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探

  • 投稿徐士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13次
  • 评分4
  • 24
  • 0

在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中,总是能听到老师抱怨上课累,因为即使教得很辛苦,学生却不想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可以说,这两种都是无效教学。反之,有效的教学,是既要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更追求学生的有所发展。它是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去支持的。那么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中,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呢?笔者做了以下的探索:

一、多样设计,使教学形式有效

1.生活情境,让学习有滋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比如我在教学计算题的时候,是这样出题的:组织小朋友们举行一场“分糖果比赛”,教室里热闹非凡。

教师询问某两个学生的的比赛结果。

如小红得了:“1颗,2颗,3颗……5颗”

小明得了:“1颗,2颗,3颗……8颗”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明的糖果比小红多。

师:根据上面信息,你知道小明比小红多了几颗糖果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算式该怎样列?

生:小明比小红的多,求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所以算式是8-5=3(颗)。小明比小红多了3颗糖果。

案例中,教师把枯燥的计算题,运用智障儿童感兴趣的“分糖果比赛”的形式表述出来,学生们有兴趣,乐于去发现,当然学习起来主动而有效。

2.多媒体,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智障学生思维比较刻板,要使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必须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从而使他们逐步借助对具体事物的认识,逐步理解并掌握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教学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特点,它可以使学生在初学阶段,获得正确的表象,有计划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在分化和巩固学习阶段,有的放矢地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遗忘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超市里有8个书包,每个书包40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很直观地把书包的价格、数量关系表现处理啊,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来列式计算了。

3.动手操作,将浅表感受更深化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给学生,更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智障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比较差,有时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可能很难达到教学效果目标,这时不妨尝试一下让学生动手去操作。

如最初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于不能理解进位的含义,总是忘记把几位的数加到十位上去,或者不需要进位时反而进了位。这样,不妨事先准备一些技数棒,以10个为一组捆成若干捆。在讲解习题时,要求学生在竖式旁边用计数棒先把竖式表示出来,再通过计数棒的个数来体验“进位”这一过程。如在“35+18=”这个算式中,5与8的和是13,也就是竖式中个位上的计数棒是13根,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应该把13根计数棒中的10根捆为一组“进位”到十位上。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很明了得看到运算过程,很快就掌握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4.课堂评价,还一个美的课堂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智障儿童的数学课堂评价,要求教师不仅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要积极保护他们求知的心和脆弱的自尊心。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亲切、温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妨这样说:“你回答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哄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做得很熟练,能不能速度放慢一些,让其他不会的同学看清楚,好吗?”“你还没有想清楚,是吗?没关系,再想想!”有时学生会重复别人的回答,也不能指责学生重复别人答案,而是幽默地笑笑说:“你也认同他的观点,是吗?”运用这样充满爱心、智慧、点拨的话,在和风细雨中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便会自然而然地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畏怯,从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融入生活,使实践应用有效

数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能够:有效的应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注重结合智障儿童学习实际及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富有“应用味”和挑战性的课堂练习,从而引导他们去进一步地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课上总结时,问学生:你们能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习过的这些图形吗?因为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们很积极地回答,教师进一步问到:教室外面还有哪些是我们当天学习的形状?随后,出示事先在校园里拍摄的视频。当看到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居然可以与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联系起来时,学生们变现得尤为兴奋。最后又留下了家庭作业:回家找找家里有哪些物品是当天学习的形状,并可以尝试动手画画、剪一剪本节课我们所认识的图形,让他们及时巩固联系并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智障学生从感知、学习、实践中一步步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在智障孩子的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用有效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