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论文分类导航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5-09
  • 阅读量135次
  • 评分0
  • 0
  • 0

  导读:中学语文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也都是需要撰写相关的论文,但是由于很多人是第一次撰写,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就不怎么清楚写什么样的内容比较好,那么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也是势在必行的,本论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中学语文这门学科包含了哪些思政,它是如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这就是文章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中学;教科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11月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到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通知》指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铸魂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学语文教材与思想政治教育又有着一定的关系,下面我就从文学性、思想性、政治性三个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阐述。


  一、文化性与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文道的辩证统一,古人早已看重。现在人教版的中学语文教材,其课文都提出。如唐代的韩愈提出“文以贯道”,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文以载道”等。对此应有正确的态度,也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特点,才能正确把握语文科的性质,认清教学目的,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才能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认清教学目的,完成语文教学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于一体这一任务。


  根据新课标的解说,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则“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依据这种解说,笔者是从三个方面来看待语文课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特点的。首先,思想教育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这是由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在授课时没有独立的教学过程,而是结合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而一点一滴逐步加深和提高的,这种思想教育,是由语文本身发出而不是外加进去的。其次,思想教育非常广泛,因而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政治、经济、国家、社会、家庭,理想、道德、情操、伦理、美学等等,几乎无一不涉猎。但其又不是政治课,它没有一个明晰的思想教育系统,因而只能从教材中教育因素听说读写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一个阶段,一个单元,乃至一堂课的教育重点。


  再者,思想教育重在感染、渗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渗透,就不是生硬地外加,械地穿插,强行地灌输,而应将语文教学任务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活动(如小组合作交流)和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去,这种渗透正像“随风潜人夜”的春雨一样,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也就是要用语文教师赋予创造性的精巧设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被消化,而不是用生吞的灌输和机械的说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妙处。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而不是抛开听说读写,抛开课文中固有的思想道德因素而外加的思想教育。


  张志公先生曾深入浅出地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就是要“带着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更具体点说就是“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么运用的”。这就是所谓的“道不离文”、“文不离道”、“因文释道”、“因文悟道”。


  中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它是其他知识如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教学的基础,也是能力训练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凭据。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實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因而我们必须认真钻研如何使思想教育真正渗透到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全过程中去,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在词语的教学上,我们就可从其具有的形象化或者说感情色彩的特点入手。由于语言是“思想物质的外壳”,,又是人们交流交际思想的工具,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在说话时,对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通常有一定的、相应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抓住它的感情色彩,把它放到句甚至段篇中去辨析,这个辨析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和教育过程。


  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体现思想教育,重点还必须放在篇上来,即从文章的整体上来进行。因为语文教学全过程中产生思想教育效果最好的,还是在文章的整体教学上,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效用。


  二、思想性与思想政治教育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等内容的文章都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的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些课文内在的思想性,用课文里的语言文字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利用语文教材引导学生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利用民族英雄和革命事迹,培养学生的斗争精神等。如在教学《都德.最后一课》时,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愿作忘国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的气氛中,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体验,得到发展。


  三、政治性与思想政治教育


  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统一的突出特性。其最佳状态就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文以载道”。2011年的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思想性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而有了课程标准的明确示意,教科书的编排自然也要有思想性的进入,不能单纯的以语文知识和技能为主,教科书中的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又有教育意义的典范文章,要做到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三者缺一不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是具有正确思想方向的指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它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又凌驾于工具性与思想性之上。它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既是领导阶层要渗透贯彻的价值观,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学习贯彻的核心理念。具体到学校中,可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就有很多,以知识性教育、养成教育和能力教育这几个大的方面为主,在知识性教育中,教科书又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所以要求教科书的编排必须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指导下进行,不可受到极端教材主义的影响,忽视工具性或思想性,又或者达不到两者的统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导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仅是政治需要,也是全民道德需要。


  那么要求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作文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在作文的立意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在作文的立意训练中,首先要教育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的爱憎分明的情感,社会生活中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通过作文,要歌颂真善美的人与事#批评假丑恶的东西。其次要培养学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关注和思考!环保、互联网、现代科技、反腐倡廉、西部开发、国家改革"等热点问题,训练和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理解社会、感悟社会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在作文的选材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贴近生活,思考生活,用日记来记录生活,表达生活的感受。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关注!环保、互联网、现代科技、反腐倡廉、西部开发、国家改革、抗灾抢险"等热点问题。还可就其中一些社会问题或人生问题等让学生自选角度去写话题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主张。


  (3)在作文的评讲中进行思想教育。在作文的评讲时,可以把同一题材的几篇作文的不同立意和写法让学生分小组去比较讨论,然后让小组代表起来发言,评述这几篇同一主题的作文在选材与写法上不同点与优劣,让他们在比较与评述的过程中学到选材与构思的方法同时明白了失败与成功的辨证关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心理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


  再次,进行整本书阅读,读懂读透。


  文学名著是人类的艺术瑰宝,是人类思想智慧和语言艺术的结晶,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获得无尽的知识矿藏,还能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让我们视野大开,尽情体验不同的人生,领悟更为丰富的人生经验。然而,文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不同于传统语文学习的篇章阅读或片断式阅读,无论从阅读量还是阅读的难度上都极具挑战。特别是名著往往年代久远,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特定时期的背景,有些作品文字过于隐晦、主题内涵难以一时把握,这些都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产生障碍。所以,要想有效地实施“整本书阅读”,必须制定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计划。这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名著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开动发散式思维,利用书本、网络等各种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完成深入研究。


  总之,“整本书阅读”要摒弃以考试为目的的功利化阅读,而是通过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以及深入探究等方式,带领学生一起含英咀华,在阅读的基础上充分体会、感受和移情,读出喜怒哀乐,读出酸甜苦辣,最终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享受,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与经典文学亲密接触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四、结语


  文以载道。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科的性质,认清教学目的,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也就把一定的观才能正确把握语文科的性质,认清教学目的,完成语文教学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于一体这一任务。思想教育非常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体现思想教育,重点还必须放在篇上来,即从文章的整体上来进行。因为语文教学全过程中产生思想教育效果最好的,还是在文章的整体教学上,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效用。


  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仅是政治需要,也是全民道德需要。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它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又凌驾于工具性与思想性之上。它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既是领导阶层要渗透贯彻的价值观,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学习贯彻的核心理念。在知识性教育中,教科书又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导方向。


  第2篇:浅析如何构建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一直是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指的就是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之下,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获得高效的学习进步。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本文以下将简述几点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其中如有不足,還请同仁指正,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让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教育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就是最好例证。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语文课本中的知识有效转变为活跃的动态视频,让枯燥的文字和单调的图片多一些灵活和乐趣。另外,多媒体网络支持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拓展学生的语文学科视野。比如,在教学指导《小石潭记》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一则简短的野外游玩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告诉学生这则简短的游玩视频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有过课前预习的学生就会理解到教师的含义,然后,向教师提问,“老师,这是不是作者柳宗元带领的一行人而游玩‘小石潭’的视频?”如此,有效点明本课教学的核心,让多媒体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实现高效教学中学语文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我们可以知晓,无论是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指导,都应当精心设计教学指导环节,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过程前,对中学生实施整体化、全面性的分析,知晓中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情况,之后,采用因材施教的理论,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指导,如此,可以尽量帮助学生以更快的速度掌握适合自己的知识,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合理健康的学习环境。比如,有的学生学习速度慢,理解能力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则应当放缓教学指导速度,重视教学质量的保持和维护,此外还可以辅之以学生“一对一”教学辅导,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综上,对于有效、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我们作为指导老师,时刻不能懈怠。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语文教学的现状,也给出了部分解决策略,其中不足,尚且残留,还望同仁继续补充,以求高效而科学的实施语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