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模式研究

  • 投稿温酒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783次
  • 评分4
  • 61
  • 0

中国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模式研究

文/刘旦

【摘要】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养老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考虑到老年住宅产品市场需求巨大,养老地产成为当下中国众多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方向。本文在深入分析养老地产内涵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当前养老社区开发现状。最后,在借鉴美国、日本养老社区开发经验基础上,从项目定位、项目选址、产品设计、价值链闭环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养老社区;国外经验;运营模式

【作者简介】刘旦,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

在经济新常态以及住宅市场持续低迷背景下,养老地产成为众多地产企业实现业务转型的战略选择。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可供全国化复制的成熟商业模式。养老社区是养老地产的特定形态与模式,也是养老地产市场的细分领域。受传统道德价值观和“大家族”观影响,我国老年人仍旧秉持在子辈和孙辈附近生活的“在家养老”观念,因此,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出发,集居住、养老、医疗、养生、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养老社区将是我国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要选择。本文拟就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养老地产内涵

(一)养老地产概念

目前,对于养老地产内涵国内学术界还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养老地产是地产和养老产业的复合,核心是服务,地产是嫁接服务的平台。养老地产具有四大属性,其中房地产属性是其根本属性,但与住宅地产不同,养老地产在物业形态上注重适老化改造;服务属性是核心属性,是养老地产的本质特征;养老地产还具有金融属性,本质上持有型地产最高级形态,是一种金融产品,只有金融这个点打通,持续运营才有可能;最后,由于养老地产客户是老年人,人文属性、人文关怀是乐享晚年的应有之义。从相关利益者角度分析,对企业来说,养老产业链包含众多相关产业,核心产业主要包括养老设施、老年护理和老年医疗,其中养老设施的开发和运营,准入门槛高,如果开发商能跨过门槛,建立行业壁垒,拓展空间极大。对政府来说,养老产业发展有利于解决民生(老龄化)问题,有利于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有利于拉动内需,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老年人来说,养老地产是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实现乐享晚年生活目标的物质载体。

(二)养老地产内涵

1.与传统养老院相比规模更大,盈利模式更强调福利保障型和市场商品型相结合。养老地产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后者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前者主要由社会资金来主导。在市场化养老模式下,开发商面对的是庞大的市场化的养老需求,其开发和运营综合了服务属性、商业属性和住宅属性等三重属性,其中服务属性表现在管理要求高,需要精心打造以服务为核心的专业管理团队,服务内容涵盖从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呵护。商业属性表现在前期投入大,要求长期持有运营,资金回收期较长。同时,商业属性还表现在运营难度大,租售方式将比普通商铺更为复杂。住宅属性表现在开发难度高,养老地产除了产品设计要考虑适老化,还需要配套大量的辅助设备。因此,相比传统养老院,养老地产在规模上更大,开发运营难度更高,开发商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应该考虑政府公共福利以及民生、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形成一个多赢局面。

2.与住宅地产相比产业链更长,管理模式更强调战略协作、强强联合。从价值链看,住宅地产是单一地产,核心利益主体主要是开发商和购房者,采取单一价值链运作模式。养老地产是复合地产,核心利益主体除了开发商,还包括政府、消费者、运营商、投资商等,利益协调难度更大。从产业链角度看,养老地产产业链更长,可以分为核心产业,如养老设施、老年护理、老年医疗;配套产业,如专业设备、老年食品、老年服饰、营养保健、老年娱乐、老年旅游、老年求知等;衍生产业,如老年理财、老年融资、老年保险、老年咨询等。从产业链条重要性看,房地产是基底,是养老地产市场化运营的平台;养老产品设计是核心,是整个养老地产项目驱动的引擎;优势资源是项目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一个好的养老地产项目只有加入优势资源才能产生竞争力。因此,相对住宅地产开发,养老地产开发门槛更高,复合属性更强,需要开发商具备对于医疗、保健、餐饮等资源的整合能力、筹集长期投资资金的能力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的能力等。开发商运用传统住宅地产开发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平台打造,分工合作,整合供求端多种资源,整合路径,更强调优势互补,合作开发。

3.与养生地产相比受众更窄,功能配置更强调养老配套服务。养生和养老本身有功能上的重叠,但养生概念受众群体除了老年人群外,其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不少中年置业人群。作为养老地产,老人最需要的是养老配套服务,因此,养老地产开发商不仅是地产开发商,更是养老服务提供商。养老地产作为养老产业的整合平台,是各种养老保障服务的整合终端,养生地产对服务和运营机构依赖较弱,主要与健康产业中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结合紧密。在物业形态上,养老地产强调为老化、适老化配套设施,养生地产强调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固化为优美的园林设计与景观。从产业属性看,养老地产要平衡福利性、公益性、弱营利性三者关系,养生地产纯粹是市场化运营,追求高利润回报。从开发主体看,养老服务提供主体是民营非企业机构和民营养老服务公司,盈利来源主要是会员费和服务费。房地产开发主体一般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其他投资企业,盈利来源主要是产权销售和房屋出租。养生地产开发主体一般是资金实力雄厚、无短期回现目标、具备较强资金周转能力的发展商。

二、我国当前养老社区开发现状

在“银发经济”商机初露后,以大型地产开发商和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投资主体纷纷将目光投向养老社区,具体而言根据其功能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独立护理型

独立护理型是指单独设立在城市中心较好位置的纯护理型社区,与周边社区无关联,对医疗护理要求高,客户价格敏感程度一般,但前期投入资金压力大、回笼慢,典型项目有恭和苑、星堡中环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在城市内部,交通便利,周边医疗设施完备;二是配套方面,社区周边基础设施完备,社区配备基本医疗护理,周边区域承担高等级医疗需求;三是盈利模式为少量入门费+租金,运营主体自营,通常具有运营或医疗优势;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需要护理和特殊照顾人群,如老年痴呆症、临终关怀、术后护理等。

(二)综合开发型(混合型)

综合开发型是指在城市郊区成片开发,自主建设的养老社区,适应各年龄层群体,尤其考虑老年人和子女家庭的就近和混合居住,服务对象包含健康老人和非健康老人的综合社区,典型特征是租售平衡,选址要求高、产品力打造难,但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典型项目如亲和源、北京太阳城、天地健康城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周边自然环境良好的郊区,离核心城市1~1.5小时车程,具有一定的景观自然环境基础;二是配套方面,社区自建完成商业、医疗甚至教育配套以弥补区域自有配套不足的问题;三是盈利模式方面,70%~80%销售,20%~30%自营,运营可自营或外包;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销售客户立足活跃老人为主,持有物业主要面向社区内部老人或未来外来老人。

(三)社区嵌入型

社区嵌入型模式就是在成熟社区中拿出几栋物业配建老年设施,产品形态可以是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该模式对于医疗护理要求较高,代表项目如保利和熹会、远洋椿萱茂、万科良渚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在城区内部大型社区或周边生活环境优越的郊区,社区周边,对老人有吸引力;二是配套方面,社区承担商业等基本配套,基础医疗护理设施完备、高等级医疗需求有快速通道;三是盈利模式多元,包括“会员权+月费”、护理按照等级收费等,需要完备的运营能力;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半自理、具有一定护理需求的群体。社区嵌入型养老地产典型特征如表1所示。

三、国外老年社区开发模式

(一)美国持续照护退休社区(CCRC模式)

美国是世界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发展,其CCRC模式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体系。概括起来,其发展特色有以下几点。

1.选址时注重生态环境,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CCRC通常选址在距市中心1个小时车程、交通便利的城市近郊,选址时注重生态环境营造,不仅建有大面积绿地、花园,普遍采用无障碍设计,还提供各种生活配套设施,满足入住者的一切生活需要。如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是闻名世界的最为成熟的老年社区之一,选址于阳光明媚的凤凰城郊区,全年312天能够接受日照。太阳城北边的Pleasant湖是西南方最大的湖,面积已扩大到1万英亩。西边的WhiteTanks地区公园,面积已达2.6万英亩。同时,太阳城周边配套也非常完善,如1200亩的高尔夫球场,生活设施方面包括7个娱乐中心,2个图书馆,2个保龄球馆,8个高尔夫场,3个乡村俱乐部,一间美术馆和一个交响乐演奏厅。在建筑设计上,小区内除了实现无障碍设计外,最大的亮点就是功能区划分环环紧扣,互为助益,六大居住社区定位明确。同时,社区还配备了医院,为入住者提供预防、护理、康复等多种医疗服务。

2.项目规模普遍比较大,产品种类丰富。在美国,CCRC规模都比较大,如美国佛罗里达太阳城中心规模接近微型城市,社区太阳城中心共有1.05个住宅单元,目前有来自全美及世界各地的住户1.6万。在产品策略上,养老社区物业种类一般比较齐全,开发商一般根据老年人的退休或晚年生活的阶段性特征,设计与特定阶段相适应的住宅产品。如太阳城住宅类型就包括独栋住宅、双拼住宅、多层公寓、独立居住中心、生活救助中心、生活照料社区、复合公寓住宅等,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群的需求,其中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

3.分工协作的运营管理模式。由于牵涉到不动产开发,养老社区的开发、运营与管理相较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运营机构要复杂得多。美国CCRC项目开发主体基本都是私人投资并进行商业化运作,从投资运营主体来看,目前规模较大的养老住宅项目主要以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和政府为主导,另有如私募基金、慈善基金、健康管理公司以及国外投资商等开始慢慢进入这个市场。其运营特色在于开发商、投资商与运营商的角色分离,各环节的专业分工实现了高效低风险运作(表2)。

(二)日本的两代居模式

作为亚洲国家,日本拥有最符合东方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及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以“一碗汤的距离”为特色的“两代居”模式更是巧妙地融合了代际照顾和养老服务,使得老年人既不需要远离子女又能得到妥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

1.以两代居为主的发展模式。当今日本社会,集中养老、社会养老模式成为主流,原因除了居家养老模式不便受到社会服务外,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观念差异也是该模式日渐式微的主要原因。为了兼顾东方文化特点和适应“4-2-1”的家庭结构,日本养老地产采取了老少两代在生活上适度分离,又方便照顾的两代居模式。当前,两代居模式有了一些变化,一是规模更大,二是父母与子女住在相邻的区域内,距离以“一碗汤”为最好。例如,日本最近开发的大型养老社区开发理念都是能够让各种年龄层的人在一起居住,实现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照料和扶持。

2.注重高科技在养老社区中的应用。在产品设计上,日本两代居模式除了遵循普遍的为老化、适老化原则外,注重高科技在养老产品中应用是其特色。以诚信香里为例,床边墙上有“失禁感应器”,床脚处安装“离床感应器”,能让工作人员在老人不慎从床上跌落时迅速察觉并及时赶来。洗手间里全部设施由电脑控制,设施配置非常人性化,例如马桶上方有呼叫用的绳圈,洗手间天花板上装有“动作探知感应设施”等。同时,浴室所有的墙壁还有专为坐轮椅的老人设计的电动入浴设施。此外,为了能给老人解闷,“香里园”还研发了能和老人双向交流的宠物机器人,可以向人打招呼、唱歌、朗诵汉诗等选项。同时,入住的老人每周都能接受“松下纪念医院”及“道仁医院”的远程医疗诊断,医生通过专门仪器就能够掌握老人各项生理健康数据,对症下药,给出建议。

3.注重发挥民间资本在养老项目开发中的作用。从开发模式看,日本养老社区一般采取多企业之间联合开发模式,不但降低了开发风险,还使得社区内每一个细节均能够表现出众。如日本高端养老运营管理机构代表SunCity株式会社成立于1980年,由100家日本企业共同出资,注册资金120亿日元,股东涉及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开发商、酒店、商业、实业公司等,大部分为日本业内顶级企业1。在运营上,基本采取出租模式,运营管理以民间管理公司为主,因为后者能更为专业的服务。在日本,养老社区基本都不是以出售产权为目的,该运营模式不仅需要开发商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还要具备搭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能力。在日本,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养老地产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养老机构都由民间投资开发,这得益于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和独特的住宅金融公库模式。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方式支持养老地产发展。

(三)借鉴意义

1.发展模式借鉴。在美国,CCRC基本采取“保险+地产+养老”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政府扶持+开发商盈利”的发展模式,投资回报丰厚。运营上采用倒按揭的运营模式,吸引以银行、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参与,为可持续运营提供保障。养老社区规模普遍比较大,服务类型多样,配套完善,通过各年龄阶层混住,消除老年人群的孤独感,或者与周边知名大学合作,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在日本,养老社区基本都不是以出售产权为目的经营模式,家庭或亲属护理是基础,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是补充,突出自助自理。在建筑设计上,普遍重视规划设计的人性化。

2.运作模式借鉴。受亚当·斯密经济理论影响,美国强调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市场,因此,其养老社区开发以民间资本为主导,是纯商业化的市场化的养老地产,政府通过养老扶持政策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在美国,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是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由开发商、运营商、房地产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共同构建,利益链条主体是REITs型投资商,通过REITs整合其他各大相关参与主体。美国前十大养老社区拥有者中,有五家REITs公司。与美国类似,日本受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理论及模式影响,其养老模式也是以开发商为主导,政府辅助,同时更多注重家庭亲情,两代居盛行。

3.盈利模式借鉴。在国外,由于是商业化的养老地产,收费普遍比较昂贵。以美国CCRC模式为例,由于涵盖了自理生活、辅助生活以及专业护理等多个层次的服务,收费通常较为昂贵。美国CCRC采取会员制经营,入住老年人一般需首先缴纳一次性会费,经社区专门体检机构体检合格后方可以合同形式获得在指定社区的长期居住权。除入门会费外,老年人还需为餐饮和日常照护等服务支付额外服务费,额外费用的支付随会费缴纳额的上升而递减。同时,会员的入门费可在既定期限内退还老年人或不退还,通常入住时间越长,会费退还比例越低。在日本,以横滨太阳城为例,其营收模式包括一次性入住金和月金,其中,入住金根据房间大小,3000万~9800万日元不等,月金包括管理费和餐费。此外,收入来源还包括一些额外收费。

多渠道的收入来源保证了项目的持续运营。

4.发展阶段借鉴。在国外,养老地产都经历了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和转变,这一不断演进的过程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社会特征和人口老龄化特征相适应。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养老地产开发以老年社区为主,设计理念从最开始的偏重地产属性进入到注重金融属性和人文关怀阶段,普通化、人性化、社区化发展成为养老社区开发的特征(表3)。

四、养老社区开发建议

(一)围绕老年人群需求,构建科学的选址模型

作为主题地产,养老社区开发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其定位必须基于城市发展视角,构建科学的选址模型。具体而言,一是在选址及用地上,考虑老年人喜静不喜闹的特点,同时老年人害怕孤独,希望子女上班上学后,仍有同龄同伴、共同话题、共同乐趣。因此,项目选址一是要考虑生态因素,要考虑当地是否拥有强势稀缺自然资源,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健康、生态的居住氛围。二是要考虑城市因素。环伺一线城市周边或地处城市郊区地带,满足相对低廉的开发成本优势,同时享受成熟的城市配套辐射。三是当地房地产发展阶段、供销比、人口导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额、当地财政情况等,研究人口密度、人口导入情况,这直接影响养老市场的容量和发展潜力。四是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二)以为老化、适老化为核心,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产品策略方面,养老社区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时应该对服务类型、产品形态、选址、定价和规模等多重参数进行综合抉择,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关键要素:①居住条件,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自理型老年人希望拥有家庭式的私密生活空间。②医疗和护理能力,便利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是消费者在选择养老产品时最为重视的内容。③其他增值服务和设施2。养老地产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娱乐设备,并帮助组织社交活动等,以此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产品策略上,社区规模要大,要有医疗、娱乐、休闲相关的配套设施,细节处理重视无障碍设施打造。软件配备上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及其他个性化服务,在确保社区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同时,确保老年人在养老社区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产品诉求上,可以考虑以老年社区为功能核心,但以更广泛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实现人群复合化发展,避免排他性。

(三)构筑多点盈利的业务模式

养老地产不同于一般住宅地产,养老地产的核心在于服务,养老配套服务是影响老年人群购买养老地产的关键要素,也是开发商实现持续盈利,构建长短兼顾盈利模式的核心。但是,目前市场中的开发企业对养老地产缺乏系统化解决方案,还是以地产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当前,养老地产通常借助政策支持,以较低价格拿地以实现土地的增值。在具体实践中,一种是以旅游用地、工业用地的方式拿地,如北京太阳城。另一种是和政府共同开发,如上海亲和源。房地产开发收入的收取有两种方案,一是直接出售养老住宅产权;二是通过入门费,依靠每年利息现金流的贴现而获取开发收入。未来,养老社区开发企业应着眼于提炼可持续、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形成规模效应,通过设计短中长期的收入结构,实现项目的现金流及风险可控,保证项目价值最大化。

(四)通过平台方式形成养老产业链闭环

养老社区是一个涵盖医疗、护理、养生、娱乐、交通、住宅、休闲、运动、购物的产业链条,尤其是医疗护理行业,更是养老产业链条首当其冲的主角。然而,与美国不同,目前,中国养老地产开发商还是沿用传统住宅地产开发模式,全产业链运作模式居多。与住宅地产不同,养老地产是多个产业的复合,开发商要想在整条价值链上建立战略优势,是很难完成的任务。理论研究表明,只要在价值链或者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关键环节或者3~4个环节构建了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期内复制的竞争能力或优势,企业商业模式就有可能是成功的,如美国苹果公司。未来,企业应在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细致扫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与能力情况,各自选择自己的核心能力建设策略。具体而言,可考虑根据不同环节的增值情况采取相应的战略模式和行动计划,对价值链关键环节采取卡位战略,进行强化;对于价值链辅助环节,可以考虑通过战略联盟、合作开发,完善业务外包管理等形成产业链闭环。

总之,养老社区开发是片蓝海,企业需要寻找适合的商业模式介入。合理商业模式的构建不仅要适合外部宏观环境,也要匹配内部资源与能力。此外,融资模式、目标客户需求也是影响商业模式设计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群对养老社区消费与服务消费的偏好,将决定养老地产项目是适合长期运营还是以销售实现投资回报。开发商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自身的历史发展,也应该考虑政府公共福利并解决民生、就业、医疗、养老行业问题,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注释

1.万通地产养老地产创新研发课题小组:《养老地产日本案例考察总结报告》,2010年12月。

2.孙超、唐海燕:《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中国经营报,2014年1月23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姜睿,苏舟.中国养老养生地产:内涵、前景与开发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44-48.

[2]武甲晓.美国养老地产开发经验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10-11.

[3]王林秀,朱超强.养老地产联盟运营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1):174-176.

[4]朱新泉,朱世家.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1,(19):36-40.

[5]高晓路.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J].中国软科学,2013,(1):103-113.

[6]顾书桂.论养老地产的经济性质——兼论以房养老的局限性[J].江海学刊,2012,(5):84-89.

(责任编辑:杨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