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 投稿张十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1034次
  • 评分4
  • 54
  • 0

文/刘桂艳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1.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教学更顺利地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比较单纯、真诚,能随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丰富,对画画非常喜欢。这些因素,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好时机。用哪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设问、小故事、小品、展示教具、录音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欣赏内容,采用不同的激情方法。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我们认为,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美术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没有它,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这就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运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

3.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应成为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关于传授知识

传统美术教学已把精讲多练列为重要的特点,对精讲和多练引起重视,这是对的,但对发挥美术作品直接传授知识作用熟悉不足,不够重视。课堂教学中老师手拿课本讲上十来分钟,然后学生照课本依葫芦画上半个小时了事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的知识,学生就难以得到,至于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谈不上。试想,美术充斥口头语言的讲述、讲解、谈话、谈论,却抽去了形象的提供,抽去了让学生感受造型艺术作品视觉思维活动,抽去了直接从美术作品中获取知识的机会,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美术教师的注重力应保持在直接的视觉观察,对美术作品目力接触,学生自己对美术实践的体验,直接的美术体验才是美术教学值得讨论之处。我之所以坚持这一点,就是因为将注重力转移到美术作品的其它方面的诱惑力既强盛又普遍。美术作品中有些什么东西,作品表达了什么意思则要轻易得多,因此很多老师便将经历投于此道。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灵活的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临沂双月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