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学要素特性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 投稿忆片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91次
  • 评分4
  • 26
  • 0

——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浅显思考

文/尹 冲

【摘 要】课堂是各个教学要素的综合结合体和实践承载体,各个教学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都发挥着各自的特性,展示着各自的功效。本文作者结合教学要素特性有效运用这一要义,简要论述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要素特性;有效开展;浅显思考

课堂是各个教学要素的综合结合体和实践承载体,各个教学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都发挥着各自的特性,展示着各自的功效。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进程中,只有将教师、学生、教材等各个教学要素的内在特性进行充分展示、深刻运用,才能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谐发展和持续进步,达到教与学有效融合、共同进步之效果。笔者通过对新课改内涵要义的深刻研析发现,新课改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中“有效”一词其内涵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和发展,更加注重学习能力和数学品质的培养和培树。笔者以为,课堂有效教学深入实施,需要密切关注课堂教学要素,紧扣教学要素特性,进行科学施教、高效教学,才能提升教与学的效能。基于此,本人现结合教学要素特性有效运用这一要义,简要论述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有效教学要紧扣教材内容精髓,开展有的放矢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借助于教材这一基础性“依据”,实施多样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感知、分析、解决数学知识及问题中,实现数学学习素养的提升和进步。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紧扣教材,围绕教材,选择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凭经验、凭感觉,脱离教材内容的随意性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紧贴教材,抓住教材内容知识点,根据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通过交流、讨论、探究、对比、判断等活动形式,将学生引入到教材内容的探究、分析活动中,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要义,准确把握教材要点内涵。

二、有效教学要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开展形式多样实践活动

学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初中生作为特殊群体的学习对象之一,由于所处的特殊学习阶段以及特殊成长时期,其主体表现出显著的特性,如学习情感持久性不强,学习情绪稳定性不够,探究实践动手性不高,思考分析创新性不活。初中生学习群体所具有的上述特殊表现,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事先做好“备学生”的工作,同时,还要树立创新理念,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设置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或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探知、思考分析、判断归纳等实践活动。如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节课教学中,通过对初中生课前预习活动情况的了解发现,部分初中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内容理解存在困难,从而表现出学习情感上的畏惧和消极。此时,教师针对这一情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直接讲解的教学模式,而是抓住初中生主体所具有的对现实案例“感兴趣”的特性,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实践法开展学习活动,先采用现代多媒体教材,向学生展示“飞机、窗户、风筝、双开门冰箱”等物体,让学生对此能够有粗浅认知,然后,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的“折纸”实践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认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让学生在愉悦情景、动手探究等教学氛围中,学习情感、学习能力等增强和提升。

三、有效教学要紧扣教师主导特性,开展循序渐进指导活动

教学实践证明,脱离教师有效“指引”的教学实践活动,其学习方向就会“偏离”教学预定“轨迹”,其学习活动就会“丧失”教学目标“精髓”。同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整个教与学双边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推进者,具有主导指引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引教与学实践活动中,要防止两种“不良趋势”,一是要防止“包办”现象的发生,不能将指导活动代替学生的探析活动,应该做好指导有度,在学生认知疑惑时或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点拨。二是要防止“放任”现象的发生,教师将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解题策略,直接告知学生,然后做“甩手掌柜”,不闻不问,任其自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主导指引功效,对其主导特性能够有清晰、深刻的认知和运用,在初中生新知内容学习活动中,探究分析问题实践中,认知实践疑惑时,做好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指导工作,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而且能够“会学”。如在“在等腰△ABC中,AB与AC是其两腰,AE=AF,求证:PB=PC”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该案例的解题要求,利用自身主导特点,采用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指导和点拨方式,在初中生整体感知案例时,向学生提出“通过该案例条件内容的分析,发现案例中存在哪些数学知识点?”、“解题要求与问题条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解决此案例可以采用什么的解析思路?”学生此时根据所提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问题条件探析活动,认为:“该问题主要涉及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数学知识点,应该借助于这些数学知识点进行问题解答活动”。围绕解题思路,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析,学生探析认为:“可证明△ABF≌△ACE,则BF=CE,再证明△BEP≌△CFP,则PB=PC,从而可得出PE=PF,BE=CF”。在解题活动后,教师引导初中生归纳总结该问题解答的方法。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赋予了有效教学活动新的内涵和要义。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解放思想,认真贯彻和落实新课改要求,创新教学理念,活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有效教学活动中深刻锻炼和显著提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子军.参与式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宁夏教育.2009年02期

[2]黄穗远.点燃学生课堂的激情——实践初中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