,还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无法面面俱到。最后,再次强调的是,所谓的民主是要让群众有能力自己追求自己的幸福!因此,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效果事实上应当依据这样的标准来判定,即: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提高党员干部的觉悟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引文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46.

②左传·宣公十二年.

③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8.

④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5.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当代中国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民主政治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10b146)]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