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中年教师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 投稿wine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858次
  • 评分4
  • 14
  • 0

吴靖

中年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面临一系列新困难、新问题。本文对之进行梳理,试图从保住健康、守护家庭、战胜职业倦怠、和谐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爱好等五个方面,给出中年教师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答案。

中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我们的人生至此已走完一半。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除了少数幸运儿,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原地踏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于是,有人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无奈,放弃了追求,每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甚至一蹶不振。其实,我们最该做的是在这个分号处稍作停留,对自己的教育生涯和人生道路重新梳理,思考一下如何让自己今后活得更轻松、更有尊严、更有意义,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作为一位中年教师,我们将如何实现我们人生道路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呢?

一、保住健康是头等大事

中年教师肩负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重担,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很难承担的。

韩愈说:“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人到中年,我们的身体已经走上了下坡路,头发变白、身体发胖、精力下降,中年教师身患重大疾病、英年早逝的事件在我们周围早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中年教师就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必须要高度警惕。

但是,在我们的团队中,总是不乏“拼命三郎”,尽管人到中年,为了工作,不惜以“透支”健康为代价。他们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但是,这种做法涸泽而渔,不管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学校,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学校也不应提倡。人到中年之后,保卫健康是我们的首要责任,因为她不仅仅是属于我们自己,我们也没有权利糟蹋她。中年教师在养生保健上作必要的投入,不仅不会影响事业,反而会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中年教师一定要强化健康意识,能够对自己的身心作有效的管理,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这样,我们就能够以充沛的精力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守护好自己的家人,平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寄托与归宿,家庭的幸福美满是不会从天而降的,它需要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目标不同,对于事业和家庭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青年教师业务不熟,缺乏工作经验,在学校中尚未站稳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年教师无论是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调控、还是对学生的管理,都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对工作基本上都能做到得心应手;但另一方面,父母生病、孩子升学就业、买房还贷……中年教师所面临的来自于家庭的压力增加了,这是青年教师难以想象的。对于中年教师来说,应该要多留一些时间给家人,切不可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了对家庭的关心与照顾,承担好教育子女及照顾父母的责任。

三、坚守住自己的职业理想,战胜职业倦怠对身心健康的侵蚀,享受教育教学

教师在事业上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教学业务,二是教学行政管理。不管是哪个方向,绝大多数的中年教师都遇到了“玻璃天花板”:职称到头了;做行政工作、在学校里谋个一官半职,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基本上是无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大多数的中年教师只能是一个梦。正因为如此,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年教师陷入了职业停滞和职业倦怠,对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这些老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不会多做一点点;这样就一天一天地熬,熬到退休为止。

但毕竟中年教师离退休还很远,责任还很重大。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会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中年教师想要“过得去”、熬到退休,恐怕也未必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说,长期的职业倦怠,说句不中听的话,就是“混吃等死”,这不仅是学校的损失,学生的损失,而且是中年教师自身的损失,这会给中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害。如何从职业倦怠的泥潭中抽身,这是广大的中年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克服职业倦怠,最关键的是我们能否秉持住我们当初对教育所持的理想和信念,能否赋予我们每天所进行的烦琐工作以意义。

邓小平有一句名言:“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强调一项事业的重要,可以有许多好词,而“根本”这个词,就是最重要、最突出,没有其他意思。事实也正是如此,当今时代,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本源,也是每个人幸福快乐的本源。试问,还有什么事业能比教育更加崇高、更加伟大,更值得让我们为之奉献终身呢?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比和孩子们在一起让我们更年轻、更快乐呢?当然,人到中年之后,除了少数佼佼者,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逐步地从聚光灯下退到舞台的边缘,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并不妨碍我们还拥有昔日的那份对教育的崇高的理想,并不妨碍我们对知识始终拥有一份好奇饥渴之心,并不妨碍我们对学生始终拥有一份敏感恻隐之心,并不妨碍我们对名利始终拥有一份平常宁静之心,这也不妨碍我们始终保持对身边的美好事物的欣赏,并能够欣然地接受人生的不断挑战。只要这样去想、这样去做,我们一定会从工作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幸福,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任何的职业倦怠都将与我们无缘。

四、继续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年轻人面前要表现出“长者风范”

为人处世是一种任何人都必须掌握的生存智慧。有些中年教师可能会说:这只是那些初入社会的小年轻需要学习的道理,自己经过了社会打磨,老于世故,处世之道何用人教?其实未必。在校园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不少高智商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候表现出的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低能,这与教师的个人性格有关,与教师工作的以个体为主的方式、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关,也与知识分子的“文人相轻”“自命清髙”等固有的陋习有关。教师在工作中难免因年龄、个性、兴趣、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分歧,但是有些教师因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造成了与同事之间的矛盾和隔阂长期得不到解决。这其实是很多的中年教师长期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在事业上被局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有些中年教师说,我已经到了这年龄了,没有多少年就退休了,也不想做官,把一门课教好,就行了,费那个脑筋干吗?

此言看似有理,其实不然。俗话说人的一生“前半生生存靠努力,后半生生存靠资历”。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人过中年,我们无论是在体力,还是在智力,都拼不过年轻教师,在教学上已经过了巅峰时期。普通的中老年教师在学校里之所以还有地位,还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最主要原因往往并不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而是由于我们曾经为学校、为社会做出过贡献,以及我们国家长期的“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就如同家里的老人,虽然失去了劳动能力,但仍然得到尊重。作为中老年教师,我们还是应该有一点“自知之明”,要对得起这一份尊重,在年轻人面前,要表现出一些“长者风范”。就像家里的长辈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做到厚德慈祥、宽容礼让,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潇洒、大度一点,不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与年轻人较劲;要理解领导的难处,不能因为自己的资历深,是“老革命”,什么事情都要指手画脚一番;要用心地对待同事,理解同事的难处,无论是谁有了困难,能帮的就帮一把;保持晚节,不做降低自己身份、做有损自己人格和名誉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五、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高品位的业余生活,是身心健康的基础,也是事业发展的保障。一个人的生命中如果只有工作,没有兴趣爱好,那么,这样的生活是没有什么乐趣的,特别是在离退休之后。中年时期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离退休之前的准备和过渡,人过中年,我们不妨把年轻时一些兴趣爱好再重新找回来,让它们再次占有自己。如果没有,那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要培养出自身高雅的情趣,形成特长。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看书读报、唱歌娱乐、外出旅游、锻炼健身,参加棋类、球类、美食烹饪、健美操舞蹈、书画、摄影等各种活动。当我们沉浸于这些爱好当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身心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有创造力。

中年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我们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此,中年教师应有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霜叶红于二月花”,相信我们一定能迎来事业和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