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校长管理能力探析

  • 投稿薛梧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904次
  • 评分4
  • 55
  • 0

郭 宋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一所学校的管理改革,不仅受到教育设施、教学设备的硬件条件限制,还受到课程资源、师资力量、文化环境等软件的制约,但最终改革成败的关键还在于校长的管理能力,这是整个学校管理改革发展的核心变量,是学校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校长的管理能力,是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校长;校长管理;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C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97-02

一、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发展战略认识不够深刻

校长对学校战略认识不够深刻,在学校发展规划方面,一些学校仍沿用传统的学校理念,没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现代精神;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有的学校文化成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堆砌,存在虚无主义和不实现象;在学校特色建设方面,许多学校的特色大同小异,跟风趋势明显,没有形成真正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校特色等。

(二)对组织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校长在设计学校组织架构时,不能很好地结合本校实际特点,对组织结构常见类型的优缺点分析不足,导致学校组织管理欠缺协调性和高效性;在学校制度建设方面,在创立制度阶段和落实制度阶段不能切实体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要求,缺乏科学、民主、法治的现代精神。

(三)对教师引领形式不够丰富

校长对于教师的培养还存在传统单一、简单粗放形式问题,对教师培养不足,尤其是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深刻,对引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力。校长深知培养高效能教师的发展目标,但在实际培养中又缺乏行动力,对于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开放灵活,对于教师的领导还存在发号施令、施加压力的现象,从行政人员的角度实施传统领导方式,官本位的思想严重,急需进一步丰富引领教师变革的方式方法。

(四)对课程教学管理不够创新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很多校长忙于学校行政事务,奔走于各种检查、会议,无暇顾及课程与教学管理工作,这既是认识上的问题,也有体制上的问题。实际上,真正高效能的校长能够统筹兼顾,抓住主要矛盾,这既是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和校长提出的要求和挑战,也是校长提高工作效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五)对学校总务管理不够重视

许多校长对总务管理还不够重视,习惯性地将学校后勤工作理解为“服务人”、“为别人做嫁衣”的工作,导致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价值被降低了,不够明确总务管理在学校整体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学校总务管理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的独特价值。

(六)对公共关系管理不够优化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是指学校为实现组织发展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协调学校内外关系的管理活动,目标是追求公众对学校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然而,有些校长对公共关系管理的认识还不全面,认为公共关系管理无外乎搞好和各方面的关系,甚至直白化为“拉关系”,在理念和形式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

二、校长管理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观念层面的原因分析

第一,中学校长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深度理解。新课改背景下处于推动学校课改进行的重要角色——校长,他们要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就要对新课程改革精神进行深刻解读,将新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新课改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一生,新课改中的校长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第二,多数中学校长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正确的教育思想信念是新课改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之一。校长的教育观念及其影响所产生的行为将直接决定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新课程中的新教育理念与创新精神要求学校管理发生相应的变革。而出现上述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校长适应新课改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从马克思认识论中意识指导实践的角度讲,没有好的思想意识,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第三,中学校长普遍缺乏人本主义的现代管理理念。校长在扮演管理者角色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管理理念。许多校长没有真正地把教师放在中心位置,缺乏对管理决策是否围绕和尊重人的反思和检验,未能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导致教师对学校管理决策的参与度较低。

(二)制度层面的原因分析

第一,我国各级政府现有的校长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校长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处于残缺状态。已经形成的几种制度只是整体的校长管理制度中的几个方面,不能形成完整、配套、均衡的校长管理制度体系。不少重要的校长管理制度,如聘任制度、考核制度、监督制度、薪酬制度、奖惩制度、工作保障制度等尚处于缺失状态。这些制度的缺失是影响校长对学校管理的重要外部因素。

第二,现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校长培训制度体系不完善。现阶段的校长培训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的相关课程计划,以理论传授为主的课程内容,采取集中讲授的授课方式,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举办专家学者谈话交流等形式而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时间长短不一,在考评形式上除了简单地考查出勤率外就是上交学习体会或撰写学术论文而已,存在形式主义,自身漏洞较多,已不能适应新课改、新形势的需要。

(三)操作层面的原因分析

第一,许多校长对自己学校的研究不足。对学校的发展和创新认识不深刻必将影响其对学校的管理。校长要研究自己的学校,需要将视野适当地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在外界背景下认真关注自己内部的发展问题,审视每所学校的“丰富的独特”,更需要校长从整体上转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体系,关注生命情态,从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而从这个层面来看,目前校长管理能力缺失很大程度上与校长对自己学校的研究不足有关。

第二,校长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校长的理想追求、性格品质、学识才能、气质修养等个人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和领导,影响其在活动和组织中的感染力、号召力。一般来说,现代校长并没有时刻关注教育科研的前沿动态,没能及时补充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所持的教育理念仍较为传统,这与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是息息相关的。从此操作层面看,提高校长个人综合素质是提升校长管理能力的坚实基础。

第三,中学校长日常管理工作繁多与其管理能力存在一定的联系。中学校长日常面临的工作繁多,悬在头上的安全利剑、捉襟见肘的经济压力、求新求变的教育改革要求、事关生存发展的教育质量、应接不暇的迎检事务、难以实现的培训梦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学校长的工作负荷。中学校长工作负荷一般较重,工作压力较大。校长的工作性质容易导致校长对学校管理的疏忽与遗漏。

总体而言,中学校长对学校全面实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但在此过程中管理能力方面暴露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为提升中学校长的管理能力,教育行政部门应健全完善校长管理制度,如校长选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社区、校友会、家庭、媒体等社会各界也要关注和支持中学校长的管理工作;校长自身更要革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树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对学校整体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