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高中生物课时教学中的重点

  • 投稿殷浩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99次
  • 评分4
  • 43
  • 0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前段时间听了一位教师的校内公开课,课题是“腐乳的制作”(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中的课题2)。在一节课的45 min中,前30 min的时间都用在向学生介绍的毛霉特点(同化类型、异化类型、适宜温度、生物学分类、生殖方式等)以及与酵母菌、醋酸菌、毛霉这3种微生物的比较,并通过系列训练题进行课堂检测与反馈;剩下的15 min用PPT以填空的方式领着学生对着教科书完成了实验设计部分的实验流程、操作提示和结果分析与评价的教学。这样就使得本课时的实验设计的教学相对被冲淡了,时间安排上也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那么,教师应如何把握一节课的课时教学重点?
  不同的高中生物教学体系范围有着不同的重点,如整个高中生物学内容、每一个模块、每一章节、每一课时等,都有着各自的教学重点。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力,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确定重点,设计出适合的应对策略。
  2 课时教学重点的概述
  2.1 课时教学重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是指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教学内容。顾名思义,课时教学重点是指在一个课时的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教学内容,是体现本节课教学目标要求的最本质的部分,如在“腐乳的制作”一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内容是腐乳制作的原理与实验设计。
  2.2 课时教学重点的成因
  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某一内容之所以成为重点,可能是因为其本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如光合作用的过程;或可能是其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又具有重大影响,如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可能是其能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或功能,如孟德尔科学研究方法的假说―演绎法;还可能是因为其对解决学生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能有所帮助,如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有代表性的问题;等等。
  2.3 课时教学重点的特点
  课时教学重点一般是稳定的和长期不变的。课时教学重点不会因为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就消失,而是在一定时段会始终贯穿于教学中。这是由于生物学的重点内容大多都是在生物知识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高中生物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理过程、生命的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等核心观点生物学实验等,一直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始终的重点。
  也有少数的课时重点具有暂时性,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计算问题”,教师可能会专门拿一节课来解决。这时如何消除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就成为了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但问题解决后,它就不再是重点了。
  3 课时教学重点的确定
  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教学是糊涂的教学,没有教学重点的教学则是低效率的教学。相对于课堂教学杂乱无序、效率低下来说,“有效”教学的研究应运而生。“有效”应该是“有序、高效”。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各项教学内容平均使力,甚至本末倒置,教学效果则不能得到保证。欲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需准确地确定课时教学的重点,这是使课堂教学向着有序、高效的态势发展的前提。
  3.1 课时教学重点的确定依据
  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而言的,是构成每个教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本身、作者的编写意图、规定的教学要求、新课标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等来确定教学重点。重点是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最重要的核心部分,生物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方法都可作为教学重点。
  针对教材的新授课、复习课,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本身、作者的编写意图、上级规定的教学要求、新课标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或大纲)等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针对操作的实验课,除依据知识本身之外,还要依据操作技能要求、实验药品的取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等确定其教学重点。针对练习的讲评课,教师则要依据出错率的高低、出错的原因等来确定需要重点讲解的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或解题方法等内容。
  3.2 课时教学重点的确定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重点的确定同样也无一定的方法。不同的课时内容、不同的任课教师,确定课时教学重点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就笔者而言,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采用过如下的一些方法来确定课时教学重点。
  (1) 教学用书套用法。
  每本教材都有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从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为出发点,《教师教学用书》每节内容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答案和提示、参考资料等栏目。因此,每课时的教学重点可以直接套用《教师教学用书》上提供的现成内容,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可能采用此方法的较多。
  (2) 学习内容分析法。
  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体系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如“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是理解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和“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故它们是“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细胞代谢是细胞内每时每刻所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统称,细胞代谢中包含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而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其他生物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需要光合作用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因此,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是这部分的教学重点。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是否为教学重点。
  (3) 课标大纲分析法。
  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可见,整个中学生物教材体系中的重点内容有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生态学等,这些称全书重点,是重点的最高层次。具体落实到教学时,一般先在总目标中寻找主题单元的目标,比如“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章节,通过阅读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规定,不难看出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以及“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接着在分类目标中寻找主题单元的教学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中细化,比如,将内环境的组成及三者关系分开讲述,先让学生了解体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相关概念,后通过观看动画,理解内环境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画关系图。
  确立重点的方法是通常是教师自己分析教材或直接套用教参提供的,而最好方法是在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教参、学生情况等有机整合起来,从而科学确定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学重点。一般来说等级要求“B”、“C”级的为重点内容,但也不是说“A”级识记层次的内容不重要,这部分知识往往是作为进一步提高的基础,若忽略了则会影响后续重点知识的学习,甚至让一些非难点内容转化为难点,进一步加大了教学难度。重点的确立还可从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一个涉及人类和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在生态系统水平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因此“生态系统”一节又是重点中的重点。
  4 结束语
  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课时教学重点的确立,能让教学提纲挈领,有的放矢,举重若轻,方便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为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