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安春信图为例浅析乾隆内府装裱及晚年藏印

  • 投稿橘子
  • 更新时间2017-10-29
  • 阅读量454次
  • 评分4
  • 70
  • 0
编者按:

《九仙学苑》是由著名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先生作为清艺汇古代书画研究班导师开辟的专栏。朱绍良先生2010 年被《收藏家》杂志评为全球华人十大收藏家之一,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州美院等高校,他力求在此栏目中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近20 年收藏经验与心得,带领学生们探究用科学方法论鉴别和欣赏中国古代书画,并希望借此引领更多的艺术品爱好者深入到古代书画的研究和收藏中。

存世已知的《平安春信图》共有三件,两件藏于故宫博物院,一件为私人所藏。三件作品构图基本一致,描绘了雍正皇帝和当时尚为皇子的宝亲王弘历共同赏梅的情景,均为清代著名宫廷画家、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创作或主要创作。

第一件为故宫立轴本,绢本设色,纵68.8、横40.8 厘米,作品由郎世宁独立绘制完成;第二件为故宫贴落本,纸本设色,人物面部由郎世宁绘制,背景由宫廷画家金廷标完成;第三件是私人藏品,为立轴,纸本设色,纵109、横59 厘米,此幅作品人物面部由郎世宁绘制,近石为乾隆御笔,其余背景由清宫画家金廷标完成。本文主要谈及的即为此幅私人藏品。郎世宁(1688 ?1766 年),意大利米兰人,天主教士。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来中国传教,招入清宫为画院供奉,历任康、雍、乾三朝宫廷画师,并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事,官至三品。

《中国古代画家辞典》记载郎世宁:“工画,以西法参入中国画中,重透视明暗,以退晕法画人物,刻画细致,渲染匀称,自成一家。所画人物、肖像、鞍马、花鸟、走兽写实形似,奕奕有神。”其写实绘画艺术,为中国记录了许多清康、雍、乾三朝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史料研究价值。

两个立轴本《平安春信图》装裱方式与乾隆钤印非常具有特点,本文拟以私人收藏本为例, 对乾隆内府装裱,以及乾隆晚年重要鉴藏印进行分析。

一、乾隆内府装裱简析

装裱也称“装潢”“装池”和“裱背”等,是装饰书画、碑帖的一种特殊技艺,是以各种绫锦纸绢对书画碑帖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装裱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观念,是书画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乾隆即位之初,将清宫绘画机构正式命名为“如意馆”,并于造办处专设“裱作”一行,负责内府书画装裱。据清沈初《西清笔记》记载,乾隆时期装潢重苏工,当时秦长年、徐名扬等人皆名噪一时,大量苏工名家进入内府。当时的内府书画装裱在型制、用料、技艺等方面制度严谨,风格成熟,显示出高贵华丽的皇家气派。至嘉庆时期,虽装裱风格延续前朝,但用料、工艺趋于粗糙简朴,清代后期国力日衰,装裱日趋衰落。下面主要通过装裱型制进行说明。

乾隆内府书画装裱型制多种多样,如立轴、手卷、册页、成扇、对联、屏风、贴落等,但主要是立轴、手卷、册页三种,这也是《石渠宝笈》所分的三大门类。1. 立轴 乾隆内府书画立轴的品式主要有一色式、二色式、三色式三种。

所谓一色式,就是裱画镶料用一种颜色。一色式非常少见,主要用于皇帝、后妃的朝服像,如《康熙朝服像》、《乾隆朝服像》等,这是由于清代朝服像画心往往在2 米以上,尺幅巨大,如果采取二色式、三色式,天地头过长不利于悬挂,同时,一色式显得更庄重,更能突出画心本身。所谓二色式,就是裱画镶料用两种颜色,镶料由圈档(左右边与上下隔水组成)、天地头组成。天头上加惊燕。所谓三色式,就是裱画镶料用三种颜色,镶料二色式圈档与天地头之间另加上下副隔水。

①挖镶、正镶。以上三种色式每一种又分为挖镶、正镶两种。挖镶是根据画心的尺寸大小挖去整块镶料,嵌入画心,较为浪费材料;正镶是按照画心的尺寸裁出镶料,在画心的正面贴镶。乾隆御容、御笔一般采取挖镶式。《平安春信图》即为二色式挖镶,另一幅乾隆御笔《仿赵孟頫沙渚双鸳图》也为二色式挖镶。

②惊燕。乾隆内府的二色式、三色式立轴大部分有惊燕,燕带多为朴素窄长条,下端为方形,不似民间装裱常见的云头或尖头。惊燕均为实贴,二色式惊燕一般与圈档颜色一致,三色式惊燕颜色常与副隔水相同。偶见暗惊燕,即惊燕颜色与天头颜色和材质一样,如不细看,难以分辨。

③锦眉。乾隆御容、御笔装裱时无局,而加上下锦眉,私人藏《平安春信图》、《仿赵孟頫沙渚双鸳图》均如是,颜色均用明正黄色,清康熙御容、御笔仅见上锦眉,其他皇帝均不见。

④局条。用于保护画心的立轴装裱用局条在明代之前已出现,但在乾隆内府立轴装裱中基本不用,私人藏《平安春信图》亦如此。虽然不用局条,但凭借内府技师高超的技艺保证了画心与边口的牢固结实。

⑤诗塘。立轴画心之上增加诗塘的形式明清两代常见,由于乾隆有在画上题跋的癖好,内府立轴装裱时常见诗塘,甚至有在画心上下各加一个诗塘的特殊情况出现。

2. 手卷 手卷是书画装裱形式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一种,从宋“宣和装”开始,手卷的装裱形式基本变化不大,乾隆内府基本效法“宣和装”。同“宣和装”及前朝不同之处:

①在天头、隔水间普遍增加了引首(引首自明代出现);

②在引首、画心间用双隔水,原隔水为正,一般钤盖历代收藏印,增加一道新隔水为副,常有乾隆御题(《兰亭八柱第三柱》);

③撞边均为古铜色或米色纸,而不是明代常用的绢;

④皆用玉别子,或白或碧,皆为和田玉,玉别子外琢汉夔纹,内面光平,刻隶字,如某人某图某书之类;

⑤引首用纸讲究,主要为宋笺纸、金粟山藏金纸、各类浅色花笺以及乾隆内府特制手绘花笺。

3. 册页 乾隆内府册页 与前朝比也无太多变化,主要有经折装、蝴蝶装、推蓬装三种。经折装主要用于写经装裱,蝴蝶装则是最常见的装裱方式。

从以上乾隆内府装裱简析可知,私人藏《平安春信图》符合乾隆内府特有的二色式挖镶、上下锦眉装裱。所用镶料、轴杆考究精致,体现了盛世王朝的皇家气派。

二、乾隆晚年重要鉴藏印章

历代收藏鉴赏家,大都喜欢在所藏所鉴书画钤上自己的印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自古跋尾押署”即载自东晋可见书画上鉴识艺人押署。皇室内府鉴藏印更是历代不绝,唐太宗有“贞观”印,唐玄宗有“开元”印,五代南唐后主有“建业文房之印”,宋徽宗有“宣和七玺”,宋高宗有“绍兴”“睿思东阁”印,金章宗有“明昌七玺”,元文宗有“奎章阁宝”,明太祖有“典礼纪察司印”。

乾隆藏印,可谓登峰造极,前无古人,据《乾隆宝薮》统计,乾隆一生制作印玺共1800 余方,当然多为私印书画闲章,对应《石渠宝笈》的收藏印主要有“三玺”“五玺”“七玺”“八玺”等。

私人藏《平安春信图》在画心靠近上锦眉部分从左至右平行钤盖“太上皇帝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三方宽边巨玺组印。

这三方巨玺刻于乾隆晚年,与他晚年的三件大事直接相关:五代同堂、八十大寿、晚年禅位退居太上皇。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其五代同堂,乾隆五十二年(1787 年),在景福宫书“五福五代堂”匾额,同时刻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最早刻制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并于第二年八十大寿立春开始使用。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继位一甲子,宣示第二年为嘉庆元年,此后开始刻制、使用“太上皇帝之宝”。

这三方巨玺一般会在乾隆御容作品、重要历史纪实作品、千古流芳名作同时钤盖,如私人藏《平安春信图》以及《乾隆皇帝朝服像》、《乾隆南巡图》(各卷)、王珣《伯远帖》、杜牧《张好好诗》、《兰亭序》(神龙本)、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人骑图》、米芾《拜中岳命作》、苏轼《黄州寒食帖》等。

三方巨玺钤盖基本规律是:一是手卷在前隔水自上而下钤盖“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如杜牧《张好好诗》、董源《龙宿郊民图》、宋高宗《赐岳飞手敕》、米芾《拜中岳命作》、李唐《江山小景》、朱德润《秀野轩图》等,因三方印都太大,若手卷高度不够,三方印会分别盖在前后隔水上,或前二后一,或前一后二,或只盖两方,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赵孟頫《秋郊饮马图》、赵幹《江行初雪图》、王珣《伯远帖》,也可见在手卷画心上方水平分开钤盖,如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赵芾《江山万里图》等。

二是立轴见私人藏《平安春信图》、《乾隆皇帝朝服像》、《弘历刺虎图》、《弘历岁朝行乐图》、郎世宁《锦春图》等,从左至右分别钤盖“太上皇帝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此三方巨玺大小不一,有微小差别,按外轮廓由小到大依次为:“太上皇帝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从钤盖三印的作品看,大多数三印颜色一致,应为乾隆为太上皇后重新查看这些作品时加盖。

私人藏《平安春信图》钤盖的乾隆晚年三方重要藏印完全符合,可见此作品之重要。

小结

乾隆皇帝在位60 年,禅位后又当了3 年多的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63 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在位期间清朝经济达到了有清乃至整个封建时代的最高峰。

虽为满族皇帝,乾隆对汉文化兴趣浓厚,诗书画颇有造诣。在此背景下,乾隆朝书画收藏达到了历代内府收藏顶峰。乾隆内府收藏的著录、装裱、鉴藏印等借鉴前朝又自成特点,尤其是在装裱、鉴藏印方面带有强烈的乾隆个人审美色彩,才出现了私人藏《平安春信图》这样高超画技的绘画与精美考究装裱的完美结合。

“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看着自己年少时的模样,耄耋之年、十全武功的太上皇一定感叹时光的无情。唯有郎世宁亲手绘制、最高级别挖镶式装裱、三方重要大印集于此幅作品,才仿佛留住了青春容颜,永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