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数学课堂

  • 投稿伟大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16次
  • 评分4
  • 80
  • 0

——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初探

文/黄吉权

如果说精神是一个人高扬的旗帜,那么,人文精神就是一个人勇立时代潮头的核心动力。当今中国社会的多方面变化,集中体现在时代精神上,即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不仅在认知能力方面,而且在道德面貌方面、精神面貌方面都应适应时代精神的要求,即对学生要注重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应努力“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的课堂气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因此说,人文教育不是文科教育教学的专利,数学课程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和人文思想,数学教学同样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

新课程教学理念赋予数学新的使命,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更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气氛”。

一、立足学科特性,彰显人文关怀

学科教育在于培养人的智慧,发扬人性,提升人的精神,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帮助每个人聪明、有意义地活着。一提到数学教学,人们往往更多地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应试技巧;一提到人文素养,人们往往更多地认为那是人文学科语文、政治、历史老师的任务,与数学学科毫无瓜葛。正是存在这样的思想误区,导致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演变成了枯燥的解题、乏味的测试、无边际的题海,我们的学生都厌恶数学,冷漠数学,“数学”成了罪人。“数学”本没有错,错就错在数学教学人迫于应试的需要,教学功利性太强,忽视了数学在思想方法、精神品质、人文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忽视了数学作为大众文化的教育价值,忽视了数学在传承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代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经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可见,数学中充满了美。仅就新教材而言数学中蕴含的美俯拾即是:美的形式,美的理论,美的结果,美的思想方法。在黄金分割的教学中用“美神”维纳斯的形体等让学生感受和谐美;讲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欣赏对称美;最近科学家发现:蛇的运动轨迹完全符合正弦曲线;大雁在空中飞行排成非常漂亮的“人”字形,其所形成的角正好是天然钻石一角的二倍,非常准确,还有每只鹦鹉螺,无论来自那一个海滩,其螺旋弯曲的精度必定丝毫不差,这种不可思议的精确生长模式,被数学家称为“完美的对数螺线”,可以借助这些科学前沿消息,让学生体会数学无处不在的奇异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揭示这些美,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很大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人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和信念端正”。数学正是由于它所蕴涵的丰富的美,使它在成为“思维的体操”的同时成为“心灵的体操”。因而19世纪数学家J·J·西尔维斯特指出:“置身于数学领域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能把人类思维活动升华到纯净而和谐的境界。”H·比林斯利曾经说过:许多艺术能够美化人们的心灵,但却没有哪一种艺术能比数学更有成效地去美化和修饰人们的心灵。

初中学生处在生命生长发展的特殊阶段,需要大人关心和引导,在大人的心目中,这些学生们似乎是无知无能的,总想把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他们,而不是对他们生命活动本身加以引导,没有把握他们的实际需要。这样致使他们长大后,面对人生、面对挫折与困难往往束手无策,经不起生活的风风雨雨,这和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教学上,老师应善于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和探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二、注重情感体验,形成审美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数学课堂充满着美好情境的人文精神,教师除了要有较为高深的数学造诣外,还需用文、史、哲、艺术等知识来丰富自身的人文修养。中外科学大师除了掌握本门学科外,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华罗庚酷爱文学,是个出色的诗人。王梓坤院士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把数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如火纯青的境界……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艺术可以激发创造思维。时代的前进将使艺术越来越“科学化”,同时又使科学越来越“艺术化”。“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的诗词歌赋中所蕴含的意境何其丰富,当我们去理解诗意,品味诗境的时候,个人气质自然得到了升华。通过文学作品的浸染,会使我们面对教学中的种种境遇,生出平常之心,保持闲庭信步,懂得运用智慧与幽默去点拨迷惘的心门,通过各种教育心理论著的洗礼,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看似幼稚的问题,以沉静的心态对待,做出换位思考,从而使课堂在和谐互动的气息中生长智慧,使师生之间获得亲密无间的课堂享受。作为数学教师要懂得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磨练出敏锐的思辩能力,能引领学生在课堂中演绎精彩,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栩栩如生,把枯燥的内容演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原理变得“平易近人”,把习题的讲解变得妙趣横生。教师还应当通过数学思维的激发和数学文化的濡染,使学生逐步获得“深入思考的意识,不断追问的习惯,奇思妙想的胆略”,让他们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用头脑去思考。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自己个性的见解,能自由“放牧”独立的思想,获得敏锐的生活视眼,让他们“自在娇莺恰恰啼”。

数学美除了数学问题所提示的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和谐美等,还应该通过教学过程中展示的数学美,使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和欣赏能提高到文化的层面。

如当天气气温在23℃时,人们会感到舒服,是由于23:37(体温)≈0.618,可见黄金分割在生活中也是那么的和谐;二次三项式ax2+bx+c当值为0时便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当出现变量y=ax2+bx+c时便为二次函数。

在ax2+bx+c=0中△>0时,有两根x1、x2,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因式为a(x-x1)(x-x2),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两交点的横坐标为x1、x2。可见,事物是和谐地联系着,这样的美感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丰富想象,愉悦情调,涵养道德的目的。

就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而言,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工具,其他学科由于数学的参与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这种完美结合,体现了现实世界和谐统一。

美,人皆爱之。数学美不象鲜花,也不象五彩缤纷的图案那样触目明感,它的美,美在内涵。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激情,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对称性,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一种形式。德国的数学家就说过:“美和对称性紧密相关”。等腰三角形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利用对称性,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边、角上的性质,并可把它简单归纳为: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我们在感受几何图形对称美的同时,也发现了数学语言的对称美。

三、着眼未来教育,致力生涯发展

朱永新教授指出:每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和得到发展,不仅需要有基础性的知识与一般能力,更需要有对变化环境的判断能力、在多种可能性面前的选择能力、把握时机、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决策能力以及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主动改造环境和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意识与决策能力。而传统教育的弊端恰恰是只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种种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一堂《切线的性质》公开课上,我通过归纳后,得出了切线的三个性质,一名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切线的三个性质书本上排列有问题,应把最重要的一个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放于首位(原来是第二点),并说把半径改成“经过圆的线”更妥当。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课后与听课老师还交流了这个知识点。我们应十分肯定学生的这种批判性,这是培养“完整的人”的需要。

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仁人志士不畏艰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的结晶,研读它的发展史会使我们思想得到启迪,精神受到享受,可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数学发展史也是一部极具教育力的、生动的德育教科书。科学家的奋斗故事,是一个实事求是、严谨治学、不屈不挠、激流勇进的故事,也是一个献身精神、敬业精神的故事,更是热爱祖国、造福人类的故事。实践证明,学生对科学史和科学家的奋斗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 这是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极好途径.,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伟大的科学家给予青少年的无限魅力是我们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教材,在进行科学史教育时,不能仅停留在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比西方早多少年之类上,而应着重介绍中国科学家的长处和短处,以及中外科学发展的历史,不搞民族狭隘主义。

“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依据这一课程改革新理念,现行新课程教材体现与渗透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每章都安排有一至两篇阅读材料,其中有很多人文教育因素,教材中的每一副插图也都经过精心设计,寓意深长,既是教材本身的需要,又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的素材,教师一定要好好渗透和挖掘,才能彰显数学的育人功能。此外习题的编选要关注国计民生: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水土流失、大气质量、绿化造林、保护母亲河、物价、税收、工资、医保等,从而使学生了解国情,增强忧患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求知欲,有利于展现数学的广泛性和应用性,挖掘与运用这类素材,有机的渗透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社会责任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整体,适时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调动起来,各方面的能力都将得到锻炼。

总之,课堂的人文氛围并不容易形成,但一旦形成这种活跃、向上、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氛围,课堂教学的多种教育功能就会被开发出来,它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必须重视人文教育,才能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新型的人才。

(作者单位:重庆市朝阳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